“中国经济感冒了,世界经济有药吗”“中国伟大的增长故事正在爆破”“小心中国2015变成1929”……最近几天,一股唱衰中国的论调再次在西方舆论场冒起。它的直接导火索是中国股市的暴跌以及国际市场的剧烈震荡。虽然影响国际市场的因素很多,但西方不少人将手指指向“动荡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6日,身背“双降”利好的中国股市继续大幅震荡,最终以下跌收盘,没有终结近来“跌跌不休”的局面。不过许多分析人士强调,依据股市动荡判断中国经济“不行了”是拉错了警报,因为股市并不能准确反映中国整体经济状况,而且股市前期上涨很多。《华盛顿邮报》25日称,中国股市经历了一个糟糕的夏天,虽然大跌意味着麻烦,但并不代表局势即将崩溃,投资者对中国经济风险的反应过度了。也有分析人士认为,恐慌一定程度上源于对中国告别几十年高速增长的不适应。《华尔街日报》称,中国正在经历从工业向服务业、消费主导的转变,现在世界其他国家也需要适应“新常态”:中国经济正在经历结构性变化。
“双降”后市场继续震荡
“尽管中国央行以降息降准来提振疲软的经济,沪市26日依然剧烈震荡,收盘下跌1.27%。”法新社报道称,沪指当天盘中一度上涨4.29%,最高下跌3.85%,最终收于2927.29点。深证成指收盘下跌2.92%。英国《金融时报》称,中国内地股市无视央行前一天的降息决定,在经历一个动荡的交易日后,连续第五天收跌。对于如此动荡、下滑如此剧烈的熊市来说,另一个可能会令人吃惊的事实是,这是2月初以来中国股市首次出现5连跌。在过去5个交易日内,上证综指已跌去22.8%,这已构成一个小的熊市。截至收盘,欧洲主要股指大多收跌1%左右,美国三大股指早盘上涨超过1%。
当天亚太股市涨跌互现,香港恒生指数下跌1.52%,日经指数则大涨3.20%。路透社以“中国敏感持续,世界股市萎靡”为题称,随着交易者试图摆脱对中国经济放缓和股市暴跌的担忧,欧洲股市周三上演反击,主要股指从早盘下跌2%转向上涨。
“降息受到欢迎,但是还不够”,法新社26日以此为题称,中国周二晚间宣布降息,这是自去年11月以来的第五次。不过一些市场人士认为,降息不足以逆转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增长减速,他们呼吁采取减税等更多措施。中国GDP目前占到全世界的13%,中国还是世界最大的商品贸易国,确保中国经济健康对全球增长至关重要。美国彭博社援引一名分析师的话说:“这种涨涨跌跌表明市场并不知道如何理解政策举措,在投资者有足够信心推高之前,我们也许有机会在市场上看到某些整合。”
股市的连日震荡让中国经济成为外界审视的重点。“德国之声”26日称,数周以来,国际金融市场跌宕起伏,原因之一是担心中国经济发展持续萎缩。过去数年,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并扮演了世界经济发展火车头的角色。美国广播公司称,中国减速令世界经济颤抖,将一个长期以来视作增长引擎的国家变成“可能的威胁”。中国计划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转向较慢但更稳定增长的“新常态”,却也伴随着副作用,经济放缓,股市大跌。中国今年出口原本预计增长6%,实际上却在下降。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在增长,但依然弱小,不足以弥补传统产业的损失。
“第一天股市下跌13%,第二天又下跌12%,第三天股价又弥补了此前损失,人们乐观认为风暴已经结束。这堪为警世传奇。”英国《卫报》举了这个例子之后表示,这些数字与今年8月的沪市无关,却是1929年10月道琼斯指数的数据。文章称,这是一个不祥之兆。中国按下应急按钮,降息降准,市场却不以为然。华尔街股指随后大跌预示着今后还可能有更多波动。文章的题目是“中国2015年:当心与1929关联”。
针对这种不时在西方媒体上出现的耸动对比,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26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说,中国不会出现像美国1929年或者亚洲1997年那样的金融危机,也不会出现类似2008年那样的次贷危机。中国经济增速会下行,但不至于出现危机,中国有足够能力来应对目前的经济形势。首先我们现在的政策工具比较多,有举措来刺激经济;其次,政府在宏观调控方面已经做了很长时间的准备,能够应对突发状况。
李迅雷还表示,不能以股价涨跌来判断中国经济,现在股市上涨或下跌主要受情绪影响,市场下跌也有一定惯性,虽然降准降息了,但是投资者依旧在观望。“即便跌到现在,股市的估值水平还是比较高,依然能看到成长性。从去年6月份到今年6月份,我们的股市涨幅是全球第一,现在出现这样的调整也是正常的。”
“对中国增长的恐慌被过度夸大”
市场动荡之际,中国的一举一动备受各方关注。日本政府官员透露,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与美国总统奥巴马周三通电话,两国同意就全球经济问题紧密合作。就中国央行的减息措施,日本内阁官房长官菅义伟周三在记者会上说:“我们希望(中国减息)能正面影响日本及全球经济。”
据韩联社报道,韩国经济副总理兼企划财政部长官崔炅焕26日就中国经济增长趋缓给韩国金融市场带来的影响表示,投资者应将目光放远,不要过于担心当前市场走势,政府将对金融市场加强监控力度,努力激活资本市场。报道称,专家们评价认为,去年年底以来中国股市大幅上扬,而韩国股市涨幅有限,因此近来韩国股市跟随中国股市同步下滑的幅度似乎过大。
“世界上从来没有过像中国这样的经济故事——持续30年,年均10%的国民收入增长,数以亿计中国人民脱贫,从不名一文跃升至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增长过程,贡献了全球GDP的15%、全球GDP增长的25%。中国的经济故事,主线是经济增长速度。两位数的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出现时,世界经济学家都说‘不可持续’……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保持了近30年,‘狼来了’也跟着喊了近30年。这一次,‘狼’真的来了吗?”英国广播公司网站25日提出的这个问题代表了不少人的担忧。
韩国《中央日报》在一篇评论文章中写道,中国一打个喷嚏,全球经济就整体受到影响,股市动荡不已。部分西方经济学家或媒体认为,新兴国家货币价值下跌,来自中国的“病毒”仿佛像曾经的“西班牙流感”一样蔓延到全球范围,“高致死率”的恐怖氛围扩散。这被解读为中国资产泡沫破裂的信号弹。
在多数分析人士看来,外界的恐慌过度了。《华盛顿邮报》25日称,中国股市24日和25日大跌虽然预示着很大麻烦,但并不意味着局势即将崩溃。专家表示,投资者似乎在以中国动荡不已的股市表现作为整体经济状况的信号,这是错误的。两者当然有关联,但绝非像在中国以外的人想象的那样。美国CNBC网站以“专家警告:对中国增长的恐慌被过度夸大”为题称,一些经济学家和分析师认为,中国股市混乱并不反映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整体情况。凯投宏观亚洲首席经济学家马克·威廉姆斯说:“实际上,近期数据远比新闻标题所暗示的更为积极,大部分经济依然强劲。如有必要,中国决策者依然有放松政策的余地。”
“为什么中国经济比我们想象的好”,美国《财政时报》以此为题援引专家的分析说,上半年经济数据表明,中国经济的工业领域步履艰难毫无疑问,但服务业和消费在增长。这极为重要,因为中国经济正处于关键的转型之中,从以工业生产为基础向服务业发挥更重要作用转变。在服务业的人员教育水平更高,薪水更高。
世界需要适应中国“新常态”
中国商务部研究院主任赵萍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中国经济并没有那么糟,股市放大了人们对现实的悲观情绪。目前看,实体经济的确不是那么令人乐观,下行压力比较巨大。世界需要调整心态看待中国经济转型。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增长形势最好的是中国,全球都把复苏寄托在中国身上。现在中国面临经济转型的同时,还承担着世界的期望。但世界对中国的期望也要随着中国发展阶段的变化有所调整,中国过去是以量取胜,对结构要求并不是特别高,属于粗放式增长。这种高速增长不可持续,也会对环境资源产生很多负面影响。
“中国目前的困境实际上也是全球经济的困境,因为全球经济越来越紧密相连。对中国来说,现在最重要的是找回信心,中国仍是世界最快速发展的国家。”德国财经网26日评论道。英国广播公司网站在文章中引用了一条读者反馈:美国应该知道,欧洲也应该知道,小伙伴们应该一起玩耍,不要在一个伙伴支着将要倒塌的房梁时,自顾自为,挖尽墙脚。他们不知道,那个支撑房梁的小伙伴的艰辛吗?他倒了下来,谁可以继续支撑?
“世界挣扎着适应中国的新常态”,《华尔街日报》25日以此为题称,中国正在经历从工业向服务业、消费主导的转变,领导人警告称人们要适应中国经济在几十年飞速增长之后慢下来的节奏。现在世界其他国家也需要适应新常态。今年进一步放缓是从烟囱林立的工业、巨大的出口、庞大的基础设施开始转型的一部分。中国正力求将服务业、消费和民间创业作为新的增长引擎,更少依赖债务。在金融股票之外,中国经济也有一些领域发展良好,零售业依然在增长。中国消费者此前从未像现在这样花钱看电影、买车、购物。
美国《商业周刊》称,在电视上大发牢骚但对中国几乎一无所知的人数达到新高。对于一些身居美国的“中国通”预言者而言,判词是:中国,世界伟大的增长故事,即将爆破。然而回顾历史,像中国这样的规模经济,从一种模式向另一种模式转型鲜有不经历疼痛的(如日本、韩国)。对于中国而言,最好的情况是增长放缓,债务问题得到控制。10%的增长一去不复返了,但这不一定就是危机,而正是中国和世界所需要的。
责编:赵雪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