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搜索 海外网首页移动客户端评论资讯财经华人台湾香港城市历史社区视频新加坡德国荷兰滚动

公安部禁毒局有关负责人:演艺圈对毒品认识不够

2015-06-24 09:48:13来源:京华时报 分享:
字号:

  京华时报6月24日报道“6·26”禁毒日即将来临。在昨天举行的“2015中国禁毒论坛”上,国家禁毒委副主任、公安部部长助理刘跃进透露,目前我国登记滥用合成毒品人员数量是2008年同期的6.5倍,年均增长速度超过40%。截至去年年底,全国累计登记的吸毒人员有295.5万名,估计实际吸毒人员超过1400万,这就意味着我国每百人中就有一人吸毒。

  对话·公安部禁毒局有关负责人

  1谈现状

  全国吸毒人员超1400万

  京华时报:此前有消息称,中国的实际吸毒人员超过千万,根据公安部的统计,目前全国有多少吸毒人员?

  公安部禁毒局有关负责人:截至去年底,全国累计登记的吸毒人员有295.5万名,但估计实际吸毒人员超过1400万,毒品滥用的问题发展快速。

  京华时报:吸毒人员有什么样的特点?

  公安部禁毒局有关负责人:目前吸食海洛因的人员已经达到了145.8万名,虽然增长势头趋缓,但基数庞大,而且复吸率高,治理难度大,社会危害严重。另外滥用合成毒品人员急剧增多,目前已发现145.9万名,累计登记人数首次超过滥用传统毒品人数,吸食人员低龄化、区域扩大化、种类多样化趋势更加明显,由此带来的自杀自残、暴力杀人、驾车肇祸、劫持人质等极端案件屡有发生。

  京华时报:对这些吸食人员除了强制戒毒,还有什么样的处理方式?

  公安部禁毒局有关负责人:目前公安机关也在不断加强对吸毒人员的排查管控工作,提高对隐性吸毒人员的发现能力,最大限度预防和减少吸毒人员发生肇事肇祸行为。同时深入推进以就业安置为核心的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截至2014年底,全国共建立戒毒康复人员就业安置基地(点)836个,正在执行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达到了25.2万名,累计安置社会面阿片类戒毒康复人员51.5万名。美沙酮药物维持治疗工作也在持续推进,到去年底,全国已经设立了767个维持治疗门诊,在治吸毒人员18.7万余名。

  2谈对策

  搭建跨国缉毒执法平台

  京华时报:中国禁毒去年采取了哪些打击措施,有什么样的效果?

  公安部禁毒局有关负责人:去年以来,我们打击毒品犯罪的成效还是比较突出的,全年共破获毒品犯罪案件14.59万起,抓获毒品犯罪嫌疑人16.89万名,缴获各类毒品合计68.95吨。对毒品问题重点地区的整治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果,对毒品问题严重的地区挂牌整治、通报和督导检查,对工作进展不力的地方党政领导进行约谈。提高对隐性吸毒人员的发现能力,最大限度预防和减少吸毒人员发生肇事肇祸行为。加大对易制毒化学品和管理力度,加强重点制毒物品管控和重大制毒物品案件侦办。

  京华时报:毒品问题也是全世界的问题,都开展了哪些国际合作?

  公安部禁毒局有关负责人:中国持续巩固发展与周边和重点国家、组织的情报交流、执法合作和人员培训等工作。去年与有关国家和地区共同交流情报800余条,破获跨国、跨境毒品案件42起。此外,还承办了东亚次区域禁毒谅解备忘录签约方第一届缉毒执法会议,为柬中老缅泰越六国搭建中长期全方位跨国执法合作的新平台,落实中老缅泰四国湄公河流域执法安全合作机制,持续开展罂粟种植区域的卫星遥感监测和实地踏查,继续推进境外罂粟替代种植工作。

  京华时报:今年4月以来,全国公安机关对网络涉毒开展专项打击,为什么要这么做?

  公安部禁毒局有关负责人: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网络应用的普及,毒品违法犯罪人员越来越多地使用互联网实施毒品违法犯罪活动,网络无界、高速传播的特性,也加快了毒品传播蔓延速度,导致毒品违法犯罪转型升级。互联网涉毒违法犯罪活动已从单纯的视频吸毒发展为制毒、贩毒、吸毒和犯罪勾连的全链条涉毒活动,“网络联系、银行打款、物流销售”的贩毒模式已经形成,大大增加了执法打击难度。从2011年开始,公安部部署全国公安机关先后4次组织开展网络缉毒专项行动,累计抓获涉毒违法犯罪嫌疑人逾两万名。去年10月百城禁毒会战期间,清理整治了大量的涉毒类违法信息,关停取缔大量涉毒网站和栏目。

  3谈热点

  “演艺圈”对毒品认识不够

  京华时报:从去年以来,明星吸毒被曝光的似乎特别多,是不是对他们有重点关注?

  公安部禁毒局有关负责人:近期演艺人员涉毒案件频发,实际上并非是公安机关重点关注,而是演艺人员自身不严格自律、沾染毒品的必然结果。当公安机关查处打击力度加大,发动群众举报涉毒线索,采取多种有效手段,大量的隐性吸毒人员就容易被排查发现。而明星和公众人物知名度高,是媒体报道的焦点,也是网民炒作的热点,一旦涉毒被抓,各级各类媒体便会铺天盖地报道,社会影响大。另外就是演艺人士圈子里的确对合成毒品的危害认识不够,比如不上瘾、能减肥、激发创作灵感等,或者被诱惑等,对这些人的针对性宣传不够。

  京华时报:明星吸毒的负面影响是不是更恶劣?

  公安部禁毒局有关负责人:公众人物的示范效应、影响力远远超过常人,他们的行为也备受关注。演艺人员涉毒,损害的不仅是自身的声誉与前途,同样挫伤了公众的信任与爱护,更危险的是,对大众特别是青少年产生的负面影响更是不可低估,甚至直接影响所谓“粉丝”群体的价值判断,模糊青少年是非观,影响粉丝群体的“三观”。所以,明星人物更应该洁身自好,珍惜自己的荣誉,爱护自身形象,为粉丝,特别是青少年粉丝做出好的表率。

  京华时报:对公众人物吸毒,下一步会怎么做?

  公安部禁毒局有关负责人:下一步演艺人士将是禁毒宣传教育的重点对象,公安禁毒部门会加强与文化、广电、宣传等党政部门的协调,达成统一意见,对涉毒艺人严格管理,对其作品的使用明确规定,让演艺人员知道,涉毒需付出高昂代价,甚至一蹶不振,起到警示作用。

  京华时报:有一些禁毒大使甚至也涉毒?

  公安部禁毒局有关负责人:对于禁毒大使涉毒,我们应该有一个理性的认识,不能因为今天他涉毒,就全盘否定当年选择他做禁毒大使的合理性。当时有关部门选择明星做禁毒义务宣传员,也是看中了他们正面阳光的形象,相信他们当时的禁毒宣传也能够感染一部分青少年与粉丝,起到一定的宣传效果。

  京华时报:前几天,又有明星为禁毒做宣传,为何仍要选择明星?

  公安部禁毒局有关负责人:我们要警惕认为“禁毒宣传无用”或“禁毒宣传不该聘请明星”的论调。正如不能因为有官员“台上反腐台下贪腐”就否定反腐的意义,我们也不能因为有个别宣传员涉毒就否定禁毒宣传的价值,也不能忽视明星对禁毒宣传巨大的推动作用。一个人从当年的禁毒宣传员,沦为今日的吸毒者,也是有一个转变过程的,谁也不是天生的堕落者。但在聘请禁毒宣传员时要严格程序,加强监督。事前要把好关,选择形象好、负面新闻少的明星,不能因用人不当造成负面宣传效应。要让明星明白禁毒宣传不是“一锤子买卖”,必须长年积极投身这项事业,才有资格成为禁毒大使。对宣传员也要开展禁毒教育,提高其防毒能力,尽量使“被打脸”的尴尬最大限度避免。

  正在沟通“毒驾入刑”

  京华时报:近几天,北京出现不少针对毒驾的宣传海报,很多路面上的“禁止酒驾”的标语都换成了“禁止毒驾”,请问毒驾有什么样的危害?

  公安部禁毒局有关负责人:在众多吸毒人员中,拥有驾照者不少。吸毒人员滥用毒品后驾驶,反应能力、辨识能力和身体协调能力明显下降,会产生方向感、距离感和时空感错乱,发生事故风险明显提升。特别是在驾驶中出现幻觉或妄想状态时,会使驾驶者产生脱离现实场景的现象,完全丧失正常判别能力。与酒驾相比,毒驾行为对道路交通安全和社会公共安全危害更大。

  京华时报:目前针对毒驾是如何处理的?

  公安部禁毒局有关负责人:由于目前毒驾行为尚未列入刑法,公安机关对于发现的毒驾行为,造成严重后果的,只能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的交通肇事罪进行量刑。尚未发生肇事的,只能依照《禁毒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和《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对吸毒行为本身进行处罚或注销驾驶证件,即“不肇事不担刑责”,因此,与酒驾行为的法律后果相比,明显偏轻,达不到震慑效果,无形中会助长吸毒驾驶行为的存在。毒驾已经是一个不能忽视的社会问题,毒驾行为入刑亟待解决。其实,世界上很多发达国家如美国、澳大利亚、日本、新加坡等都对毒驾行为采取“零容忍”原则,不论是否造成交通事故,法律规定不仅要接受罚款而且要承担相应的监禁等刑事责任。

  京华时报:毒驾入刑的必要性是什么?

  公安部禁毒局有关负责人:推动毒驾入刑,一方面可以遏制此类交通事故的继续发生,通过修改危险驾驶罪的罪状设计,用刑法规定毒驾行为,从而弥补我国交通肇事刑事立法的缺陷和不足,切实维护公共道路交通的安全。另一方面,毒驾入刑可以提高吸毒人员对毒驾的危害性认识,引起足够重视,避免主观上放任毒驾所导致危害后果。毒驾入刑对于建立高效、和谐、有序的道路交通环境,深度打击涉毒违法犯罪活动,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

  京华时报:毒驾入刑目前进展到什么地步?

  公安部禁毒局有关负责人:目前,国家禁毒办、公安部就“毒驾入刑”问题已经与全国人大法工委、最高人民法院等部门进行多次沟通,赴各地开展调研,研究论证毒驾行为的法律适用意见,推动刑法修订案中增加关于毒驾的相关条款,解决罪行与罚则不相适应的问题。

责编:庞晟

关键词:公安部,演艺圈,酒驾,戒毒社区,毒品违法犯罪 聚合阅读
分享/关注:
评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