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女性”如何实现“心有所居”?

2022-03-29 22:40:34来源:北京青年报
生成海报
字号:

“独立女性”如何实现“心有所居”?

电视剧《心居》正在热播。随着剧情的深入,观众也开始对剧中两位女性以及其背后所代表的文化内涵展开了讨论。简单地说就是,到底应该支持海清饰演的上海媳妇冯晓琴?还是精英女性顾清俞?如何看待当代女性的独立与生存?剧中主演海清和中国作家协会创作部副主任岳雯分别从扮演者角度及观众角度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主演海清:

不要低头去看冯晓琴

日前,女主人公冯晓琴的扮演者海清接受采访,畅谈了自己对冯晓琴这个角色的理解,也讲述了自己在拍戏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很像女超人,特别烟火气

北青报:这部戏是一部家庭剧,它跟你以前演的这类戏有什么区别吗?

海清:我出演过很多广义上的生活剧家庭剧,但每一个剧侧重点都不一样。每一部戏里边的生态啊,家里边的环境啊,各方面还是不太一样的:《小欢喜》,主要聚焦于自己家里面孩子老公之间的关系;《媳妇的美好时代》,聚焦的是和婆婆的关系;《心居》这部戏,剧情设置是我以前没有碰到过的,跟我的大姑子之间的矛盾冲突这么强烈,还有跟这个我剧中老公一大家子的关系,很多时候都几乎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戏剧张力是非常强的。

在冯晓琴台词上面做了一些调整,让一个外地女人讲话会多带一些上海腔调,因为她潜意识里想更多地融入上海这样的一个环境。就像是有些人很怕自己会被别人看不起,会觉得自己好像不是上海人,所以会刻意要迎合这个城市和迎合这个城市的人。我觉得冯晓琴多少会有一点这种感觉在,于是就调整了台词和口音。

我蛮喜欢冯晓琴的,她很合适有句台词“打不死的小强”,很像女超人,特别烟火气。

比在办公室里那些角色

更吸引我

北青报:冯晓琴送外卖,你是否体验过外卖员工作?

海清:我其实特别喜欢我送外卖的戏,为了送外卖我就在街上观察外卖员,他们很辛苦,非常辛苦,有人拿汤又怕洒掉,又怕给差评。他们拿东西的姿势,跑步的姿势,都是我要学习的。那个很难看的跑步啊,但我用在戏里面很真实,骑着电瓶车满大街跑,我很喜欢这样的角色。我觉得比在办公室里那些角色更吸引我,因为这些角色好像就像我们自己一样。

这样的角色,它没有剧本的光环,没有那些荣耀,没有那种奇迹,就是实打实的把你摔到泥土里,老公死了、房子买不起、孩子要上学、家里面还一堆事情。相对于来说,像这样的角色更吸引我一些,演起来层次感会更强一些,真的是需要靠你一场一场戏去拼下来,让观众相信,冯晓琴就是在这样一步步往上走,而不是先天的剧本架构。

冰凉的道具盒饭吃起来好香

北青报:但是不在办公室里的戏,似乎都很辛苦

海清:我还有一场送外卖的戏,也是那天正好下雨,我也是一天奔波拍摄,也没有吃饭,饿的前心贴后背,正好剧组里边给我准备了冯晓琴的盒饭,我觉得那是吃过的在这个组里最香的一顿盒饭,真的好香啊。就是一个豆角和西红柿,虽然是素的但我吃得好香,我把那些外卖都吃完了,导演喊停,我还在吃。

戏里那个道具就是给我的,虽然其实给我吃的时候都是冰冰凉了,当时我就觉得好香,其实也不是那个饭菜很香,就是饿了一天。我们那天快拍的时候都已经晚上四五点了,我一天没吃就能吃到这样一顿饭,就觉得人生足矣。我有时候看见外卖小哥蹲在地上吃一个很简单的饭,具体什么我都忘记了,就蹲在那边吃,我就会很心疼,非常心疼。

北青报:你如何理解冯晓琴那种对生活的算计?

海清:拍摄现场我编了一个绕口令,我说冯晓琴的戏就是‘大菜场、小菜场、菜市场、广场’。我的戏就是大菜场、小菜场、菜市场、广场。我有一天拍完了,导演说,我们晚上在哪个哪个西餐厅拍你来啊?我就穿着外卖服——有的时候收工以后,那外卖服我也穿着,尽可能把它穿的脏一点旧一点——我穿着外卖服就去了,坐在门口,他们在里边拍红酒啊西餐啊,就是拍那样的戏。我说这是我进到的最好的主场景,我的戏基本上都是比较接地气的场景。

谁不为自己的生活算计呢,我觉得冯晓琴的打算站在她的角度,我是能理解的,她还是希望能够在上海有个立足之地——我一个外地人到北京,我前20年没有买房子,我周围无数人跟我讲,你不在北京买房子啊?你为什么不在北京买房子,你要为自己打算。我觉得这个东西无可厚非,都是在正常行为里面。

她是小城市出来的,格外希望能够离开旧的环境,把弟弟、妹妹、孩子都弄得特别有出息,她有一种长姐如母的风范,只身闯大上海的感觉。

自己有了孩子才买的房子

北青报:你如何看待房子?

海清:你看现在我帮很多年轻人介绍对象,大部分会问学历和老家,第三个问题就是在哪有房,这好像是绕不过去的一个问题。我们好像下意识认为有房子才有家,像我这种都生了孩子还没买房子的,真的是算少的,我觉得我都算是另类的。

我的孩子大概两三岁我才买房子,而且我买房子还是我妈让的,说你要买房子,不买房子将来你孩子住哪?我说住租来的房子我没问题啊,我妈说那不行,她不同意。要按我的想法,以后开个房车,带着我的孩子四处去,在哪儿拍戏就住在哪,这才是我的理想生活。

冯晓琴和顾清俞,这两个人代表着不同的家庭背景的人,边界感极强,所以她们俩的这种隐隐约约的敌对,是和她们的生长环境有很大的关系。一个是上海本地人担心害怕算计和侵占,冯晓琴又比较希望能够在上海占据一席之地,那么,所以她们就天然的会有一些敌对的矛盾。

再加上后面我剧中老公死了,更把这种关系推到了顶点,而我老公死跟这两个人都多少有比较密切的关系,所以这种矛盾的设置就先天具有对立性。

在我看来,房子其实重要,但也不是那么的重要,最重要的是你的心到底是住在房子里还是住在哪里。我觉得“心居”这个名字非常好,是心安定的居所。有的时候就算有了家,但在里边心不安,依然这个家也不是家,我觉得是你要真正找到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找到自己的价值。

冯晓琴恰恰在很长一段时间丢掉了自我,那么当她反过来,这些老人需要她的帮助了,她把开养老院这件事情既有社会效益又有个人利益,当这两个利益结合得特别好的时候,你会发现冯晓琴的人生有了很大的转变。

冯晓琴是值得尊敬的

北青报:能否谈谈对冯晓琴的理解?

海清:我当年拍《蜗居》的时候,我就有一种感觉,很少有人是海藻,但大部分是海萍,我可能比较钟情于这样的角色:人物性格是多面的,有自私,有阳光。有乐于助人,有犯错。我喜欢这样比较真实的,而不是那种自带高光的角色。

我觉得很多人都是冯晓琴。像我自己是南京人,我到北京也希望可以在这里立足在这里发展。我不觉得冯晓琴卑微,也不觉得要低着头去看她。甚至有时候我在想如果我是她,在经历人生这样的低谷后我真的能够翻身吗?我很尊敬也很敬佩这样努力生活,好好生活的人,我觉得冯晓琴是值得尊敬的。

我对冯晓琴的解释,我凭本事吃饭,我不偷不抢,该我的就是我的,不该我的我也不要。之前冯晓琴依赖于丈夫,依赖于家庭,依赖于其他的东西来改变她,这是她原有的教育和背景给到她的思维,是她的先天不足。

可是当经历过这些事情——有的人在事情中是可以成长的,有的人在事情中是堕落的——对于人生给的这个大考,冯晓琴给了很好的答案,她完全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了命运,我也不是很讨厌她,她的缺点我也能理解。原生家庭带给她的知识面,她的认知,她的三观,起初她还在意很多事情,但后期的转变我们也看到了,也要给予她正面的评价。北青报记者 杨文杰

责编:庄鹏泽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