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电(记者徐蕾)3月27日晚,北京大学国家发展院名誉院长,全国工商联副主席林毅夫教授在博鳌论坛上就中国奇迹进行了深度的诠释。以下是现场实录:
主持人:今天我们的主题是中国的奇迹,我手上有一本书不知道多少朋友读过这本书的,我觉得今天来讲这本书对于个人而言特别特别开心的一件事情,因为这本书第一版出版1994年,1994年正好复旦大学读研究生的一年级,当时正好整个经济学整个经济改革非常非常关键的阶段,这本书是陈倩(音)老师一整套系列丛书最重要的一本,我读这本书三四遍这本书彻底改变跟塑造我们那一批经济学学子整个理论框架和思维框架,这个框架不仅影响到我们过去经济发展增长的历程,事实上也为我们未来的整个经济改革的看待跟展望,提供了一个全新而且非常可以站得住脚的框架。
超出个人的比较短或者比较窄的视角来看中国过去的20年的发展,甚至展望中国未来的发展,这本书非常完美的契合了过去也契合了一个未来,我就不花更多的时间来讲这本书的内容,我想还是从一点点的问题开始,请我们的林老师跟我们一起翻开这本书非常厚重的理论框架,以及非常完美的理论体系,我想从一个最直接的问题问起,这本书事实上1994年第一次提出中国到2015年在购买力评价的意义上,在DBP的意义上中国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最晚2030年按照汇率换算的关系中国也会超过美国,1994年大家觉得完全是天方夜谭怎么都觉得不可能的事,今天背景确实成了现实,这个角度上预测是一个奇迹,中国的奇迹也是一个奇迹,这些奇迹最后成为现实,我们今天把所有奇迹放在一起探讨,我们奇迹背后内升了逻辑究竟是什么,我们第一个问题从增长的奇迹开始,林老师为什么你们当时的预测经过二十年的检验最后成为了现实,而且这个预测是对的。
林毅夫:当时的预测根据我们的分析发展中国家他经济快速增长的机制形成的,因为我们知道经济增长代表人均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技术不断的创新产业不断的升级,发达国家是这样,发展中国家也是这样,但是发达国家跟发展中国家有一点不同,因为发达国家他的技术,他的产业都是在世界最前沿,所以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发达过程必须自己发展技术,自己发明产业。
当我们成功一本万利,可是绝大多数这个方面的努力是失败的,所以发达国家我们看到,它平均的增长率大概2.5%到3%之间,发展中国家同样技术创新产业升级,他是在国际的技术产业链之内进行技术产业升级的。然后再技术创新跟产业升级,我下一期生产时候用的技术比现在的好,下一期生产的产业附加价值比现在附加价值高,他可以参考、借鉴、引进消化吸收,这样从理论上来讲,他的成本跟风险对比发达国家少多了。
如果懂得用这个优势的话,一个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的速度可以比发达国家快,我们90年代初开始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看到从改革开放之后,我们的发展基本上也就是沿着这个道路,沿着这个道路就参考其他沿着这个道路发展比较好的其他经济体,他们的平均增长率怎么样,如果我们这条道路经济增长率比发达国家高多少,这个就会推算当时根据这个理论模型我们预测是2015年,按照购买力评价计算,中国的经济规模超过美国。
当然我觉得是比较幸运的,因为中国改革开放这20年,从94年之后20年内,基本上发展的道路跟我们这本书里面的预测相关的,所以我们的预测才会准确。
主持人:事实上这本书除了预测之外,实际上更加强有力的这样的一个逻辑理论的力量是一个理论的框架,这本书事实上把要素禀赋加上政府的发展战略最后加上企业的自身能力三者完美结合形成了理论框架,林老师能不能跟我们讲一讲理论框架,理论框架实际上支撑前面数据的模型最后成立了一个理论框架。
林毅夫:这本书里面三个要素,政府的发展战略跟企业的支撑能力确实这本书对发展理论,因为什么叫要素比,要素比指的就是每个国家每个社会在每一个时点上所拥有的资本的总量,劳动力的总理,自然金融的总量。当然,发达国家跟发展中国家他都有三个要素,但是他相对的程度不一样的,发达国家一定是相对来讲资本是充足的,劳动力是充足的,发展中国家资本一定相对短缺的,劳动力自然资源一定是相对丰富的,我们知道相对丰富的资源要素他的价格就相对低,相对稀缺的要素他的价格将是高,这样就代表什么,要素的相对价格在发展中国家跟发达国家是不一样的。
因为这个要素的相对价格不一样,就导致了不同发展程度的国家他具有比较优势,可以形成产业优势是一样的,也就是说这本书到不同发展程度的国家最有竞争力的产业是什么,这个就是我们这本书提出来新经济学非常重要的一个切入,一个完全性的视角,这个视角可以说除了做贸易的人之外没有这个视角,我们这本书实际上这个视角了解发展的过程。
责编:姚丽娜
赞
踩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