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搜索 海外网首页移动客户端评论资讯财经华人台湾香港城市历史社区视频新加坡德国荷兰滚动

李潮东:合作共赢是中美双方的共同需求

2015-09-23 16:08:38来源:海外网 分享:
字号:

另据美国商务部统计,2014年美国与中国双边货物进出口额为5906.8亿美元,增长5.1%。其中,美国对中国出口1240.2亿美元,增长1.9%,占美国出口总额的7.6%;美国自中国进口4666.6亿美元,增长6.0%,占美国进口总额的19.9%。据中国海关统计,2014年,中国与美国的双边货物贸易总额5550亿美元,同比增长5.4%,占同期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12.9%。其中,中国对美国出口3960亿美元,同比增长6.4%,占同期中国货物出口总额16.9%;自美国进口1590亿美元,同比增长3.1%,占同期中国货物进口总额8.1%。(中美两国对于进出口货物的统计口径有差异,反映在数字上也有差异)

按照业界估计,2022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进口国,中美两国有望成为彼此最大贸易伙伴。届时美国对华出口将超过5300亿美元,产生超过334万个工作岗位。据中美交流基金会估算,到2020年,中国在美投资将达到2000亿美元,为美国创造400万个新的就业机会。所以中美双边贸易关系的健康发展一定会开辟出中美双方合作共赢的大好局面,也使两国人民从经济发展中得到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好处。

第三,目前,中美两国都各自面临着巨大的战略挑战,这些挑战,需要中美双方携手共同面对和解决。事实上,目前中美两国的经济发展中都存在诸多不确定和消极的因素,这些不确定和消极的方面也有赖于中美双方之间通过进一步经贸合作来提供好的解决方案和出路。

拿美国来说,美国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第一个走出衰退危机,走上复苏通道。但这么多年来,美国经济复苏仍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这可以从2014年美国经济情况以及2015年第一、第二季度的经济情况就可以看出。

首先,美国的失业率有所下降。但是,美国的劳动参与率却始终处于相当疲弱的状态,甚至有所下降。美国的消费占到美国GDP的70%左右,但美国的消费长期以来依然提振乏力,CPI指数一直低于2%,在1.5%左右徘徊;美国的房屋开工率的确有所上升,但美国的银行贷款仍然处于低水平。而这直接影响了美国房屋销售市场的提升。

凡此种种,虽然美联储退出了量化宽松政策,但是面对着经济增长乏力,不确定因素增加的局面,在利率起步为零的低点,美联储迟迟不敢加息。这正是因为美联储看到了美国经济的软肋所在,唯恐加息会让疲弱的经济增长受到重击,又让经济从增长的轨道停滞下来,甚至陷入新的倒退。

再来看中国,自今年3月,中国政府在两会期间的政府工作报告和习主席多次讲话中表示,中国经济已经走入“新常态”,从高速增长走向中高速增长。中国政府在“新常态”下制定了促进经济发展的新的战略规划。尤其是在去年以来习近平主席正式提出了经济发展的战略构想,其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关于“一带一路”的建设规划,以及为此中国政府建立的四百亿美金的亚洲基础设施基金,并牵头组织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在我看来,“一带一路”的规划以及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是对全球经济的一个重要补充,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作用与美国正在规划建设的“TPP”、欧盟、以及东南亚国家联盟等是一致的。9月18号,《人民日报》刊登了中国国家商务部部长高虎城的一篇文章,全面阐述了习近平主席关于“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的状况,系统地论述了“一带一路”建设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在全球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以及对于亚洲地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重大意义和推动全球经济的重要作用。无论是对于中国还是美国,还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说,这篇文章都能起到增信释疑、提振信心和推动发展的作用。这是我迄今为止所读到的最具有高度深度广度和系统性的好文章。

而与此同时,中国正面临“三期叠加”的负面效应。中国必须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必须从投资拉动型、出口拉动转向创新、科技、内需拉动型的增长方式。今年已经过去三个季度,但中国经济增长依然没有看到强劲的势头。无论是实体制造业还是内需市场都没有明显的增长态势。为此,中国政府推出了一系列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平衡和促进经济的调整和发展,促成经济在结构调整的过程中慢慢走向稳步增长。但是我们看到,由于全球经济发展的疲弱,日本、欧盟、新兴经济体都面临着这样那样的问题,所以中国经济增长面临的内外困境显而易见。如果在这样的态势下,中美两国不是进一步拓展双方经贸合作的空间,而是相互较劲、相互设置难题,这将对两国经济乃至全球经济的发展增加更多的困难因素,雪上加霜。无论是美国希望让现在经济增长更加稳健有效,还是中国希望尽快消化“三期叠加”的负面效应,让经济结构调整尽快显现正面效果都需要双方进一步加强合作。所以,中美双边投资协定对双方都是有利的事情。

前不久,前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在接受中国媒体记者采访时,对目前中国经济出现的一些问题,特别是中国股市,表达了很大的担忧。著名的投资专家罗杰斯也表达了同样的担忧,包括前摩根士丹利亚洲区主席史蒂芬·罗奇(Stephen Roach)。在整个西方世界,特别是美国的一些经济专家的眼中,有很多人还在唱衰中国经济。即便是在对中国经济友好的专家眼中,就像刚才讲到的这三位,短期内都没有看好中国经济的发展,而是把中国经济向好看作是一个中长期的发展,认为短期内中国经济会陷入很大的困难和麻烦。我同意这些专家关于中国经济中长期的分析,但是不能同意以上专家关于短期经济发展的观点。习近平主席在今天的演讲中也对这些作出了有力的回应。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的领导班子已经看到了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并基于此提出了“新常态、新发展、新机制、新机遇”这样的观念。毫无疑问,在中长期内,中国经济一定会有向好的一面,但是即便就短期而言,在中国经济在经济结构调整中有所放缓的情况下,中国经济逐渐平稳,继续保持了相对高速的增长。实际上,7%左右,即使是6%也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增长率,而且中国的GDP的绝对增量是全球第一位的,对全球的经济贡献率也保持在第一位,中国依然在全球经济发展中起着发展引擎的作用。

责编:赵雪娇、朱惠悦

关键词:中美,双方,需求 聚合阅读
分享/关注:
评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