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搜索 海外网首页移动客户端评论资讯财经华人台湾香港城市历史社区视频云南新加坡德国荷兰滚动

陕西发掘一座元墓 700多年前医学教授割肉救母

2015-04-09 08:28:40来源:新民网 分享:
字号:

  你知道吗?“医学教授”这个称呼很早就有了。近日,我省考古部门公布了一座元代“医学教授”古墓的发掘情况,墓志的出土让我们可以一窥这位700多年前“医学教授”的生平。令人没想到的是,这位“医学教授”在给母亲治病时,竟采取了今日看来十分残忍的“刲(音ku,义同‘割’)臂救母”。

  元代古墓现76件文物

  省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段毅告诉华商报记者,该墓位于长安区韦曲街道办事处皇子坡村北。该墓平面略呈凸字形,由墓道、封门、墓室及壁龛组成,墓室平面圆形,顶部、壁面局部有不同程度的坍塌,并有大量淤土,内含残铁钉、朽木灰、骨渣等。一具木棺置于墓室中部,已朽成粉末状,大部分的随葬品摆置于棺木东西两侧偏南位置。该墓共出土各类质地随葬品76件(组),包括陶、瓷、玉石、银、铜几类,以陶器为大宗,器形主要有人物侍俑、车马俑、动物俑,以及棺、仓、灶等。从出土的人物俑中,人们可以看出当时元代人的穿着打扮。

  文物中最为珍贵的是一盒青石墓志,揭开了墓主人的身世。该墓志的志、盖均为青石质地,大小相同,边长都是43厘米、厚18厘米。志、盖四周均三面粗粝,一面打磨光滑。志盖正书“皇元敕授延安路医学教授故武君志盖”16字,墓志以楷书书写,25行、满行25字,共计665字。志盖与墓志字面相对并扣合在一起,出土于墓道填土中。墓志较简略,但却记述了墓主人武氏家族历经金、元的家族史。

  墓主身份接近医学院院长

  段毅说,该墓志的出土对这一时期的医学史、关中地区的儒士文人群体的境况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特别是对儒医世家的记载,为这一时期儒医研究提供了珍贵资料。墓志记载,墓主人武敬的家族世代居住在周至,“高祖以儒医鸣”,知其高祖是一位著名的“儒医”。据段毅介绍,“儒医”是自北宋以来形成的一个特殊群体,亦即儒、医兼通的人。宋代以前“医者”地位低下,但北宋历代皇帝都重视医药,对文士阶层产生了重要影响,儒医大量出现。元朝对医学的重视更是前所未有,使从医者的地位大大提高。武敬墓志开篇以其高祖“以儒医鸣”的记述,便是对这一时期重视儒医的体现。

  据墓志和文献所载可知,武敬“元贞始元(公元1295年),授安西医学教授”,负责安西路(今陕西一带)的医疗以及教学。这一职务与今天的医学院院长有点类似,但与今天“教授”作为职称并不相同,其共同特点是医疗经验丰富。

  “医学教授”竟也割肉救母

  虽然墓主人武敬为“医学教授”,却也曾采取一种自残的方式救治母亲—刲臂救母,即割去臂膀之肉来给母亲治病。

  段毅说,墓志记载:“妣夫人有疾,(武敬)尝刲臂以救,其天性仁孝若此。”作为对墓主人仁孝的褒扬。武敬本身精通医术,他不靠医术为母治疗,却割去臂膀之肉救母,应是对当时社会推崇孝道极端做法的一种真实反映。

  割自己身上的肉来救治亲人,在史书上记载颇多。段毅说,元代对孝道极为崇尚,凡读书必以《孝经》排在首位。著名的“二十四孝图”即由元代画家郭居敬绘编,用于儿童早期启蒙。在有的《二十四孝》版本中,就有割肉疗亲的故事。武敬的事例实际上也是这一历史时期社会伦理思想的反映。

责编:赵军

关键词:医学教授,救母,教授,儒医,墓志
分享/关注:
评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