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搜索 海外网首页移动客户端评论资讯财经华人台湾香港城市历史社区视频新加坡德国荷兰滚动

香会上中美“管控危机” 不少国家想看“打嘴仗”

2015-06-05 08:32:03来源:环球时报 分享:
字号:

香会看出美国对华政策摇摆性

一位连续参加过四次香会的中方代表认为,中国块头大,周边有疑虑,有关中国和南海问题成为香会主题很正常,但像吵架一样“美国指责中国,中国反击美国”的局面在这次会议上不多见。卡特香会前的表态很强硬,但会议期间相对温和,“能感觉到美国人心里不舒服,但对中国又好像无计可施”。

对中美“对撞”的预期则在第二天上午逐渐降温。香会首场全体会议,历来是美国防长专场。媒体工作间有限的座位清晨一开门就被抢空,演讲还未开始,就能听到一阵阵敲击键盘的声音。在胡逸山看来:“连续四届香会,美国换了三任防长。2011年的帕内塔讲话比较有方法,但能嗅到他任期将至那种感觉。过一年换哈格尔,讲话不但引起中方不满,他对美国重返亚太具体措施的阐释也让其他国家不太高兴。”

这一次,美国防长卡特,这位耶鲁和牛津毕业生、核物理专家的演讲布局精心,铺陈有序。在妄评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岛礁建设前,他也点了其他声索方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的名。问答环节,台下大有逼美国向中国军事摊牌之意,但卡特还是强调在南海“针对所有声索方,不只是中国”。对卡特还算客观的演讲,有中方代表说:“不满意,但可以接受。”也有的反驳卡特的发言“没有建设性”。

卡特演讲结束,中方马上召开了一场小型记者会。国防大学教授金一南看得挺乐观,他表示:“什么是大国?卡特在一些国家的挑动面前保持了清醒,大国的立场不会被左右。”

来自澳门大学社会科学院政府与行政学系的由冀教授从2002年首届香会开始,年年与会,他觉得,美国算是回到一个积极姿态,遵守了这一平台追求对话与稳定的共同原则。由冀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其实,不管是之前具有攻击性的高调批评,还是香会演讲的温和回归,都没有超出美国对华政策基本面,也就是在战略伙伴关系和绝对遏制政策两个不可能成为现实的极端之间摇摆。”摇摆的过程就是冲突的过程。由冀认为,美国向遏制端摇摆时,会评估代价是否可以承受,“它会确保所言所为不足以挑起中美间不可逆转的军事性对峙,避免伤害两国实质性的长远关系。”

最后一天,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孙建国40分钟演说结束,意味着今年香会的高潮退去。孙建国的演说保持着和此前赴会的梁光烈、王冠中一致的立场和基调。他用词平和,叙述宏观,强调了命运共同体和中国处在大而不强、似强未强的阶段。这场全体会议,孙与新西兰和德国防长同台发言,然而问答环节,指定给“孙将军”的提问潮水般而来,有的问:“中国总是在说共赢,那么请问在南海大兴土木,除了中国赢,还有谁赢了?”来自英国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IISS)的大会主席奇普曼给新、德两国防长各2分钟时间,给孙建国副总参谋长10分钟回答问题。孙建国答问时点了美国的名,但表述克制,最后以一句“信不信,看行动”结束。

对话会的其他议程还在进行中,但已有人溜到场外茶歇、闲聊。澳大利亚罗伊研究所的安全项目主管格拉汉姆对《环球时报》记者说:“你看,中美的发言具有建立在共赢基调上的‘对称性’,又默契地保持了克制。”

无论主客场都要沟通

中美互斥调门的降低,并未削弱这届香会上南海议题的火药味。卡特演讲结束,抛给他的问题有:“美国已口头警告很多次了,没用,美国下一阶段将采取哪些实质性行动?”“中国并未做出停止南海建设的任何表示,你认为中国的目的究竟是什么?”不管怎么说,今年香会讲述的“实力故事”是,美国的地区影响力和话语权已相对削弱,但中国还没有成熟到足以和美国抢夺话语权的程度。《环球时报》记者从多名来自不同国家的学者那里听到,他们觉得中方在阐述立场时,还缺乏有感染力有实质性的表述,因此难以缓解周边国家的疑虑。

东南亚国家普遍表现出来的心态是,如果感觉到对中国面目不清的大块头的焦虑,就希望美国能站出来,至少对中国有某种程度的抑制;反过来,如果美国提出的安全政策有损这些国家的经济利益,他们也会排斥美国的安全承诺。胡逸山说得直白:“看东南亚国家(态度)就要既看经济又看安全。美国讲要重返亚太,也要拿钱投资啊,即便是军事重返,它想搞巡回驻扎,不是成了雇佣兵?地区国家对中国也一样,很矛盾,你看菲律宾、越南,在南海刀光剑影的时候,跑到中国最早一批去签亚投行意向创始国协议。”

在澳门大学教授由冀看来,地区核心问题是,在美国的战略框架中还没有对中国的明确定位。“客观来讲,大国崛起过程中势必存在对世界和地区事务领导权的争夺,而领导权是固定资产。中国的份额增加,美国就被削弱,问题在于,美国能在多大程度上容纳中国的增加。”由冀认为,美国针对中国的地区政策现在还不是先发制人或主动遏制,主要是一种对冲,但其政策容易因具体事件摇摆,或被国内政治绑架,有时就在一念之差。“其实在亚太,除了竞争性共存之外,没有第二条路可以选择。”

今年是中国代表团连续第九次参加香会。2011年,时任国防部长梁光烈率团赴会,那是中国防长首次出现在香格里拉大酒店的会场,也是迄今唯一一次。2002年,IISS在新加坡国防部支持下,筹办起首届香格里拉对话会的时候,会议还具有典型的1.5轨特点。“也就是说,在各国军方和防务部门高层率领的政府代表团之外,由主办方邀请来的智库、国际战略安全学者也是一个重要的交流层面。”中国国防部一名香会代表认为,随着亚太安全力量对比出现显著变化,各国代表团保持着很高规格,香会的官方色彩也越来越浓,“现在基本接近1轨”,很多学者的声音没有受到关注。

来自中方的不满声音有,香会是西方搭台、美国唱戏,从议题设置到日程安排,有诸多对中国不利之处。一名中方代表举例说,想在全体会议上提问,要把证件插进座位前面的卡机,主持人奇普曼根据提问者的背景做出选择,他选中的人,跟前的麦克风才会打开。这次香会上,IISS亚洲执行主席赫胥黎还被问道,“为什么美方的演讲总排在前一天,中国排在后一天,以至于中方总要迫于对美方头一天的发言做出回应?”

赴香会前,有中方代表和《环球时报》记者说,对香会的困难有预期,“但你在不在场,都是主角,那不如做在场的主角。”很多参加香会的各国代表、学者也是中国举办的香山论坛的常客。有人对比说,在香山论坛上各方声音就柔和多了,毕竟是中方搭建的阐述中国政策的交流平台,会有所顾忌。不管是中国主动唱主角的香山论坛,还是中国被请去唱主角的香格里拉对话会,都是保持各方沟通畅通的必要平台。

责编:宋鹏

关键词:香会,中美,危机 聚合阅读
分享/关注:
评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