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首页移动客户端评论资讯财经华人台湾香港城市历史社区视频云南新加坡德国荷兰滚动

河北锯腿男子因血栓再陷绝境 36万捐款剩七八万

2015-03-23 08:13:42来源:华商报 分享:
字号:

  还记得河北保定那个“锯腿硬汉”郑艳良吗?2012年4月14日,因不堪右腿腐烂生蛆,郑艳良用一把钢锯、一把水果刀,嘴里咬着一个裹着毛巾的痒痒挠,为自己做了“截肢手术”。半年后,媒体关注到这个不幸又坚强的男人。他的故事被认为是击中了中国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的软肋。

  如今三年过去,“锯腿硬汉”怎么样了?他的苦味人生是否遭遇到了新的难题?

  3月10日凌晨5时,郑艳良睁开眼,妻子沈忠红早已起床。郑艳良看着自己仅剩不足20公分的左腿,又摸摸只有10公分的右腿,那里还是有些胀痛的感觉。这种感觉已经持续10来天了,但他并没有急着去医院,还是等到了例行检查的日子,才不得不准备去医院接受检查。

  这一天,村里有一个朋友要去保定办事,正好可以送郑艳良夫妻去河北保定市第二医院。为了配合郑艳良的看病时间,朋友天不亮就出了门。

  花费近千元的“例行检查”

  如果不是当初自锯右腿受到全国关注,社会各界捐款36万多元,夫妻俩不知道,他们能不能撑到今天。

  7时20分,朋友把郑艳良夫妻送到了保定市第二医院,驾车而去。妻子沈忠红则推着轮椅上的丈夫走进医院。

  和医院打了两三年交道,一切都是轻车熟路。到了诊室门口,夫妻俩静静地等候着,他们知道,最晚8点过5分,医生就会过来。

  但这一天的情况却有些特殊,等到八点半,诊室还不开门,也不见大夫前来。郑艳良有些着急,便拨打了一位副院长的电话,问怎么回事,为什么医生还不来?副院长对这位曾经引起过广泛关注的患者很是客气,回答:你稍微等一下,我问问。过了一会儿,一位女大夫急匆匆赶来,跟郑艳良解释了几句,好像是说开会去了还是查房了,郑艳良也没记清楚。

  9时许,郑艳良抽完了血,觉得有点饿。妻子出去给他买了两个火烧,郑艳良狼吞虎咽地吃完,妻子在旁边笑,说:看来真是饿狠了。

  郑艳良却“哎呀”一声,说:“坏了,坏了,还没做彩超呢,不知道吃饭之后,还能不能做?”

  夫妻俩便到超声室去询问,结果是:吃了饭了,不能再检查了,明天再来一趟吧,夫妻俩相对苦笑。

  “明天再来一趟”,对于双腿截肢的郑艳良来说,无论是体力上还是经济上,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没办法,只能再来一趟了,本来一个月一次的肾病综合征“例行检查”,这个月就成两次了。明天,还得看朋友的车方便不方便,如果不能坐便车,就得雇一辆面包车了。

  两口子默默地盘算着这一天检查的花费,总共花了930元。

  如果不是当初郑艳良自锯右腿受到全国关注,社会各界捐款36万多元,夫妻俩不知道,他们这个风雨飘摇中的家庭还能不能撑到今天。

  自行“截肢”,社会关注

  2012年4月14日,因不堪右腿腐烂生蛆,郑艳良用一把钢锯、一把水果刀,嘴里咬着一个裹着毛巾的痒痒挠,自己将右腿锯掉。

  郑艳良今年49岁,是河北省清苑县臧村镇东臧村人。2012年正月,他突然双腿疼痛,先后到河北大学附属医院、北京301医院就诊,被确诊为双下肢动脉血栓。由于病情严重医治困难,再加上经济拮据,郑艳良放弃治疗回到家中。

  2012年4月14日,因不堪右腿腐烂生蛆,在床上躺了两个半月的郑艳良用一把钢锯、一把水果刀,嘴里咬着一个裹着毛巾的痒痒挠,自己将右腿锯掉,为自己做了“截肢手术”。而锯掉右腿的次日,他的左脚又脱落在了床上。半年后,直到郑艳良在家“自锯病腿”被媒体披露,社会各界才开始关注这个不幸而又坚强的男人。

  当年10月11日,郑艳良被接到保定市第二医院接受免费治疗。院方组织专家对其进行全面检查,确定其身体缺血的程度和部位,并制定了具体的治疗方案。10月24日晚,保定市第二医院组织包括北京协和医院专家在内的5名医生,为郑艳良做了双下肢疮面处理,并将缺血的血管进行疏通。11月9日,郑艳良出院回家。

  那时的郑艳良,虽然双腿仅剩了10至20公分,但精神还不错,回到家,他和妻子花1700元钱买了台新电视,替换了原来的旧电视,还准备在家里的4亩地上建个养猪场。

  这样的境况虽然谈不上多好,但总算有了奔头,与得病之初无奈放弃治疗回家等死时的状态已经是天壤之别了。夫妻俩心里充满了对帮助他们的人的感激。

  病情再次加重,北京求医

  有一段时间,附近老乡经常上门,有来看望的,也有来找郑艳良帮忙找媒体的。郑艳良觉得,态度首先要热情,不能寒了人的心。

  有一段时间,附近老乡经常上门,有来看望的,也有来找郑艳良帮忙的。他们觉得郑艳良认识不少媒体的朋友,可以帮他们把自己的为难事、不平事说一说。郑艳良仔细倾听来者的诉说,也热心地给记者打电话或者发邮件——能不能帮上忙先不说,态度首先要热情,不能寒了人的心。

  然而刚刚出院一个多月,他的身体开始出现问题。当年12月底,郑艳良身上长了很多红色小疙瘩,在保定市一家医院住院半个月,红色小疙瘩才消退下去,花费治疗费约7600元。医生说,可能是血液引发了皮肤病,而引发他腿疼和皮肤病的原因可能是肾有问题,需要做肾穿刺,建议他去北京治疗。

  回到家的郑艳良一直感觉臀部疼痛,而且越来越疼,以至于他彻夜难眠。2014年1月18日,沈忠红出了趟门,出去才半个小时,回家却发现丈夫满头大汗,疼得快坚持不住了。她赶紧花100元雇车把郑艳良送进保定市第二医院,当晚,郑艳良再次被推进手术室,经过近3个小时的手术,才清除了血管中的血栓。

  但仅隔一天,他的左腿再次出现血栓。保定的医院不敢治了,当晚就将他转院到了北京友谊医院。

  两口子在北京友谊医院度过了2014年的春节。该院诊断郑艳良早期患有肾病综合征,这种病容易形成血栓,逐渐把血管堵住,必须长期服用溶解血栓扩充血管的药物。

  2014年2月14日,郑艳良出院,回到河北家中。这次北京之行,治疗费花了9万多元。他印象最深的是:“北京的东西真贵,中午吃个煎饼都得7块钱。”

  以前觉得自己很惨,现在觉得已经很幸运了

  郑艳良盼望着有一天行动自如,不过这一天却迟迟没有到来。直到今天,他只能是穿上假肢,扶着助身器移动。尽管北京的东西贵,郑艳良还是不得不再次回到北京。

  当时北京一家康复机构春节期间找到他,准备给他安装假肢,提出了治疗方案,并表示可以优惠。

  当年4月15日,这家机构派车到东臧村,把郑艳良接到了北京。他在这里安装了一对假肢,按照该机构工作人员的估计,郑艳良需要接受两个月的康复治疗,训练腿部力量和平衡,最终有望独立行走。

  郑艳良没想到,自己这次在北京一待就是7个月,直到10月28日才重返保定。

  “因为假肢接受腔要一再进行调整,前前后后换了30多次,等完全调整合适,就到了10月份了。”郑艳良说,自己还不算耗时长的,在那家康复机构里,还有为了安装假肢要住一年的。

  “以前觉得自己很惨,两条腿都没了,但在那家康复机构,我看到了遭到电击没了四肢的病友,比起他来,我已经算幸运的了。面对现实吧,就要乐呵呵的。天塌下来当被盖,命到了就得接受。”让郑艳良有些小得意的是,在康复机构里,他发现自己还真是少有的没有哭过的人之一。他一度还在这家康复机构里当了一段时间的“劝导者”。

  那段时间,郑艳良每天上午和下午都要接受训练。第一次装上假肢,郑艳良只能勉强站立5分钟。那时候他已在服用激素类药物,身体发胖,力量跟不上。看着身边能走动的病友,他也盼望着有一天能像这些病友一样行动自如。不过这一天却迟迟没有到来。直到今天,他只能是穿上假肢,扶着助身器移动。不过,他已经很满足了,至少大小便,他可以自己解决。

  郑艳良的假肢接受腔经过30多次调整,终于合适之后,时间已经进入10月份,他就想着尽快回保定。康复机构的人劝他再训练一段时间,但他归心似箭。还有一个原因是:“北京的东西确实贵!”

  他算了一笔账,装假肢15.6万元,清苑县政府和他本人各承担了一半。在康复机构的住宿费,别人是每天80元,康复机构给他减半,但这也要40元。加上他和妻子每天吃饭,也得消费七八十元。7个月下来,两人又花了3万多元。

  至此,2013年收到的全国各地的捐款已经花出去了20多万元。

  但回到家后,郑艳良却很少把假肢穿上。绝大多数时候,他把假肢放在旁边,自己则坐在床上。包括最近几个月,每月一次到医院的例行检查,他也是坐在轮椅上,“这样方便一些。”

  “锯腿硬汉”发愁了

  他总是情不自禁地盘算着:36万元捐款,还剩多少。但算来算去,就剩七八万了。这些数字时常让他变得皱眉凝思、多愁善感。

  今年3月10日下午,从医院回到家的郑艳良坐在床上看电视。

  右腿还是胀疼,但他习惯了,也不太当回事。两条残肢上盖着的毯子滑下来,他却不觉得冷。“大家都说我体格不错,就是两条腿不行了。”

  假肢放在床边的轮椅上,衣柜上显眼的位置还摆放着河北省红十字会捐助20000元整的救助牌。

  当初,他一共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36万多元捐款。绝大多数捐助者他都不知道姓名,仅有几个知道联系方式的,逢年过节他都发短信问候一下。现在的他,也就只能以这样的方式表达谢意了。

  他总是情不自禁地盘算着:36万元捐款,2013年12月那次住院,花了7600元;2014年1月北京看病,花了9万多;此前在保定市第二医院两天花了1.9万元;去年3月妻子住院,花了1.1万元。北京装假肢加上食宿11万元。现在每个月的药物花费接近2000元,90%不能在新农合里报销;身体检查费用1000元。掐着指头算来算去,36万元捐款就剩下七八万了。

  这些数字让这个“天塌下来当被盖”的“锯腿硬汉”变得皱眉凝思、多愁善感起来。

  如今,这个家庭仅有的生活来源就是他20岁的女儿在外地打工每月1800元的工资。女儿每个月能寄千儿八百回来,郑艳良觉得“小女孩真不容易。”

  家里的4亩农田,如今只能种一季玉米,因为没有劳动力,从2012年开始,每年秋收之后地就荒上半年。所以,在这个家里,只有秋收,没有麦收。家里30多年的老房子已经漏水,房顶上铺了塑料布。去年的雨季,郑艳良一家都没在这里住,今年他准备收拾一下,“至少不能让雨水滴到脸上吧。”

  2014年春节在北京治疗期间,郑艳良担心收到的捐款很快花光,曾恳请媒体“再帮帮忙”。但现在,郑艳良没再说这样的话,甚至有记者朋友掏出几百元给他,他也很坚决地拒绝了。

  去年,乡上和村上的干部都曾对郑艳良说,准备申请一些经费,帮他家先把屋顶给修了。2014年7月,郑艳良在北京安装假肢期间,乡政府还给他去过电话,问他这房子修不修。郑艳良说修。不过,直到现在,乡上和村上都没有付诸实施。从北京回来后,郑艳良打电话给乡政府,问什么时候帮他修屋顶,对方让他再等等,好像是经费还没申请下来。

  一位经常来郑艳良家的村民说:艳良这两年精神还好,就是这身体状况还是让人提心吊胆的,那个奇怪的血栓,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复发,这太折磨人了。

  2013年几百家媒体来到保定采访艳良,都说郑艳良的故事击中了中国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的软肋。但现在看来,医疗保障体系还是没什么改变。

  “熬到什么时候是什么时候”

  有时候,他盯着南屋房檐下那口瓮长久不语。那口瓮里,装着他当初锯下来的右腿。“什么时候这口气上不来了,这个残废的身体和那截腿骨就一起火化或者一起埋了。”

  他说,还是要感谢政府,给他家办了低保,每个月能领到129元钱。去年年底,县残联送来了500元慰问金、10斤饺子粉、1壶油。

  “还是艰难,但就这样熬着吧,熬到什么时候是什么时候。比起2012年自己锯腿的那个时候,现在算是好得太多太多了。”他经常这样安慰自己。

  有时候,他盯着南屋房檐下那口瓮长久不语。那口瓮里,装着他当初锯下来的右腿。“什么时候这口气上不来了,这个残废的身体和那截腿骨就一起火化或者一起埋了。”

  3月11日,郑艳良再次前往医院继续前一天没有完成的检查。朋友有事无法帮他,他只好花120元雇了辆面包车。

  彩超检查表明,他的右腿动脉又有较严重的血栓堵塞。医生认为,此前服用的药物可能失去效用了,需要换药。观察一个星期后,再决定是否再重返北京治疗。

  检查出来,在医院门口,轮椅上的郑艳良掏出一根烟点上,抽了两口,久久不说话,烟掉在地上也不知道。

责编:赵雪晨

关键词:郑艳良,接受腔,超声室,河北大学,再训练
分享/关注:
评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