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云南永平县多民族聚居,气候温和,物产丰富,民风淳朴,礼仪盛行。回族同胞除外,过年习俗大同小异,“过大年”期间尤其显得隆重、热闹、欢快、祥和,似乎把一年中所有的好日子都集中在一起过。
为过年作好准备的“杀年猪”总会留下些美好的回忆。这天,老人们聚在一起拉家常,小孩子相互邀约嬉戏玩耍。男子汉们将口中的香烟猛抽几下,极不情愿地扔在地下,跺上一脚,然后卷起衣袖,大呼小叫地聚集一班人马,直扑毫无思想准备的年猪。年青的女性则在厨房里忙忙碌碌,抽空跟辈份相同、年纪相仿的男性开几句玩笑,冲几句壳子,旁边听“劳保”的,便有机会听到些妙趣横生的笑话,不禁捧腹大笑。笑得人仰马翻时,足能惊动四座。
“过大年”前的最后一次赶集盛况空前。这是为过大年﹙农历三十﹚做准备的最后一次机会,故而男女老少都喜欢去凑热闹。如果未逢特定的赶集的日子,过年的头一天,分散在各处的人们同样会打扮得亮丽一新,满怀喜悦地从四面八方赶来,潮水般的涌向集镇,售货、购物、凑热闹。鞭炮、年画、春联、新衣服、烟酒糖茶及孩子们的玩具,是必不可少的年货。整个集市熙熙攘攘、人头攒动、热闹程度达到年度顶峰,这被称为“赶借街”。
乡邻们早起后就笑眯眯地开始张罗着挂年画,贴春联,忙个不亦乐乎,表明“过大年”的日子正式来临。按照习俗,家境较好的,菜谱中必须有鱼,表示“年年有余”。家庭困难者,则应多准备些菜饭,一家人尽量吃也吃不完,留下些剩余的菜饭,同样表示“年年有余”之意。饭菜备齐,烧香摆祭品祭祖宗。放过开饭标志的鞭炮后,全家同聚就餐,“报喜不报忧”地边谈边吃团圆饭。
高兴到天昏地暗,夜色渐浓,全家人围着火塘谈天说地。两眼朦胧时,逐渐有人抵挡不住瞌睡虫的侵袭,昏然去睡,火旁人已稀少。零点刚过即初一,地上、空中,万炮齐鸣,七彩纷呈。“天女散花”、“导弹升天”、“星星点灯”、“冲天大炮”,造型各异的烟花爆竹声此起彼伏,通宵达旦,火花闪耀,硝烟弥漫。直炸得鸡鸣狗吠,睡意全无;直看得眼花缭乱,心满意足。凌晨四时左右,也就是平时的鸡叫第一遍开始,老幼除外的男性,立即起床,舍近求远,无论是肩挑或是手提,必须赶到一华里以外的水井处,将当天的家庭用水备够。到达水井处越早,越象征这家人勤劳、勇敢,来年富足。这叫“抢春水”。
“挂汤圆”别具情趣。按照传统观念,农历初一起床后到太阳高照之前,不梳头、不扫地、不洗碗、不动刀、不外出劳动,否则来年要过苦日子。假若童男子来到家门口,一定要毫不犹豫地给他钱,毕竟 “送财童子”来了。艳阳普照,吃过泡米花、煮汤圆,“挂汤圆”的“双簧戏”上演了。家庭成员选出两人,一人持砍刀,另一人端着装有用细线拴好的汤圆。持砍刀者依次走向家中的果木树,逐一怒吼,另一人回应。比如,走到一棵桃树前,持刀者高举刀子,大声说:“这棵桃树不结果,砍掉算了!”。另一人立即求情:“别砍,别砍,今年结成粑粑团!”。随即,挂上早已准备就绪的汤圆。这种“挂汤圆”,意在期盼果木树上的果实来年丰硕。
“双簧戏”散场,可以在家中闲玩,也可逛庙子、逛集市。善男信女们云集寺庙,虔诚地烧香拜佛,许下愿言,祈求平安吉祥。青春萌动的痴男怨女,男的收拾一新,女的芳姿溢彩,到寺庙去“不图烧香图游庙”。狭路相逢,异性相吸,有时真的会上演一幕幕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
好吃、好穿、好玩、好闲的日子,要延续到农历十五才算有个了结。因而,过年成了男女老少共同的期盼。(作者:云南省大理州永平县龙门完小 张会军)
责编:王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