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正陪你回家!”(感人肺腑的中国故事(35))

2021-03-23 05:44:17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生成海报
字号:

开往拉萨的列车上,张廷芳倚窗独立。而近半个世纪前,她是跟着一个藏族小伙儿进藏的。

时针拨回1965年,北京师范大学迎来新一批学生。张廷芳进入中文系,藏族小伙次旺俊美成为这所大学第一个藏族本科学生。

他俩在校文工团相识。次旺会吹笛子,能唱会跳。张廷芳多才多艺,单纯善良。他们一起排练,同赴农村、工厂、部队演出,帮农民收麦,共同的爱好和追求让两人相知、相爱。

毕业临近,次旺拟回西藏报效家乡。他想带张廷芳走,但又不忍心:她是独生女,能吃这苦吗?张廷芳说:“只要两人在一起,什么困难都能克服。”

当时进藏,远比如今艰难。他们先坐硬座火车到西宁,剩下一大半路途全靠汽车。一路上,因颠簸,张廷芳一次次呕吐。次旺心疼她:“火车能通到西藏该有多好啊!”

入藏后,他们被分配到西藏自治区师范学校当老师。夯土成房,草垫为席,枯草做薪……艰苦的生活中,他们共编汉、藏、拼音三对照的教材,自刻蜡纸、油印书册,带领师生歌舞咏志……相爱相守中,他们创新教学方法,学生称呼张廷芳为“阿妈张拉”(汉语意思为:张妈妈)。

1983年,他们参与西藏大学筹建。校舍不够、老师不足、教学设施缺乏……他们和大家一起挖地基、盖房子。一米八高的次旺,累得只有55公斤。两年后,西藏大学成立,40岁的次旺任第一任校长,张廷芳任语文系副主任。

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西宁至拉萨全线通车。他俩高兴坏了,约定退休后坐火车重走一次当年进藏路。

可这个计划,因为次旺主持贝叶经的抢救保护工作而推迟。7年后,有关贝叶经的工作终于完成。当他们准备出发时,次旺却被查出癌症晚期,不久后猝然离世。

列车在高原上飞驰,窗外景色像一帧帧倒放的影片。在那些定格的片段里,泪水模糊了张廷芳的双眼:“次旺,我正陪你回家!”(本报记者 彭训文)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1年03月23日   第 01 版)

【感人肺腑的中国故事(34)】新疆有个“瓜奶奶”

【感人肺腑的中国故事(33)】“只要奋斗日子就不会差!”

【感人肺腑的中国故事(32)】草原额吉

感人肺腑的中国故事(31)】“这是李保国在笑呢!”

【感人肺腑的中国故事(30)】警报器

【感人肺腑的中国故事(29)】英雄拉齐尼

【感人肺腑的中国故事(28)】溜索不见了

【感人肺腑的中国故事(27)】一诺千金

【感人肺腑的中国故事(26)】“我们一起干!”

【感人肺腑的中国故事(25)】“你瞧俺这好家风!”

【感人肺腑的中国故事(24)】“买断”外公

【感人肺腑的中国故事(23)】特殊旅客

【感人肺腑的中国故事(22)】诚信奶奶

【感人肺腑的中国故事(21)】127本“存折”

【感人肺腑的中国故事(20)】泡菜传奇

【感人肺腑的中国故事(19)】“春运母亲”,找到你了!

【感人肺腑的中国故事(18)】尕老汉种树

【感人肺腑的中国故事(17)】眼睛长在心里

【感人肺腑的中国故事(16)】父亲的心思

【感人肺腑的中国故事(15)】爱情天梯

【感人肺腑的中国故事(14】110面五星红旗

【感人肺腑的中国故事(13)】“义马”引出的故事

【感人肺腑的中国故事(12)】10万颗红豆

【感人肺腑的中国故事(11)】1元厨房

【感人肺腑的中国故事(10)】李子走了!

【感人肺腑的中国故事(9)】“人家老张做得对啊!”

【感人肺腑的中国故事(8)】这个温暖的家!

【感人肺腑的中国故事(7)】雷锋存折

【感人肺腑的中国故事(6)】不一样的脚步声

【感人肺腑的中国故事(5)】峡谷里那盏灯

【感人肺腑的中国故事(4)】六老汉治沙

【感人肺腑的中国故事(3)】中国石

【感人肺腑的中国故事(2)】“就是啃,也要啃出一条路”

【感人肺腑的中国故事(1】接力“兰小草”

责编:安再尔江•艾合买提

  •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