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达已迟暮 传承仍路远
毫无疑问,本文主人公杨兆骥先生,是印尼当代华人文化精英中的杰出代表。以笔者观察,像杨老这样有学问,有财力,又有如此干劲的华社人物,即便不是绝无仅有,那也属于凤毛麟角。在这个国家长期缺乏人文训练的华商族群里显得异常难能可贵。
“春归乔木浓荫茂,秋到黄花晚节香”。
杨先生晚年的作为,已足以大慰平生,青史留名。
但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是,老人家毕竟已经86岁了,早已年迈。就联通书局的实际状况而言,如果没有了杨兆骥先生,肯定再难维持下去。那些和杨先生一样有着浓厚中文情结的华社贤达也大都年华老去,正在凋谢,而对于中华文化在印尼的传承来说,前面要走的路,依然是任重道远,关山重重。
再说那天,当我在班芝兰看到联通书局关门歇业,脑海里冒出的第一个不祥预兆就是,难道说,杨老已经走了!
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我上前询问摆摊的印尼人小贩,书店为什么没有营业?小贩说,书店搬走了,搬去附近詹德拉商场的三楼,你可以去上面看看。
我道了声谢,急忙前往詹德拉商场,踩着自动扶梯登上三楼一看,联通书局果然在那里,大门敞开,等待顾客光临。
自从老掌柜李世谋离职,联通书局由两位60多岁的华人妇女接班打理,一位是祖籍梅县的客家人,能说流利的中文,另一位籍贯不详,不谙华语。她们告诉我,书局之所以搬家,是因为原来的店屋要重新装修,于是便搬来这楼上,因为很多人还不知道,目前来买书的客人比过去更少了。(见下图)以后等老店铺装修好,有可能再搬回去营业。
她们还告诉我,老板杨兆骥先生因为年纪大,身体慢慢差了,只能深居简出,平常已很少来店里视察。得知杨老健在,我很高兴,心情也轻松了很多。
正说着话,进来两位老人,都是七八十岁的年纪。会说中文的店员忙礼貌地上前招呼:“阿姨,叔,看看你们要买什么书?我帮你们找。”
老太太慢吞吞地说,我在练习书法,要买一本毛笔隶书字帖。“店员答道,我们有,阿姨稍等,我就拿给您看。”说着,走到一排书柜前面,找到了那本隶书字帖,老太太一看,正是她要买的,就高高兴兴付了钱,拿着包好的书回家了。
我也买了两本书,告辞下楼。我要写写杨兆骥老人和他的联通书局。我也希望看到本文的雅加达华人朋友和在此工作生活的中国人,如果有逛班芝兰,也能去詹德拉商场三楼的联通书局买几本书,让我们以此向杨兆骥老人表达敬意。
我不知道,我们引以为豪的中华文化,在未来究竟会如何发展,但我相信,如果亿万海内外炎黄子孙共同努力,镕铸并体现一个高质量的、大家都认同喜爱的中华文化,产生出一个磁性效应,那么不仅是中国人,相信所有旅居海外的华人,甚至世界上所有的国家,自然都会拥抱中华文化。
这是一个崇高的梦想,也是一场遥远而艰难的旅途。(丁剑)
责编:童芳、夏夏
赞
踩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