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林毅夫:改革永远在路上

2015-03-28 07:28:59来源:海外网
字号:
摘要:3月27日晚,北京大学国家发展院名誉院长,全国工商联副主席林毅夫教授在博鳌论坛上就中国奇迹进行了深度的诠释。


    第二点,经济要发展的话,如果你要真正的把你的比较优势发挥出来,当然还有市场还有政府,政府所决定的发展战略他有优先发展的产业,如果不符合这个国家要素比例所决定的比较优势,那么他要发展的产业不符合比较优势他就没有竞争优势,他的企业在开放竞争的市场当中就会没有自身能力,没有自身能力如果你要发展产业的话就要导致一系列扭曲。
    反过来你要发展的产业是很多比较优势的话,企业有自身能力,市场上就有竞争力,如果有竞争力可以粘连很大国际国内的市场,资本就会积累了,资本积累之后,资本就从相对短缺变成相对丰富,反过来讲劳动力就会从相对丰富变成相对短缺,这种情况下当然需要技术升级、产业升级,技术升级跟产业升级的过程当中,政府要办的事,因为必须要有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必须克服新的产业新的技术所需要的基础设施跟资本,政府就应该扮演因势利导的角色,这个我在这本书里面最早提出的。
    主持人:我们学经济的学生学国际贸易大家都是比较优势学起的,但是没有人想到核心的理念引导中国乃至所有的发展中国家获得经济奇迹的一个理论基石,从这个角度就说,我们的要素禀赋可能是我们应该选择一个经济发展战略,或者一个短期的经济增长模式,以及中长期的经济发展的所有战略最核心的基础,大家可能就会要问,我们经过了改革的发展20年,整个中国要素禀赋如果20年相比发生哪些大的变化这个角度而言我们经济发展战略又应该做怎样新的选择?
    林毅夫:战略层次来讲都是一样的,但是你的要素禀赋发生变化,你要优先发展的产业就会发生变化,很明显的一个例子,就是79年我们刚刚改革开放的时候,中国的人均GDP按照市场的计算比当时世界上最贫穷的非洲大陆,而且还是萨哈拉沙漠平均的人均的GDP三分之一都还达不到,在那种状况你可以想象,一定是劳动力相对非常的丰富,资本相对的非常短缺,在那种状况之下,中国市场上有竞争力的产业是什么,一定要多有劳动才有资本就是劳动密集型的。
    主持人:五六十年代重工业后面发展战略后面证明是错误的,为什么错误的你这个理论做完美解读我们未来优势在什么怎么样发展产业?我们是轻工业优先发展而不是重工业。
    林毅夫:五十年代时候我们有一个非常美好的愿望,希望十年超英十年赶美,在极端贫穷落后的农业基础上发展重工业,这样的发展当中取得一定的成绩,虽然非常穷,60年代就可以思考人造卫星,70年代人造卫星上天了,这个当然发达国家做的事,我们比非洲国家收入三分之一不到的基础上做到了,在资本极端短缺的情况之下,你把资本配置发展资本需要很多的工业,导致你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最起码的资本所以他没有发展起来,这个就是为什么79年之前我们的生活水平的改善很少,而且跟发达国家的这个收益的差距还在扩大。
    但是79年的改革之后,我们采取了不同的发展策略,当时我们知道采取了一个渐进的双轨,对于原来不符合比较优势的产业继续给他必要的保护补贴,然后放开符合我们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准入,所以那些产业离我们劳动力所以他的生产成本很低,在国际上就有很大的竞争力,所以我们每人16%的出口增长,然后中国变成了世界工厂。
经过现在30多年的发展,要素禀赋当然很大的变化了,因为在79年的时候人均收入只有非洲国家平均的三分之一,但是去年年底的时候我们的人均GDP已经达到了7500美元,是一个中等偏上收入的国家,资本就不是那么准确了,而且劳动力从过去极端的丰富,现在劳动力又相对短缺了,所以原来比较优势的产业的比较优势,另外比较优势永远比较出来了,过去的产业是在比较优势,代表着我们资本相对比较密集,技术比较密集的产业所谓我们从中低端到中高端的产业就不是,从政府的角度来讲作为发展战略来讲应该都是按照比较优势来发展的。但是他的内涵随着你的发展阶段的不一样,要素禀赋结构的变化,那么他要优先发展的产业。
    主持人:您刚才讲到我们改革初期为了避免整个国企崩塌式的问题从而影响整个经济增长的质量跟速度,所以我们开始对国企保持一定的补贴,后面我们开始改革国企,一直今天我们国企依旧是没有足够的自身能力,企业自身能力角度来看您觉得过去20年,再看未来20年我们的企业这一块需要怎样的制度环境,需要怎样的发展战略,同时基于什么样的改革才能让企业真正的获得你讲的自身能力?
    林毅夫:我想也不能说中国的国有企业完全自身能力,当时七十八十九十年代的时候有很多小型的国有企业,而且是劳动密集型的,比如说当时的纺织业,还有城市里面很多的零售业,所以在抓大放小的时候这些已经民营化了,市场化了,剩下的就是我们的国家的国资委管的160几家大型的国有企业,因为大型的国有企业里面有些我认为是已经比较优势,比如说装备制造业上,我们很多的装备制造业,比如说像三一重工他是民营的,它的装备制造在国内可以跟西门子竞争,在国内市场上同样可以跟西门子竞争,这个代表着他的比较优势,如果我们民营企业同一个行业里面符合比较优势,国有企业在同一个行业也应该是比较优势。
    还有一些跟国防安全军工有关的国有企业,那些跟国防跟军工有关的少数国有企业竞争的对象是美国是欧洲,然后我们知道这些军工他的技术跟资本研发周期特别长,在发达国家实际上都已经超越了周期了,所以发达国家的军工企业实际上政府都要保护跟补贴的,所以我们少数的军工行业里面,我想他也并不完全同意比较优势,这种情况下他的改革怎么办,有的说国有就没有竞争力,我个人的看法并不完全一样,我个人我觉得他违反比较优势我们一定让他存在他就没有支撑能力。在国有的时候补贴比较多,还是在民营的时候补贴比较多,从理论上可以预断,90年代跟不少人有过争论,我说符合比较优势的应该民营,不符合比较优势的大型跟国防有关的国有企业到底民营好还是国有好。我认为这个对于企业他完成比较优势等于政策性的亏损就要政策性补贴,实际上我认为我有一个疑问,因为如果他是国有的,他说我所在的产业不符合比较优势,要保护补贴,这个理由让国家保护补贴,他要了保护补贴顶多可以多吃但是不能多拿,抓到之后可以判刑甚至可以枪毙,如果变成了民营之后,他只会跟国家要补贴,他跟国家要了补贴之后,他多拿的是进肚子里了,所以在九十年代初的时候,跟很多人争论说,对于那一类型的国有企业民营化实际上保护补贴更重要,现在大量的实证经验证明了这一点。
    比如说俄国大量的资本今天比在私有化之前要多,俄国也不能没有他,如果没有他俄国现在不会有那么大的实力在乌克兰的事件等等跟美国叫板跟欧洲叫板,国有企业如果已经有比较优势,我们应该取消在双轨制之下给他的保护补贴,实际上我们改革开放也是这样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里面他提出来说这个职业应该由市场配置,价格应该由市场配置,我觉得这个是与时俱进的。
    因为在八十年代、九十年代的时候,大多数的国有企业如果不是说用低的要素价格,包括金融的价格,但是现在绝大多数的比较优势,当然他的这个保护补贴就从过去的雪中送炭变成了现在的锦上添花,你有锦上添花的扭曲带来收入分配的差距,带来收入腐败所以应该与时俱进,剩下的少数应该由财政资金补贴,由国家的资金补贴。
主持人:财政直接补贴的除了军工有关的更多的还是在市场。
    林毅夫:对是这样的,我们的那本书20年前提出的观点也很高兴看到现在。
    主持人:大家仔细读一读这本书,发现1994年这本书当时讲整个经济转型过程当中改革过程当中我们解决的问题面对的困难,我给大家罗列一下第一就是周期性,你一放就乱了,一管就死了,这个确实今天还在解决这个问题,比如说腐败当时这本书非常大胆已经纳入经济学框架当中,包括金融改革的坏账,包括区域经济增长不均衡的状况,所有的多时这些领域已经覆盖了,当时是一个前沿的问题,今天可能还是持续的有解决,但是可能还是存在问题,从这个林老师您当时覆盖的所有改革领域来看,今天哪些改革今天来看超出你们的预期,有些改革没有达到您当时的期望?
    林毅夫:因为应该讲我们的改革是一个永远在路上,比如说金融改革,我们的书里面也谈了不少金融改革的几大内涵,一个是利率的市场化,一个是金融结构的改变,我们当时金融结构为了大型的企业补贴,我们还是以市场为主,但是我们生产活动绝大多数是农户微型、小型中型制造业得不到这个支持,这本书我们认为改革金融方面应该包括两个含义,一个是利率的市场化,一个是应该发展能够为实体经济服务的金融结构,就是多发展地区性的。

责编:姚丽娜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