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由于生活所迫,李光耀凭借自己流利的日语和英语,成为了日本官方新闻社《读卖新闻》社的日文翻译员。这份生计对于李光耀来说是一举三得,既能赚钱养家,又能保证自己的安全,还可以第一时间了解整个世界的战局。渐渐地,日军在战场上节节失利,眼看就要投降,新闻社里的许多华人都跑了,李光耀随后也逃到了亲戚家避风头。当1945年9月2日日军在投降书上签字,李光耀立即返回家中。
李光耀与柯玉芝结婚照
剑桥深造
日本投降后,李光耀为报考剑桥大学再次回到母校莱佛士学院。这次,他还在这里遇到了一位志同道合的女同学柯玉芝,两人一拍即合,决定先前往英国,到那里再想办法上剑桥。但由于通往英国的航道还有水雷,开往伦敦的船运服务迟迟未开。
1946年9月初,英国一艘军舰停靠在新加坡港口,李光耀的母亲恰好被青岛军舰上当厨师,且她做的美味佳肴受到士兵的一致好评。几天后,当军舰即将返回伦敦,李母请求舰长将儿子带往伦敦并获得同意,于是李光耀就这样匆匆地来到了伦敦。
李光耀先是报考了伦敦大学,但仅一个学期便凭借优异的成绩转学到梦寐以求的剑桥大学修读法律。不久后,柯玉芝也来到剑桥攻读法律,两人很快便确立了恋爱关系, 1947年的圣诞节,两人在没有通知双方家长的情况下在英国注册结婚。
初尝政治
在剑桥的求学时光对李光耀的政治思想的形成产生了巨大影响,那时,他常常参加社会调查和政治活动,并结识了一批马来亚(马来西亚独立前的称呼)留学生,并参加了“马来亚论坛”,该论坛是由拉赫曼和拉扎克发起建立了,这两个人后来都当过马来西亚的总理。“马来亚论坛”主要是讨论马来的现状和前途,论坛成员共同的目标都是争取马来亚从英国殖民主义者手中解救出来或的独立,但在途径和手段上则各持己见。
在谈到剑桥时光时,李光耀觉得当见到英国本土的英国人,他开始认识到在新加坡和马来亚的英国人对推动殖民地的进步毫无兴趣,他们在乎的只是殖民地带来的高级职位和丰厚薪金,还有输出马来亚树胶和矿产赚取的美元外汇。自此,他便确立了一直为之奋斗不变的反殖民主义信念。
回国反殖
1950年,李光耀与柯玉芝均以优异的成绩从剑桥大学毕业,获得荣誉法学学士学位,在荣誉生的名单里,李光耀排名第一。同年8月,两人一同回到了新加坡,并在1个月后举行了婚礼。
责编:孙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