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首页移动客户端评论资讯财经华人台湾香港城市历史社区视频云南新加坡德国荷兰滚动

博鳌论坛:大资管时代眼花缭乱的向我们走来

2015-03-27 13:16:10来源:海外网 分享:
字号:

海外网3月27日电(记者徐蕾) 上午,在博鳌国际会议中心一层东屿宴会大厅举行了主题为“大资管时代:创新、风险与监管”分论坛。Haymarket金融传媒执行董事Jame Di Biasio章伟秋主持了该论坛。

文字实录如下:

嘉宾:洛克菲勒金融公司总裁、首席执行Reuben JEFFRY III、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赖小民、中信证券董事长王东明、 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裁王银成、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院长、全国人大常委会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中国工商银行副行长张红力
    Jame DIBIASIO:大家早上好!非常荣幸来到这里,也欢迎各位的光临,我的名字是Jame DIBIASIO,我在香港办公。我是Haymarket金融传媒的执行董事。今天要讲的是一个非常大的和非常复杂的话题,我们请来了非常重要的嘉宾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这样一个问题的走向。在过去两年间,金融服务行业,特别是在资产管理方面,大资产管理领域经历了巨大的变化,这些活动在过去是分而治之的方式管理,大家都专注做一件事情,但是情况发生了变化,心里甚至是任何人可以申请任何业务的牌照,这是激动人心的,大家也带来了很大的复杂性。所以我们面临得失一个大资管的时代,我也看到一些数据,有一些全球性的投资银行资产管理业务在中国,管理资产大约25万亿,其中20%大约5万是传统经典资产管理模式下进行的,也就是请人们通过一些债券等资产帮助投资,所以只占20%。剩下的在信托部门有10万亿,还有10万亿是被渠道业务占去,也就是银行间的拆借。银行有时候由于资本金费用比较高的时候需要把一些资产移到表外。 让情况更复杂的是,很多金融服务业情况由于技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银行和券商,像天鸿资产管理还有支付宝这样一些新生失误的产生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因此现在这样的一种数字化支付模式和网络金融都给大家带来了新的课题。所以向各位介绍一下本场论坛的来宾,首先的问题给到一位女士,全国人大常委会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她是金融创新领域的一名非常重要的管理人员。您认为对不同的企业来说,大资管时代会带来怎样的机遇和挑战?
    吴晓灵:谢谢主持人,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参加这样的一个论坛谈谈我的观点。我个人认为在中国确实是迎来了一个大资管的时代,一个精彩纷呈的时代,但是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困惑。最大的困惑是我们无论从市场上还是监管当局对中国很多大资管市场认识不统一。我认为大资管就其本身来说就是一种从金融法律关系来说,是一种信托业务,是一种财务顾问,财务规划的业务。它是财务顾问和财务规划的业务,如果接受了客户的资金来帮助他处理这个资金,怎么样来处理的更好?这个时候其实你就会运用到各种工具、存款、债券、股票、保险、基金等等。你会帮助客户在众多的金融产品中去做选择,去投资。
    但是如果说客户把一笔钱权全委托给你,让你自主去做的话,这是一个资金信托。我们现在需要把众多人的钱集合在一起,由我们的资产管理机构来进行投资,风险是由委托人承担,收益由委托人享受,作为资产管理机构它只是收取管理费用。它在客户做这种资产投资的时候,是投向哪些方向,股票?债券?存款?保险产品还是实业等等?公募基金是由法规定的,公募投资是由法律明确规定的。 如果是私募的话投资对象可以通过合同约定。我们国家到现在为止,这种方式理财的很多机构都在做,就是集合众多人的钱,交给第三方来管理,然后他赚取手续费,委托人承担风险,享受收益,这种资产管理的方式。银行以理财产品方式在做,保险以投联险在做,证券公司是证券理财计划和单一客户理财计划,还有公募基金和各类私募基金。同样的法律关系,我们国家从监管当局到市场没有形成共识。
    因而不同的监管当局对自己所管理的机构设立了不同的监管办法,因而产生了监管套利,市场上秩序并不是太好。 我们网上所卖的各种理财产品,其实不过也就是卖的是公募基金或者是各种各样的集合投资的产品。也没有一个明确的管理办法,因而,从我的观点,我在监管当局当中算少数派,因为我现在是在人大这儿,我现在特别希望大家能够在监管方面形成共识,在同样的法律关系下实行同样的规则来进行监管。我认为我们国家的资产管理市场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但是这个巨大的市场需要统一认识、统一规范、才能够更好的发展。谢谢!
    Jame DIBIASIO:缺乏统一监管的情况是否有一些指导性的原则?即便所面临的业务群或者客户不同?比如英美系会有一个托管责任的原则确保规律的制定,什么样的客户群都要遵循这样的原则,中国有这样的指导性原则吗?
    吴晓灵:这是我想追求的,希望我们大家能够认可一个共同的原则。但是并不妨碍在认同共同原则的情况下,你所管理的机构可以受托管理,这就是我们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和对金融行为的监管这两者关系怎么处理的更好,我希望在理财市场上能够实现功能监管。功能监管并不意味着要把从事资金业务的所有机构都由某一个监管当局监管,可以牌照监管。说的直接点,这种基金信托超过200份以上就要到证监会领取牌照。私募基金可以各个监管当局让你的金融机构,它做私募的时候可以按照它的规则去做,我希望能形成这样的一个格局。就是明确信托责任和信托义务,大家来开展业务。
    这是我想追求的,希望我们大家能够认可一个共同的原则。但是并不妨碍在认同共同原则的情况下,你所管理的机构可以受托管理,这就是我们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和对金融行为的监管这两者关系怎么处理的更好,我希望在理财市场上能够实现功能监管。功能监管并不意味着要把从事资金业务的所有机构都由某一个监管当局监管,可以牌照监管。说的直接点,这种基金信托超过200份以上就要到证监会领取牌照。私募基金可以各个监管当局让你的金融机构,它做私募的时候可以按照它的规则去做,我希望能形成这样的一个格局。就是明确信托责任和信托义务,大家来开展业务。
    Jame DIBIASIO:问一下中信证券的王东明先生,王总,在集合投资的情况下,券商可以帮助客户开展一些理财方面的活动,证券投资的业务,但是现在我们看到规则也正在发生变化。现在新的业务不能开展了,必须申请公募牌照,对于证券企业来说在你们看来是什么机遇和挑战,如何改变你们的风险状况?
    王东明:非常高兴到这儿来跟大家谈谈证券资金管理的看法。首先报告几个数字,中国的资产管理进入到了大资管时代,而且我们认为它会持续比较长的一个时间,而且规模会越来越大。现在到2014年年底,根据我们公司做的统计,现在广义资产管理规模已经超过60万亿人民币,10万亿美金。大体构成是银行理财规模大概是16万亿,信托大概14万亿,去年增长了3万亿,保险业超过了10万亿,也增长了差不多2万亿。证券行业资产管理超过20万亿,公募规模大概4.5万亿,其中一半是货币市场基金。基金的庄户差不多2万亿左右,基金子规模是银行通道业务这块大概3.7万亿,私募基金2万亿,证券公司资产规模近8万亿。从规模上来看,到目前为止证券行业整体的资产管理规模还是非常大的,应该是在几个大的行业里算最大的,但是它的含金量并不是特别大,因为它大量的都是通过给银行或者给信托做的一些通道性的服务。
    讲几个事情,刚才吴行长也讲了,我们现在大的资管发展这么快,实际上还有时代的特征。最近几年来资管之所以发展这么快主要有几点: 第一,居民财富积累的速度在大幅度增加。现在居民财富总量大概接近300万亿,每年大概有20到30万亿的规模在增加。
    第二,从市场角度来讲,原来地产周期逐渐走向拐点,原来十年来大家投地产,把大量的钱投到地产上都挣了钱,这个拐点慢慢也接近了。以后可能从房地产这儿挣不了那么大的钱了。
    第三,人口的老龄化逐渐带来一定的资本过剩。大家都愿意追求一个相对来说比较高的回报。但是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监管当局的开放。解决加强监管放松管制,从银监会、保监会、证监会都进行了这样的管理,这样有利于市场上的产品越来越多。这点来讲,从产品和市场的角度都进行了大幅度的开放。 比如说原来金融角度没有什么太多的选择,除了存到银行或者投到股市没有太多的选择。现在随着监管的进一步放松,创新也在产品和市场两个层面都得到了比较大的发展。
    从产品的创新角度上来讲,原来都是比较单一的、简单的同质化的产品,现在发展到了多种风险收益特征的公募产品、私募产品。有被动型的管理产品,也有主动型的管理产品,分级的产品,结构化的产品新三板的产品,指数和量化对冲的产品。这些东西都大大丰富了产品的基础,也为各种各样不同产品需求的投资者创造了有利条件。 从市场的角度来讲,原来是很窄的,大部分只限于用于国内的产品。随着进一步开放,现在有了QFII产品,QD产品和最近的沪港通的产品,今年深港通也会开放。居民投资者不仅可以投资于国内产品,同时也可以投到境外的产品。我们觉得从市场、产品两端来讲给大家也提供了更多的服务。
    原来某种程度上证券行业是唯一的资产管理单位,赖总他们原来是做不良资产管理的,王总他们是做保险业的,红力是在银行端,大家都在做资产管理。我觉得从各种各样角度来讲,大家从保险、信托、证券、银行的角度对大众这几百万亿的市场来讲还是应该得到鼓励的。 另外,从支持实体经济角度来讲,也应该通过各种各样的产品不断的创新,来使得我们大量的资金源源不断的涌到投资者的手里。现在因为咱们国家,我们甚至觉得从货币政策角度来讲,为什么咱们国家M2,货币供应量这么大,但是实体经济又看不到。我觉得就是很多东西压在中间环节出不来,实际上也就是由于我们的产品和市场不畅造成的。比如说现在银行总资产超过了160万亿到170万亿,我们觉得有一部分资产应该逐渐出表,通过证券化的方式把它出表。这样就使得我们的资金更有效,同时也使得资本市场不会再受到银行一轮再一轮的到市场上融资,造成对市场的压力。 第二大块就是国有企业,我们一直在说中央国有企业发了60万亿左右的资产,地方也有40多万,它由于股权长期不流动也压着释放不出来。 第三大块就是不动产,大量的工业厂房,写字楼,实际上大家都是买了,就是压在那个地方不动了。我们也希望这个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释放出来,这样就可以使资产负债表变成很轻的负债表。 我们还有大概100多万亿的存款,这些东西都要逐渐的,如果我们的证券化产品越来越多化,就能承接使存款逐渐变成投资性的产品,承接证券化、结构化产品带来的负面,就是使整个“活”起来。

责编:姚丽娜

关键词:博鳌,论坛
分享/关注:
评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