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8日,相声演员苗阜、王声现身北京春晚录制后台
2月6日,央视春晚首场大联排落幕,陕西相声演员苗阜、王声的“反腐”相声突然火了,“敏感”、“讽刺尺度堪称三十年来之最”等词汇被冠诸他俩身上。
2月8日,新闻主角之一的苗阜告诉记者,1988年牛群老师和李立山老师的《巧立名目》,不能算“反腐”题材,主要说的是形式主义,“真正的反腐题材,我们应该算第一回。”
摒弃网络段子
“让别人引着说话,没劲儿”
相声是讽刺的艺术。然而近些年,在央视春晚等大型舞台上,相声却遭遇冷落尴尬。有人疾呼,相声成了网络段子的叠加;有人痛心,相声讽刺精神的丧失。
“相声应该是引领一个时代潮流的。我和王声不愿用网络包袱,我们就是搞语言的,让别人引着我们说话,没劲儿。”
聊起近年相声的现状,苗阜认为,相声要回归讽刺题材,不一定要一句话一个包袱,“因为得有铺垫、得真实。按老先生讲的,‘说讲理的相声’。现在很多(相声)已经没有‘讲理’了,就是为了包袱而说,这才出现了很多网络包袱。”
苗阜和王声希望改变这样的现状,“我们希望用最大的努力展现相声的真正面貌。”
涉足反腐题材
央视四个月前就找演员约稿
“反腐”题材是苗阜和王声从未涉足的,为何此次会做这样的选择?
“(央视春晚)今年有不少定制作品,而‘反腐’本来也是我们报的选题之一。”苗阜告诉记者,以前都是在小剧场表演,放得开,这一次他们要挑战新状态。
央视春晚的舞台,较小剧场有太多不同。不仅面向的观众更广、更多,且电视机和观众之间的距离感难以弥合。
“央视既代表国家,又代表民众。中间有很多东西,我们确实得注意。”
苗阜称,这次参加央视春晚后,才真正开始理解它的难处,自己也做好了挨骂的准备,“而且现在社会上很多正能量反而遭到很多人批判,特别不好。不一定是要阴暗面的东西,才能引起大家的共鸣。我们也做好了挨骂的准备,但一定会把老百姓想说的说出来。”
其实,早在2014年10月,央视已经在和苗阜、王声约“反腐”相声这个选题。面对“反腐”题材,得揣摩透贪官心态,这让苗阜王声犯了难,没有生活经验咋办?压力瞬间增大。
真实素材从哪来?
陕西纪委提供大量真实案例
“当时联系上陕西省委宣传部,他们非常配合,问好时间就立马组织了纪委领导干部开了座谈会,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真实素材。”苗阜对陕西省委宣传部的支持十分感激,这些案例都化在了相声表演中,“本子都是真实案例演变过来的,但我们不会具体说谁。”
面对大量丰富的素材,王声也操刀写了两个相声本子,除了此次央视春晚的表演以外,将会运用到以后的小剧场表演中。
“王老师把之前我们搜集到的,比如行贿的人怎么送礼、什么‘创意行贿’等等写到本子里,以后会表演。”苗阜笑言不会浪费这些素材。
2月6日,央视春晚首场大联排结束,这也是苗阜王声的“反腐”相声第一次见观众。看到了观众的反应,苗阜王声原本悬着的心也安定了不少。
“现场设计好的东西基本上按照我们设计的来,该开的包袱都开了。”但对于本子,苗阜始终认为,不到最后一刻,都要不断打磨。
当下,苗阜王声二人依然把重心放在相声本子的打磨上,他们希望让观众重新看到真正的相声。
春晚定制为何交给他们俩?
一个诙谐讲歪理
一个义正言辞纠邪说
去年看过北京卫视春晚和央视元宵晚会的观众可能还记得,苗阜王声在《满腹经纶》《学富五车》表演中一逗一捧,搭配默契,笑料频出。也是从那时起,他们一夜之间火遍全国。
他俩的搭档颇为有趣,两人性格截然相反:苗阜脸黑,外向,说起话来表情丰富,好热闹;王声长得白,内敛,平时一脸严肃,喜清静。但这种搭档又极为互补,一个在舞台上诙谐地讲歪理,一个义正言辞地纠邪说。
说到相识的缘分,两人曾笑言是“命运的安排”。
小学同学久别重逢一拍即合
苗阜、王声都是铜川人。苗阜虽是铁路子弟,却阴差阳错地上了矿务局子弟小学,恰好与同为矿务子弟的王声分在了一个班。五年级时,王声转学离开了。此后的13年间,两人没有任何联系,甚至忘记了对方的存在。
据报道,2006年,苗阜代表西安铁路系统参加陕西电视台的“捧逗先锋”栏目,搭档临时有事,主办方便给他推荐了一个,说是陕西师范大学汉语言专业毕业生,相声发烧友,名字叫“王声”。那次合作,两人都觉得配合得天衣无缝,段子一气呵成。谁知,录完节目后,两人一起去吃夜宵,聊着聊着才发觉,原来早就相识,竟是小学同学。
就这样,两个热爱相声、一心中兴陕派相声的人合作创办了“青曲社”,取意自“青云直上,曲故情长”。
“我们希望这门古老的艺术能青春永驻。”苗阜告诉记者,当时咬牙决定出来闯闯时,还和王声开玩笑道,“干呗,干败了,大不了像现在一样。”
为选择的梦努力,是幸福事儿
期间所遇阻力也很大,不过这对于“理想主义”的苗阜来说,并不算个事儿。
“我常和人说,人生不管酸甜苦辣都是水墨丹青画里的一笔,不管这笔重还是轻,但没了这笔,这幅画就是白纸一张。所以,我们青曲社当年还自己写了一副对联:说学逗唱子虚乌有,酸甜苦辣一笑了之。”在苗阜看来,这是自己选择的梦,为梦努力是件幸福事儿。
如今,“青曲社”名声越来越大,人员也增加了不少。王声依然保持着平常心,“最早在一起说相声时,大家都是爱好者的心态。没有想着说,将来要把它做成什么样,也没敢这么想。”
王声介绍到,节目主要考虑的因素是是否受欢迎。随着和老师学习以及在舞台上的不断磨练摔打,他俩发觉还有上升空间,“所以才敢一步步把社团做大,让人越聚越多。”
涉足反腐题材,与时运有关系
王声并不讳言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但也从没想过放弃,“大家的心态、在一起的合作方式比较放松,也没想着以后怎么样,以后能干成什么样,所以也没想过以后要是不干了会怎么样。”
时也,运也,顺其自然。
此次涉足“反腐”题材,王声认为也与时运相关。“社会发展中,总有现象浮现,以前可能没有这么多素材供参考,没人有机会拿到这些素材,所以老先生们没有从这方面写。现在我们有这些素材和机会,何乐而不为。”
今年这场顺应时运而生的“反腐”相声,能否如去年《满腹经纶》般带来欢笑和经典,就让我们拭目以待。
【一追到底】
反腐相声上春晚
相声小品脱“娘”态?
虽然已经现身春晚彩排,反腐相声最终能否真的走上春晚舞台,现在来看还是个未知数。不过,从目前“相关部门”的态度来看,反腐相声显然受到了高度的重视。假如反腐相声真的上了春晚,有两个最大的看点。
其一,意味着相声艺术开始回归讽刺本质。众所周知,相声和小品原本都是讽刺的艺术,老一辈艺术家刺贪官、讽现实句句见血,深受观众喜爱。然而不知从何时开始,小品和相声日渐“娘”了起来,不讽刺、不挖苦,甚至不说真话。插科打诨、调侃普通百姓的相声很难得到观众的认可,有尖有刺、有棱有角的东西才能真正体现相声的魅力。
其二,意味着反腐题材逐步“脱敏”。近年来,随着反腐力度的不断加大,众多“大老虎”、“小苍蝇”纷纷落马,中纪委监察部网站总是在第一时间就公布案情,
这无疑是有自信、不讳病忌医的表现。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反腐相声应声而出就不难理解了。
【新闻观察】
廉政反腐
为文艺创作打开了新窗口
社会进步既需要歌颂的力量,也需要讽刺的力量,反腐不仅为相声、小品提供了大量素材,而且反腐也拓宽了文艺创作的空间,为文艺创作提供了环境。中纪委网站都专门开辟反腐漫画版块,并且组织佳作评选,这就足以说明,文艺创作不应该自设禁区。
反腐为文艺创作打开了新窗口。改革开放初期,相声、小品可谓红遍全国,但一段时间以来,相声、小品逐渐走向式微。与其说是大众文化口味发生了变化,不如说是相声、小品创作发生了变化。追问当初的相声、小品“为什么这样红”,可以看到,当初的很多作品,都是紧紧围绕着社会现实,有很强的批判力量,让大众感觉很解渴、很过瘾。可是,后来的相声、小品,慢慢成了鸵鸟,逐渐失去了应有的锋芒。当一种以批判见长的文艺形式,慢慢失去了批评的力量,仅有的批评也只是面向穷人、弱者,其式微也就不可避免。
社会进步既需要歌颂的力量,也需要讽刺的力量,弘扬“真善美”和贬斥“假恶丑”,两者并不矛盾。正如冯巩所说,“对阴暗的讽刺也是对光明的歌颂,也会引领人心向上。作为文艺工作者,责无旁贷,应该从现实生活中汲取营养、捕捉素材,找角度、搞创新,围绕老百姓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来创作。”这是一种值得提倡的创作观。创作出更多反腐优秀作品,也是文艺工作者对反腐的最大支持。
责编:乔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