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个华侨护照专题展亮相北京

2017-07-14 15:31:26来源:海外网
字号:


blob.png

侨乡抗日赤子心—— 江门五邑籍华侨郑潮炯“卖子救国”筹款抗日

一件衣服,一个布袋,一张1940年的卖子契约书,一份1947年驻新加坡中华总领事颁发给郑潮炯的中西文证书,讲述着一位父亲、一位抗日义士义薄云天的爱国故事。

这位父亲名叫郑潮炯,广东江门新会人,自幼家贫,少年时往香港谋生后赴马来西亚,以摆卖小食度日,稍有积蓄,便回乡娶妻带往南洋过活。1937年,全面抗战拉开序幕,全世界华侨华人中国同胞纷纷以不同形式参与抗日。在南洋地区,陈嘉庚领导发动华侨筹赈救国,而郑潮炯只是略懂文字的小贩,既无超人的思想,也没有万贯家财,却有共赴国难的决心,身处异国他乡的郑潮炯热切希望为处于水深火热的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抗日战争爆发后,他义务反顾地开始了义卖瓜子筹款活动, 1937至1942年间,郑潮炯背着装满瓜子的布袋,徒步走遍南洋,一边义卖瓜子,一边宣传抗日。在吃一顿饭只需要两角钱的年代,这可是一笔可观的巨款啊,但是郑先生并没有为自己留下半分,全额把义卖瓜子筹到的18万元巨款悉数捐给了以陈嘉庚为主席的“南洋华侨筹赈总会”支援祖国抗日。

而当家乡新会传来噩耗,得知自己的老父亲被日军杀死后,国仇加上家恨,他将自己刚出生40天的孩子以80元的代价卖给了当时马来西亚的一位商人赵炳南,把这80元也全部捐给祖国抗日了,这罕见的卖子救国的义举,轰动了当时南洋的华人社会,带动了华侨捐款抗日救国。郑潮炯义卖瓜子的路程走得十分艰苦,他不仅要带着自己的妻子和几个儿女,在解决他们的日常温饱情况下,还要受到日本人的追杀,一路逃亡,促使他坚持下来的,源于他心里一个坚定的信念,“有国才有家”。在将郑潮炯文物捐赠给江门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的捐赠仪式上,郑潮炯的儿子郑社心激动地讲述了昔日他父亲的动人故事及文物的用意,他说:“我把这些文物捐回家乡,是要让社会人士了解这段历史,教育年轻人爱祖国,爱家乡,让大家铭记我父亲经常教诲我兄弟姐妹的一段话:国家,国家,先有国,才有家,任何事情都要以国家为重!”

据悉,从当年的卖子契约书背面还能发现郑潮炯伉俪二人手写的“血书”二字。 “没有国,哪有家。有国才有家!”这句话,已经成为了郑家的家训,也成为了这位义薄云天的义士父亲的历史印记。从清朝末年到新中国成立,在这半个多世纪的艰苦岁月里,五邑华侨和苦难的祖国始终风雨同路,他们在历史的大舞台上扮演了令世界瞩目的角色,作出了杰出的历史贡献,他们的碧血丹心将永远光照后人。


责编:张申、王栋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