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搜索 海外网首页移动客户端评论资讯财经华人台湾香港城市历史社区视频云南新加坡德国荷兰滚动

台州惊现虐童事件 网友:太荒唐

2015-04-27 09:17:02来源:中国广播网 分享:
字号:

\

  近日,不少人的微信朋友圈中热传着一段名为“台州惊现一起虐童事件”的视频。视频中,一个孩子猛扇另一个孩子巴掌,拍摄视频的大人非但没有阻止,还笑着怂恿孩子继续打,更令人惊讶的是,被打孩子的父亲当时就在边上看着。记者获悉,浙江台州市官方已介入调查。

  一男童扇另一男童耳光,大人在旁怂恿

  4月25日,记者在微信朋友圈里看到这段网传为“虐童”的视频,视频的一开始便是一个3岁左右的男童(毛毛)坐在一张小椅子上,另一个与其年龄相仿的男童(洋洋)站在其面前,而手里动作却让人瞠目结舌,洋洋竟然一下一下地打着毛毛的脸,毫不手软。

  记者在视频中看到,不管洋洋如何打毛毛,毛毛始终没有还手,于是周围的大人就开始怂恿洋洋继续打毛毛,同时,也鼓动毛毛还手打洋洋。视频里不时传出大人的笑声和鼓励声:“打,打他!”

  事后,记者了解到,毛毛爸爸当时也在现场,并没有劝架,而是和其他人一样怂恿洋洋打毛毛。他的意思是,做这一切只是想把毛毛的反抗意识挑动起来。

  洋洋一个接一个地扇毛毛巴掌,毛毛只能双手护住自己的脸。打了一会儿后,洋洋还走到一位家长身边喝了几口水,家长笑着让洋洋继续去打。而洋洋得到家长的怂恿后,下手更重,动作更迅速了。

  事后,记者从毛毛父亲自己发的帖子中获悉,毛毛为其与前妻所生,而洋洋的母亲则是毛毛父亲的现任女友。

  家长:为了激发被打男童反抗意识

  这一则名为“台州惊现一起虐童事件”的视频在网友间广泛转发,引起了轩然大波。对此,台州市黄岩区委宣传部、妇联、公安等部门也高度重视,并且迅速介入。

  25日,记者从台州市黄岩区官方了解到了这起事件的情况。据介绍,视频中被打男孩名叫毛毛,系黄岩区茅畲人郑某与王某(两人已离异)的孩子,毛毛跟随父亲郑某在江苏南通生活(视频拍摄地)。

  4月22日中午,郑某与众友在家中聚餐,当时毛毛与洋洋(视频中另一男孩,系郑某朋友的小孩)在室外一起追逐玩耍。回屋后,两个孩子争夺一张椅子,毛毛抢到后先坐下,洋洋想抢回凳子于是就打毛毛,可是毛毛并不反抗。众人为了激起毛毛的反抗意识,怂恿洋洋打毛毛。

  其中孙某(视频中递水者)要求洋洋母亲用他的手机拍下视频。当时孙某想将视频发给现场朋友,因操作不当发到了朋友圈。事发后,所有在场人员表示非常后悔,相关当事人均在微信朋友圈致歉。“我们都是年轻的父母,都不懂事,事后我们都很后悔。”对于这件事情造成的负面影响,当事人希望得到大家的谅解。

  怂恿孩子以暴力解决问题,实在太荒唐

  台州虐童事件视频被传上网后,引起了广泛关注,网友纷纷谴责:“两个小孩就那样被拿来取乐,可怜的孩子,无知的父母!”大部分网友认为,男童父母以这样的方式怂恿孩子以暴力解决问题,以及用暴力激发孩子反抗能力的做法实在太荒唐。

  网友@我在市区天气晴 表示:“孩子打闹很正常,但是家长没有以正确的方式处理小朋友之间的打闹,这就是家庭教育的问题。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网友@玉札 说:“身边不少父母教孩子打人或者遇到事情用打人解决。相对的,我从来没看见过他们教育孩子用其他的方式解决——不管是与人沟通、协商、分享,或者是向老师家长询问。难道以后孩子步入社会,遇到事情也是用暴力解决么?”

  律师表示,因为孩子未被打伤,未造成严重后果,所以不构成法律责任。但是,家长的这种行为十分不当。

  “我的孩子是怎么回事?在游乐场的时候,他竟然动手打别的孩子。但是在家里他还是挺乖的。难道是我们做父母的失职?”在成长过程中,部分孩子喜欢用身体行为来发泄心中的愤怒,具有明显的暴力倾向。这种情况下,家长应该怎么办呢?

  1.教导孩子用语言表达情感。孩子不会进行自我心理解读,内心有一股强烈的感觉,但是他们意识不到这是某种情感。当家长帮助年幼的孩子对不同情感标注定义时,比如“你很生气”或者“你很伤心”,那就做到了让孩子确定自己的感觉,并开始了解自己的心路历程。

  2.帮助孩子将情绪和特定状况相关联。谈论情感反应的原因可以进一步帮助孩子理解正在发生的事情。譬如,“那个男孩不让你荡秋千,你生气了。“类似的情形再度发生时,你的孩子将学会自行完成情绪关联,并做出更为积极的反应。

  3.鼓励孩子用语言表达情感。看到孩子想要发火,家长可以对他说:“(把你的感受)说出来吧。”这是幼儿园老师帮助小朋友获得情绪发展最常用的一句话。

  4.教孩子一个特定的词或句子。仅仅告诉孩子使用语言是不够的,他们还是会无所适从。但是如果把一些特定的积极的词或句子教给他们,那家长就做到了授之以渔。譬如,家长可以这样对孩子说:“你生气了。当家长有这样的感觉时,可以说‘我生气了’。”

  5.限制攻击性行为。孩子将据此对自己的行为做出选择。如果家长知道孩子扔玩具的原因,可以告诉他:“妈妈(爸爸)不让你再吃饼干你很生气,所以你乱丢玩具。但是生气时,乱扔东西是不对的。你应该说出来,比如‘我生气了’,妈妈(爸爸)会帮助你的。”

  6.要有耐心。要让孩子停下来是件困难的事。对幼儿而言,动武的冲动比理解父母的限制要来得迅猛得多。即便是成人,即便明知最好的办法是说出感受,不少人还是会摔门而出。只有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才会慢慢懂得解决问题的最有效办法是通过语言。

责编:庞晟

关键词:毛毛,心理解读,视频拍摄,教孩子,帮助孩子
分享/关注:
评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