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当年在少林寺出家的僧人回忆这段历史时称,1984年4月以前,统战部每月给寺内老僧人发20元补助,1984年4月门票权归少林寺以后,全院每名僧人每月有30元钱。
释永信回忆,这段上访经历让他“从地方到中央,各级宗教部门的人都认识,打交道多了,相互之间也都熟悉了,知道是老方丈身边的人”。少林寺那些年的穷困潦倒更让他强烈意识到,名山藏古刹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必须走出少室山的山沟沟,不然就是死路一条。他在自传中写道:“我们要走出省外,走出国外,要先绕出去,扩大少林寺在省外和海外的影响力,没有国家的认同,国际的认同,没有中央和省里的重视,少林寺将前途未卜、寸步难行。”
锋芒渐显
天下功夫出少林。1981年,电影《少林寺》开拍,1982年初放映,以1毛钱的票价创下了161578014元的票房纪录,全国人民平均每人花钱看了1.5遍。再之后,梁羽生、金庸等的武侠小说广泛传入内地,书中被描述为武学之宗的少林,成为国人向往之地。
“东北的、西北的姑娘来,要当牧羊女,更多的是小孩子跑来学武功。”曾在登封当地公安部门任职的一位老干部说,他当年干得最多的活,就是往这些偷偷跑来少林寺的人家里拍电报,让家里来领人。
少林寺关注度空前,僧才也一度最盛。释永信在当时,就在僧才之列。
岳晓锋介绍,行正法师的弟子入寺后,多被送往嵩山南麓大金店镇书堂沟村的郝释斋家习文学武。郝释斋其父早年曾在抗战与“文革”中帮助过少林寺,郝释斋后一直是少林寺居士,与素喜、德禅、行正等老僧人关系亲近,被称作少林寺的“隐僧”,也有人根据武侠小说的说法称其为少林的“大护法”。释永信跟随郝释斋,学会了小洪拳、罗汉拳、龙拳、达摩杖等十多种少林功夫。但也有接触过释永信的人称,功夫易学不易成,执掌寺务之后,释永信很少有机会练习功夫,现在可能只会比划一二。
之后,释永信开始走上研习佛法受戒之路。子孙庙僧人虽可自由招收并剃度弟子,却没有开坛传戒的权力,徒弟们须到十方丛林去受三坛大戒,受具足戒后再回到本庙。《新编少林寺志》记载道:“1982年释永信出家,1984年去江西云居山普照寺受具足净戒,戒期满后,去四大名山朝山参学,广受佛识。”受戒归来,1985年,释永信被推举为寺院管委会主要成员,分管寺院部分事务。同年,被选为郑州市佛教协会理事,1987年又被选为河南省佛教协会常务理事。
随着少林寺关注度的增高,香火渐旺,僧才渐胜,西来堂、永化堂均收徒不少。其中,行正法师的徒弟永海、南院德禅法师的徒弟行孝,与永信一并成为当时少林寺青年一代的中坚力量。
释行孝是登封本地人,1982年出家剃度为僧,入住永化堂,拜时任少林寺首座德禅为师。《新编少林寺志》中如此记录道:“行孝,1964年生,1982年出家于少林寺,1983年受戒,是少林寺名誉方丈德禅大师的得意弟子。1982年7月到南京佛学院学习4年,1986年毕业后,经河南省宗教局分配到少林寺。1987年4月任典座,1987年被选为河南佛教协会理事,同年被推举为寺院管委会主要成员,分管寺院部分工作。”
“行孝其人,性格直爽有傲气,常年习武,身形板正,走路如风。”熟悉释行孝的人如此评价,当年释行孝是南院的青年僧侣代表,其佛武造诣以及辈份都高于西院的师侄释永信。
责编:朱惠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