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搜索 海外网首页移动客户端评论资讯财经华人台湾香港城市历史社区视频新加坡德国荷兰滚动
海外网 > 资讯 > 娱乐 >  > 正文

网络小说版权几近被买光:买完中国的买外国的    (3/6)

查看原图 2015-07-09 08:26:56来源:网易娱乐
网络小说版权几近被买光:买完中国的买外国的
      传统作家或遭淘汰?人气演员只接IP改编作品       杨幂近年来的作品几乎以IP改编的电影和电视剧为主,《小时代》将其电影生涯推向高潮。   2012年开始,改编自网络小说的《甄嬛传》成为现象级电视剧;2013年,《致青春》的改编引爆了青春电影题材;2014年,《古剑奇谭》、《风中奇缘》、《匆匆那年》登上荧屏和银幕;2015年,被编剧们质疑剧本是否过关的《何以笙箫默》引爆全屏幕,成为“现象级”作品,乐视与光线争抢其电影版权,成为“IP热”的一个典型标注。据统计,截至2014年年底,共有114部网络小说被购买影视版权,其中90部计划拍成电视剧,24部计划拍成电影。而《匆匆那年》的成功,逐渐让IP从狭义的网络小说扩展到一个人物形象、一首歌曲、一句流行词——较新的消息是,销量浩大的《新华字典》也被立项计划拍摄电影。   由于网络小说在影视商业上明显的效应,IP收到了资本方、影视平台以及演员在内的多方支持。多名人气演员都只肯接IP改编的作品;部分电视台也直截了当地表示,偶像剧、青春剧、古装剧,都只接受IP改编作品。中影公布的24部新片计划中,19部作品改编自热门小说;光线传媒公布的30余部新片计划中,一半左右改编自热门网络小说或畅销小说——业内其他电影公司的新片计划中,IP改编的比例也大致在此之间。   IP尤其是网络文学来势汹汹,资本及业界的热捧,引发传统作家的恐慌及不满。编剧周铁东、汪海林、王力扶、陈秋平、阎刚、陈彤等均对资本和行业追捧IP做过批评,认为网络小说内容苍白、影视价值低,追捧IP不过是资本缺乏主见等等。   一方面是传统编剧们对IP的批评和抵制,另一方面却是电视台、投资人、制片人、互联网影视人对于IP的追捧。导演杨阳在提及传统编剧与网络小说的争端时候表示,之所以会大量购入网络小说版权,恰好是因为原创的匮乏,“大量编剧常年处于命题作文和接活儿的状态,没有表达欲和创作冲动。相反网络小说的创作更发自于内心,有热情和韧性,带着生机。”某院线项目负责人也表示更看好网络小说作家转型做编剧,因为时代变化太快,与读者接触最为亲密的网络作家“写自己的生活与想象,更与时代同步”,“对我们来说,如果一个编剧写了五年以上还没有成名的东西,我们就认为没太大价值了。”   一方面是公开对所谓IP的批判,另一方面,越来越多传统编剧也认识到,IP是个商业概念,它之所以被追捧在于价值是显性的、前置的,原创剧本的价值则是滞后的。“把自己打造成大IP”、把剧本先改编为网络小说、漫画、有声读物,已经成为业内不少编剧们的计划。
返回列表
1 2 3 4 5 6 上一页 下一页
图集已浏览完毕 重新浏览

IP(Intellectual Property的缩写)这个资本界的术语,兴盛于2014年,在BAT等互联网公司及资本强势进入影视行业的背景下,在2015年成为国民热词。

(责编:宋鹏)
分享到:  

评论资讯财经华人台湾香港城市文史社区视频专题滚动

新加坡德国荷兰云南红色投资中原书画丝路潇湘西博品牌健康八桂鲁东成渝赣鄱天山钱江食品旅游纸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