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搜索 海外网首页移动客户端评论资讯财经华人台湾香港城市历史社区视频新加坡德国荷兰滚动

回望十二五:追求有质量增长 实现经济生态双赢

2015-10-22 13:46:27来源:中国广播网 分享:
字号:

  央广网北京10月22日消息 “十二五”这五年,不仅是经济发展提质增效的五年,也是生态文明深入人心、稳步推进的五年。这五年,生态文明建设被放在更突出位置,融入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一项项生态文明制度改革有力推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成为引领中国长远发展的理念和战略谋划。经济之声系列述评“回望十二五:增长与转型”,今天聚焦:追求有质量的增长,实现经济与生态双赢。

  多地摒弃“带血、有毒GDP”

  老百姓的钱包日益鼓起来以后,更深切体会到,美好生活不仅来自物质财富的增加,还包括环境的改善。居住在山东省淄博市的张大妈也有这样朴素的愿望,最近几年的变化让她印象深刻。

  张大妈:原来从来不在外头唱歌,唱歌不等张嘴呛得慌,现在出来感觉这空气很新鲜。

  之前让她不敢出门的罪魁祸首就是一路之隔的一家大型药厂。多年来药厂排放的废气和废水,让周围居民苦不堪言。现在药厂搬离了城区,张大妈们终于松了口气。

  张大妈们也许并不清楚,自己所在的化工重镇——淄博市,这几年来,一直在加大对化工企业污染的治理和监管力度,通过治理、改造、搬迁、关停等多种手段,化工企业污染问题得到明显改善。

  这并不是个案。“十二五”以来,很多地方开始摒弃“带血的、有毒的GDP”:南京关停了数百家“三高两低”企业,河北也综合整治了重污染小企业8347家,并制定了钢铁、石化、化工、有色等123家重污染企业搬离主城区的任务……

  保护生态由被迫变自觉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说,“十二五”一个非常显著的成就是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增强,保护生态渐渐由迫于资源环境压力,变为自觉行动。

  李佐军:十二五期间取得的成就比以往历次五年取得成就大得多。与以前相比,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对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识提高之后,自觉的采取一些行动。

  自觉意识更强,也是源于环境污染之痛,近几年频繁造访的严重雾霾,已经让老百姓不能忍受。今年地方两会上,有28个省份将大气污染防治,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很多地方甚至将其列为“一号工程”。

  严格防治带来更多蓝天

  严格的空气防治行动为各地带来了更多蓝天。环保部部长陈吉宁在总结“十二五”生态保护工作时说,虽然雾霾仍非常严重,作为世界上第一个提出治理PM2.5的发展中国家,我们的成效是积极的。

  陈吉宁:2014年,首批实施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74个城市PM2.5平均浓度比2013年下降11.1%。今年1~8月,京津冀地区PM2.5平均浓度与2013年同期相比下降29%;北京达标天数增加23天,重污染天数减少22天。这些进步增加了解决问题的信心。

  此外,环境中的四项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大幅下降,提前半年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

  陈吉宁:四项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持续大幅下降,已提前半年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减少,带来最明显的环境效益,是我国酸雨面积已恢复到上世纪90年代水平。2014年,全国五种重点重金属污染物排放总量比2007年下降五分之一。

  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离不开生态文明制度改革的有力推进,尤其是近年来出台的一系列制度和法律法规。在李佐军看来,这也是十二五最大的成就之一。

  李佐军:包括前不久刚通过的《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若干意见》、《生态文明的总体体制改革方案》,今年推出的最严格的《环境保护法》以及一系列与生态文明建设有关的标准、政策……一整套的制度体系开始形成,这是十二五的非常显著的成就。

  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并不对立

  建设生态文明,不仅是扭转环境恶化趋势,更要形成节约能源资源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通过转变经济增长模式,把既有发展成果作为绿色发展的基础,把GDP与民众更高的福利、更清洁的环境和更舒适的生活品质挂起钩来,应该是下一步的发展方向。有些人认为,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是一对矛盾,但十二五期间,多地的发展实践证明,它们并非完全对立,处理好它们的关系,可以让发展的质量更好。环保部部长陈吉宁举了个典型案例。

  陈吉宁:2011年起,浙江对铅蓄电池开始严格环境执法,关闭淘汰铅蓄电池企业224家,经过四年,不仅企业周边水气环境明显改善,整个浙江的铅蓄电池行业总产值不降反升,比2011年之前增长41%,行业脱胎换骨转型升级效果明显。

  淘汰落后产能带来商机

  淘汰落后产能逼着企业想方设法进行技术提升、结构调整,反而提高了行业规模和利润率。同样,保护、治理、修复生态环境的过程,也为很多企业带来了商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侯云春就分析,经济新常态下,搞好生态文明建设,将是未来转型升级的重要经济增长点。

  当然,结构转型升级之路并不平坦。一方面,要压减高污染高耗能产业,另一方面,要培育新兴产业,中间会不会有产业断崖?就业问题如何保障?十二五期间,各地的探索和思考更细致全面。

  河北省副省长张杰辉:第一,化解这些产能,原来职工的就业要有着落,社保也不能断档;第二,要妥善处理民间借贷和银行债务问题;还有一个,减少的财政收入,我们得有替代的产业补上来,把支出结构调过来。

  环保部环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夏光则建议,要引导企业转型、经济转型,关键还是要环保政策跟经济政策、发展政策很好的融合。

  夏光:怎么去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整个社会,特别是企业怎么照着这个方向走,推动力来自法律法规,环保法作为制度安排,不光为改善环境,也为经济转型提供动力。

  生态文明仍任重道远

  生态文明重在建设,难在坚持。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未来仍任重道远。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说:虽然我们还面临诸多挑战,但“十二五”所取得的成就,为今后生态文明建设打下良好基础。

  李佐军:更重要的是十二五期间,已经开始树立的生态文明理念、国家战略以及整套制度为今后长期的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当然未来也面临一些挑战,尤其是现在空气、水、土壤污染、食品安全方面,可能有些数据与老百姓的期望和现实的感受还有距离,这也是今后十三五、十四五要进一步努力的问题。(记者 公秀华)

责编:侯兴川

关键词:经济转型,实现经济,十二五,生态保护,有色 聚合阅读
分享/关注:
评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