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虽然接近“人人享有医保”的目标,但异地就医报销难仍影响着外来务工人员、随子女异地定居的老人,以及异地求医的大病患者。今年“两会”上,有代表和委员建言医保应尽快实现异地就医即时结算报销。
异地报销医疗费不是新话题,但却是牵动人心的话题。随着人口流动的增多,医保无法异地报销越来越成为民众苦恼的问题。流动人口在异乡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的同时,却享受不到异乡的医保待遇。特别是外出打工的农民,刚刚办理了新农合医保,却无法体验到这一政策带来的好处。一个转诊单要盖五六个章、在规定时间内报销、看病单据来回核……“报销一次跑断腿”的经历困扰着很多人。
人们不禁要问,医保的目的就是保障群众最基本的医疗卫生需求,那么,到底是什么把医保困在原地?医保何时才能实现全国“一卡通”?本期“读者参议”对此热议,敬请关注。
——编者
医保不能异地报销
患者看病饱受困扰
■ 苑广阔
医保不能异地报销的问题,很多人都“有话想说”。我想谈一下我家的遭遇。
几年前,爱人怀孕待产,远在山东老家的母亲自然要赶到桂林来照顾儿媳,侍候月子。可是当时母亲正患着白内障,虽然眼睛看东西已经变得十分模糊,但是遵照医嘱,还不到手术的最佳时机,要等白内障完全“成熟”以后才能去医院接受手术治疗。我算了一下时间,母亲在桂林帮我照顾爱人和孩子这段时间,也正是适合手术的最佳时期,于是当时我“天真”地想,等母亲来了桂林再做手术好了,反正两个地方的医院都是三级甲等,医疗水平、手术费用等都相差无几。
结果等我在电话中把这个想法告诉母亲后,没想到却被她一口回绝了,原来母亲在老家的医院做手术,可以报销医疗费用的80%左右,而如果到了桂林做手术,则很可能一分钱都报不了,因为当地新农合根本就没有异地报销这一项,两地相隔几千里路,也没有开展点对点跨省即时结算制度。而整个手术的费用,大概要一万多块钱,这对平时就省吃俭用的母亲来说,显然不能接受。我原来把事情想得那么简单,却偏偏忘记了医保不能异地报销的问题。尽管我也能够负担得起母亲在桂林的手术费,但是母亲却坚决不同意这样“浪费钱”。
因为爱人马上要生了,母亲的手术还不能做,所以也只好先来桂林再说。爱人顺利生产了,月子也侍候完了,这时候,如果按照医生此前的交代,也快到了母亲白内障手术的时间了。可孩子刚出生,我又忙于工作,所以爱人很希望母亲能够继续待一段时间帮着照看孩子。这下事情就陷入两难境地了,如果母亲错过了最佳手术时间,不但影响手术效果,还可能带来更严重的后果;如果留下来照料爱人和孩子,那么要么任由手术最佳时间错过,要么在桂林做手术,自愿承担手术费不能报销的“损失”。
后来还是爱人通情达理,让母亲回老家那边动了手术。以前说到医疗保险不能异地报销的问题,笔者并没有太大的感受,因为自己没有遭遇过这样的事情,但是经过这件事之后,才发现医保不能异地报销给老百姓看病就医所带来的困扰到底有多大。这种医保不能异地报销的困局,不仅仅会影响到患者的经济利益,而且在很多时候可能会造成诊疗的拖延,病情的延误,危及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现在医保信息联网在技术上应该不存在任何问题了,所要做的就是国家政策上的统一而已。既然这个问题随着人口流动的加大,父母随迁子女情况的增多已经变得越来越普遍,那国家有关部门为什么不能尽快采取措施,出台政策加以推动,早日实现医保报销全国范围内的互联互通。
难在技术还是卡在利益
■ 郭元鹏
我们单位,有一位退休职工,儿女都在北京安了家。退休之后,他就跟随儿女在北京居住了。去年,老头患了一场病,在医疗费用报销的时候却受到了制约。他感到很委屈,尽管儿女们都有钱,不在乎。可是,老头觉得不公平,他说不是钱的事,回去办手续吧,花销比报销的还多,不报销吧感到吃亏了。
这位老职工的困惑,其实是很多人的困惑。退休了到异地跟随儿女生活的职工,到外地务工的自由职业者,到外地旅游突然生病的游客,在就医的时候都会遇到这种困难。医保的全国联网,难的不是技术,而是要撕破“四张网”。
第一张网:是资金统筹的网。起初资金统筹,有一部分是政府出资的,在外地看病让本地报销,他们感到不舒服。虽然有一部分资金是当地职工、市民自己缴纳的,但是这笔资金的征缴,地方也付出了劳动。这个时候,让他们把这笔款项拨付出去,自然心里也不舒服。这就需要撕破资金统筹的网,全省“一卡通”就要全省统筹资金,全国“一卡通”就要全国统筹资金。
第二张网:是医保安全的网。医保实际上就是大家伙把钱聚集在一起,谁有病谁受益。对于地方来说,看病的人少,结余就会多,结余的钱放在地方钱库里,就可以保障今后的资金使用。这笔资金结余的越多,地方的医保就不会出现亏空。在这种情况下,地方对这笔资金的使用把关就会相当严格,能少报的就少报,能不报的就不报。
第三张网:是医院利益的网。看病就要花钱,把钱花在哪家医院,哪家医院就会获益。当本地人在异地看病的时候,受益的自然就是异地的医院,这个时候当地政府当然宁愿让这笔钱惠顾本地医院。这需要国家部门出面协调各方利益。
第四张网:是标准不一的网。各地由于经济差异和观念不同,征缴医保资金的档次也是不同的。有的地方是国家规定的最低档次,有的地方是最高档次。这就给后续的异地就医的核算、报销带来了一定难度。再加之,药品的地区差价、服务收费的地区差异牵涉其中,就更会是一笔不好算的账了。这需要国家编织一个统一标准的征缴网络。做到医保资金标准全国一盘棋。
医保实现“一卡通”难的不是技术,而是那一张张无形的,却又扯不断的网。实现“一卡通”在技术上很简单,而需要做的则是国家实施一盘棋管理,平衡地域之间的责任、义务、利益。
医保制度要更加人性化更具操作性
■ 杨朝清
在经济市场化、人口流动化的当下,异地就医逐渐从特殊性需求向普遍性需求转变。父母随迁子女,说到底是一些老人对当下经济、文化和社会变迁,尤其是家庭结构小型化、空巢化的一种回应和策略。然而,医保信息不联网、政策不统一、异地保险难不仅加剧了“看病难”、“看病贵”,也增加了老百姓的就医成本和经济负担。
从制度初衷的角度上讲,医保的目的就是为了保障公众最基本的医疗卫生需要。医保异地结算手续繁琐,病人经不起折腾,让少数“等不及”、“伤不起”的老百姓选择了剑走偏锋和铤而走险——“刻章救妻”的廖丹,曾经以其无奈和悲情,击中我们心中的爱与痛。尽管这样的极端情形只是小概率事件,却暴露出现行医保管理制度的不足和短板。
面对老百姓医保异地“一卡通”的利益诉求,一些医保管理部门和工作人员通常高举“制度至上”的大旗来做“挡箭牌”。诚然,一个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离不开制度的支撑。只不过,一旦制度成为麻木冷漠的借口,“制度至上”的背面就是人性的深度沦陷。在对制度的生搬硬套中,人性的光亮逐渐暗淡、几近熄灭。
如果一项本可以给许多人以希望的政策,却“用不起”,我们是不是可以这些制度在设计时就更人性化、更具有操作的方便性呢?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老百姓固然要理解医保全国“一卡通”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公共部门也要增强一种“等不及”、“伤不起”的紧迫感和使命感。
实现医保异地“一卡通”,离不开强有力的实施操作系统。说到底,一个好的公共政策,应该是道德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体。只有实施操作系统越强大,医保异地“一卡通”才能从愿景走向现实。这一切,不仅需要公共部门将现有的医保制度落到实处,也需要社会治理方式的转变,及时地对那些暂时还“无”的制度和体系进行建构,让那些已有的制度发挥应有的效力,更好地服务老百姓的看病就医。
医保“一卡通” 为何迟迟难实现
■ 然玉
民间关于医保“全国联网、一卡通用”的呼吁可谓由来已久,只可惜相关职能部门却似乎一直不为所动。即便有零星试点,也多是点到为止,远远不能满足各方期待,所以形成如今的格局。
一般认为,在具体操作层面,实现医保卡全国通用,并没太多难度。可这并不意味着,此一过程就是那么轻而易举。回溯医保卡的前世今生,我们不难发现,仅就技术层面而已,就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和隔阂。比如说,各地建档、数字化的进程不一,导致后续联网苦难重重。再比如说,不同地方医保卡的金融化程度,也显然差距甚大。凡此种种的“历史问题”,都决定了医保全国一卡通,不会一路坦途。
当然,医保卡迟迟不能互联互通,更多还是因为那些现实缘由。首先,各地医保政策不一,医保的缴费额度、支付方式和比例、医保目录都存在地区差异;其次,医保制度本身也存在内部壁垒,城镇职工基本医保、城镇居民基本医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三种不同的保险制度,无法纳入统一管理;而除此以外,医院的等级之分、区域发展不对等,也在客观上阻碍了医保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彻底的一卡通。
医保“一卡通”迟迟难实现,既是客观条件“有困难”,更是由于主观上缺乏动力。无论是大城市还是小城镇,无一例外都显得意愿不足。毋庸讳言,现实中医疗资源的区域分配极不均衡。好的医院、设施、医资,密集聚集在有限的大城市中。一旦医保互联,这些地方势必会涌入大量的外来就医群体,这无形间会强化本地人的就医压力。有鉴于此,大城市当然不愿意医保联通。
而在同样的前提下,医保互联对于小城镇而言,则意味着医保资金外流、财政压力加大。这显然也是这些地方主政者所不能接受的……事实上,在实际生活中,职能部门为了防止有人骗保、过度医疗等等行为,往往会对医疗服务的真实性、必要性加以审核。但是,这种“监督”却难以超越地理限制、实现跨省覆盖,由此也就增加了主管者对于医保联网的担忧。
而说到底,医疗保险基金,被地方视作固有利益的一部分,乃至形成一种特殊的地方保护主义情结。这种狭隘心理,恰是阻碍医保一卡通的最大根源。
责编:杨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