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搜索 海外网首页移动客户端评论资讯财经华人台湾香港城市历史社区视频云南新加坡德国荷兰滚动

秦俑发现人杨全义靠签名讨生活 盼政府补助(图)

2015-04-30 08:46:38来源:华商网 分享:
字号:

现年已经81岁的赵全义老人,背后是他的家,作为秦俑的发现者之一,并没有带给他外人想想中的财富

  现年已经81岁的赵全义老人,背后是他的家,作为秦俑的发现者之一,并没有带给他外人想想中的财富

仿古建筑的秦俑村,住着从下和村搬迁过来的60余户村民,政府给予每平米280元的建房补助

  仿古建筑的秦俑村,住着从下和村搬迁过来的60余户村民,政府给予每平米280元的建房补助

  秦俑发现人杨全义靠签名赚钱生活 希望政府补助

  在秦始皇兵马俑东侧500米,一排排由青砖构建的房屋与秦俑博物馆遥遥相望,这里便是以秦俑发掘地命名的“秦俑民俗文化村”。村里居住着60余户居民,来自于正西面不远处的临潼夏和村,这个古老而庞大的村落,隐藏着一段秦始皇俑发掘背后的神秘往事。

  几位老人是这个村子里人人皆知的角色,正是他们敲开了秦俑陵墓的历史大门。记者在夏和村一处破旧的民居里,找到了当年秦俑发现人之一的杨全义老人,这位81岁高龄的老人,和蔼地讲述了当年秦兵马俑发掘始末。

  发掘始末:刚挖出土以为是“神像”

  那是一个注定被注入史册的日子。1974年的3月29日,当时46岁的杨全义和村里6名村民一起在村子的东南角打井,而这次打井的目的是为了浇灌附近的近6亩自留地。然而,当他们挖到了3米深时,一层红土吸引了村民们的注意,在他们的继续挖掘下,青色的秦俑头、胳膊、腿相继被挖出土。

  “我们都不知道是什么东西,以为是‘爷相’(神仙的雕像),当时都在骂,说怎么挖了庙,这可不是一件吉利的事,东西就被乱扔在了井边。”杨全义回忆说:“大概在4米深时,又挖出了20多块长宽约7、8寸左右,厚2寸左右的方砖,我当时还拿了两块回来,洗干净了夏天当枕头,很凉快。”

  但随后发现的箭、弩等兵器的“诡异”引起了当地村民的重视,一位叫房世民的村民见过些世面,就请来了临潼博物馆馆长、研究馆员赵康民,赵康民来一看,就马上派了工作人员看住现场,并筛选了几袋土送往西安鉴别。几天后,公社就召开大会,要求村民归还拿走的秦俑部件以及青砖。没多久,前秦俑博物馆馆长袁仲一就到了这里,秦俑博物馆正式成立。

  晚年生活:靠签名赚钱生活

  作为发掘者之一,杨全义却坦言自己并未在发现秦俑后得到任何“好处”,依然延续着自己平淡的人生轨迹。大约在8年前,秦俑博物馆邀请杨老去馆内签名售书,当时73岁的老人披挂上阵,这一呆就是10年。同去的还有一起的发现者杨新满、杨志发老人。

  “老了,签名赚点钱生活。”杨老略带悲凉地说,现在最大的希望就是不去签名了,政府能给点补助,好好活下去就好。而问及兵马俑给自己的人生带去了什么,杨老坦言,就是让村民们都富了,以前穷时都吃麦面馍,现在家家都过上了好日子,秦始皇兵马俑带来了旅游商机,这是最真实地对社会的贡献。

  对于一号坑的第三次发掘,杨老表示自己前天去一号坑看过了,希望能发现有价值的文物,让兵马俑更加有价值。(于阳)

责编:贾雯帆

关键词:杨全义,神像,村民,补助,秦始皇兵马俑
分享/关注:
评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