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集试点·
“改革种子”开花结果
本报记者 温素威
“试点是改革的重要任务,更是改革的重要方法。试点能否迈开步子、趟出路子,直接关系改革成效”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深改组第十三次会议上的讲话
全面深化改革关键之年,“试点”成为高频词。
四中全会以来,仅中央深改组审议通过的54个改革文件中,试点方案多达11个,超过两成,涉及经济、司法、医疗、环保、党建等多个领域。
“发挥好试点对全局性改革的示范、突破、带动作用”,习近平总书记这样定位改革试点。
全面深化改革关键之年,试点方案之密,试点内容之广,试点进展之快,前所未有。
正在加速建设的上海等自贸区,被英国路透社称为“中国新一轮改革试验田”,认为其“为中国经济转轨换道争取了时间”。透过这块国内外高度关注的改革试验田,我们可以清晰地捕捉到改革试点的“路线图”。
2013年9月上海自贸区正式挂牌,种下一粒“改革优种”,在外商投资管理、贸易监管、金融创新、事中事后监管等方面加快探索。去年12月经国务院评估,明确28项措施可在全国复制推广。今年3月,“改革种子”再次发力:我国增设广东、天津、福建三个自贸区,并进一步深化上海自贸区改革开放。
一年多时间,从育种“摸着石头过河”,到制度“播撒”全国推广,再到模式复制“开花结果”,自贸区改革试点,激发了中国新一轮高水平的对外开放。
作为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司法体制改革,“试点”也是一把解题的“金钥匙”。
今年下半年起,海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叫停了延续10年的“大接访”,取而代之以“审理者裁判、裁判者负责”的改革新举。
省高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皮修雁说,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领导接访带有行政色彩,甚至可能改变生效判决。现在由主审法官、合议庭独立对案件负责,院长、庭长不再过问案件。
海南,是中央确定的司法体制改革第一批试点7省市之一;目前,第二批11个试点省市也已进入司法体制改革时间。
·民生坐标·
“改革底色”更加温暖
本报记者 吴 姗
“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深改组第十次会议上的讲话
“善于从群众关注的焦点、百姓生活的难点中寻找改革切入点”,2014年12月2日,在中央深改组第七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铿锵有力。归根结底,改革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
四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突显“民生坐标”,推出了一批民生“含金量”高的重点改革,大大提高了公众的“改革获得感”。
医治民生痛点。330万乡村教师,为全国15万所农村义务教育学校、4000多万农村学生带来了希望。但长久以来,乡村教师条件苦、工作重、待遇差、地位低、难招难留等问题,成为影响农村教育的现实之痛。今年4月,《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审议通过,以编制、职称、待遇等八大措施“力挺”乡村教师,力促形成“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新局面。最终受益的,是默默付出的乡村老师和边远地区的孩子们。
打通民生堵点。蓝天碧水,清新空气,绿色生态,这是最基本的民生需要,也是最迫切的民生期盼。如何让美丽中国离我们越来越近?4月,《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发布;7月,中央深改组第十四次会议一口气审议通过了《环境保护督察方案(试行)》《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等4项涉生态改革方案;9月,《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印发。这些改革方案的背后,是决策层推进环保、造福民众的坚定决心。今年第三季度,全国空气质量达标天数同比明显增加,PM2.5、PM10、二氧化硫等主要污染物浓度同比明显下降。
破除民生盲点。群众异地办证难,是困扰很多公众的“囧事”;丢了身份证,挂失回原籍,小事大不便。这样的小事,也让中央深改组牵挂,审议通过《关于建立居民身份证异地受理挂失申报和丢失招领制度的意见》。会议强调,要发挥公安机关人口服务管理信息化优势,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方便群众异地换领、补领居民身份证和挂失申报、丢失招领。目前,已有天津、河南等多个省市区启动此项制度。
责编:侯兴川
赞
踩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