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侨乡·我的家③】百年碉楼复活记

2020-08-28 06:37:39来源:海外网
生成海报
字号:

image.png

花山小镇一角。谢 明摄(海外网)

驱车从广州市中心向西北方向行进,大约半小时即可抵达花都区花山镇洛场村,这里既是广州著名的侨乡,又因几十座历史悠久的碉楼而受到游客喜爱。如今,这些昔日破败老旧的碉楼经过修缮整治焕发新颜,被整体打造为特色旅游小镇。

记者漫步花山小镇,三角梅、小雏菊在路旁绽放,苍翠欲滴的老树掩映下,一座座青砖碉楼向游客们讲述着它们不凡的来历。据当地人介绍,自清代咸丰年间,已有洛场人出国谋生,其中不少人远渡重洋到美国打拼。经过一番艰苦奋斗,在他乡站稳脚跟后,华侨们纷纷回乡购置田产,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建起一幢幢建筑风格中西合璧,兼具居住与防御功能的碉楼,形成独特的碉楼建筑群。

然而,近百年的历史让这些老房子年久失修,随着华侨子女纷纷出国、年轻人进城打工,碉楼渐渐没人住了,洛场村出现严重的空心化。如何让百年碉楼焕发青春,留住华侨们的乡愁,成为摆在当地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

转机出现在2013年。这一年,笑称自己是“正宗广州西关仔”的花山小镇(广州)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郑国明突然意识到,自己这个“老广州”也没那么“正宗”。“身为广州人,我还真不知道广州还有这么有味道的地方。”因到朋友工厂剪彩的机缘,郑国明第一次从远处眺望到这些造型别致的碉楼。

“第一眼看到碉楼,我就爱上了这里。如果将花山碉楼群开发成一个集华侨文化、岭南碉楼、乡村旅游、文创产业于一身的特色小镇,一定会受到市民欢迎。”郑国明说。此时恰逢洛场村获批为广州市第二批美丽乡村试点村。花山镇党委、政府以及洛场村委会都希望发挥当地华侨文化优势和便捷的地理优势,让老碉楼“活”起来,双方一拍即合。

花山小镇的建设,接连过了几道关。

首先是信任关。

洛场村目前有海外华侨5000多人。很多碉楼主人后代定居在美国,老房子曾是华侨祖辈们居住生活的家,是他们和祖国血脉联系的纽带,所以一些碉楼继承人一开始对我们并不信任。”郑国明说。

2015年7月底8月初,时任洛场村村支书江志成和花山小镇创始人谭广诺远赴美国洛杉矶,开始了寻找碉楼主人的旅程。落地后,通过当地华侨组织花都会馆的帮助,二人直接找到了碉楼“静观庐”的房主——江氏兄弟。

江志成和谭广诺详细讲述了租用静观庐的目的——通过引入文化创意产业,让侨乡古村和碉楼活起来。终于,江氏兄弟同意了。此后,越来越多的华侨开始支持家乡的这一举措,不少人都做出了和江氏兄弟一样的选择。

其次是修缮关。

古建筑修缮要靠绣花功夫,要修旧如旧,远比盖新房难。花山碉楼以砂砖和青砖为主要材料,部分楼顶有瓦片镂空雕花,不少碉楼墙上还有岭南特色的彩色灰塑,一些建筑构件已经不再生产,修缮难度大。

入驻碉楼“澄庐”的顶针创新是一家工业设计公司,他们请来专业古建工程队花费200多万元对碉楼进行修缮装修。为了恢复二楼的瓶状栏杆柱原貌,他们找专业公司定做生产构件。

洛场村党支部书记江铜芬介绍说:“在对旧建筑进行整饬过程中,我们的原则是不改变包括内部及其外墙甚至周边植被环境的原状;同时设置建筑物控制地带,严格履行修葺审核手续,聘请专门的技术人员进行原样修复。”

还有文化关。

盘活老碉楼,既要承载历史记忆,又要注入新活力。花山小镇选择在文化创意上做文章。漫步其中,碉楼“彰柏家塾”中的艺霖坊陶花香生活馆定位于中国传统茶道、花道、香道方面的国学教育;拥有岁月痕迹的泥房则被改造成字门太极养生会馆和黄国强字画工作室;而曾经被荒废的一方烂地,经过重建,如今是花都区图书馆花山小镇分馆……

步入名为静观庐的碉楼,庭院地面上镶嵌着雕有中国传统花卉纹样的水泥地砖。青灰色的雕花水泥砖与碉楼的色调完美融合,相得益彰。郑国明介绍说:“这是一家名为蒂梵欧的清水混凝土公司的产品,公司入驻静观庐后,将其打造为产品样板间。”与一般的样品陈列间不同,这里古色古香,环境清幽。在碉楼后院,几株三角梅花开正盛,一张方桌、几个木墩是公司与客户洽谈生意的好地方。由于花山小镇毗邻广州白云国际机场,驱车只用十几分钟,来自全国各地的客户很方便就能来到这里。

入驻静观庐的另一家公司是九设八禧,这家包装设计公司将产品研发设计团队布局这里无疑是看中了这里的环境。“90后”设计师刘铭哲道出了选择来这里工作的原委:“我们从事设计行业的人需要有一个宽松清净的环境来激发创作灵感,当时也找了几家公司,后来还是决定来这座近百年历史的碉楼里工作。”

不仅年轻人被吸引来,当地企业留下来,连老华侨都远渡重洋过来为侨乡新貌点赞。

83岁的美国华侨江显端,40年前到美国从事餐饮行业,时光荏苒,这次回到故乡让他感慨良多。“我小时候就住在这附近的东华村,经常到洛场村的碉楼来玩,以前这里还是知青点。出国前,碉楼就已经比较破败了。这次回国看到这里被改造得这么好,实在太漂亮了。”在老人心中,花山小镇对住惯了城市、希望找一个安静地方休息放松一下的人们来说,是个好去处。“看到家乡变得这么美,我都想回来。我身边一些美国华侨,也回到故乡中山、顺德去了。”江显端说。

如今,座座碉楼在向天南海北的客人们诉说百年往事的同时,也成为华侨们感受祖国变迁的绝佳窗口。( 本报记者 张鹏禹 罗艾桦 张保淑)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0年08月28日   第 01 版)

【我的侨乡·我的家②】走出去的“山边人”回来了!

【我的侨乡·我的家①】保山“小记者”争着晒家乡


责编:童芳、夏丽娟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