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通车,从此天堑变通途。现在,长江干流上已建成大桥超百座,世界十大梁桥半数以上是中国造——

【来这里打卡(23)】为你骄傲!“万里长江第一桥”!

2021-06-05 03:39:28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生成海报
字号:

1954年2月6日出版的人民日报头版。

晚霞映衬下的武汉长江大桥。  赵广亮摄(人民图片

早上7点30分,当记者乘坐的Z285次列车平稳驶过武汉长江大桥,车厢里的乘客激动起来:“快看,我们过长江啦!”

“1957年10月15日,武汉长江大桥通车,小轿车、卡车、公交车排队驶上大桥,采莲船、舞龙等庆祝活动热热闹闹,整个武汉就像过大节!”中铁大桥局原副总经济师余启新兴奋地回忆通车典礼盛况。当时他才9岁,在桥头堡下面的武昌第一小学念书。余启新记得通车那天耳边此起彼伏的笑声喊声:“我走大桥了!”“我过长江了!”

中铁大桥局原副总工程师赵煜澄,是通车典礼上站在车队第一排敞篷车里的人。从设计、鉴定、施工到通车,他全程参与武汉长江大桥建设。当记者摊开大桥设计图纸,92岁的赵老说:“1949年以前,武汉江面上没有大桥可通行,京汉铁路和粤汉铁路之间运输都由驳船、轮渡接转。遇上大雾锁江、狂风卷浪,只能望江兴叹,停航等渡。”

“有桥千程近,隔水咫尺遥”。1954年2月6日,人民日报头版刊发报道《武汉长江大桥准备兴工》,并配发社论《努力修好武汉长江大桥》。全国人民备受鼓舞:这将是万里长江第一桥!

1955年9月,作为第一个五年计划重点工程项目,武汉长江大桥正式动工。全国各地的支援力量都来了,最高峰时有2万建设者并肩奋战。“当年父亲从天津来汉建大桥,我家就住在大桥下的建桥新村。”建桥街大桥社区居民孙世余告诉记者,“小时候,我亲眼看着桥墩一个一个竖起来,钢梁一片一片拼起来。”

长江水深浪急,桥墩建设是首先要解决的技术难题。中国技术人员和苏联专家共同研究,开创了管柱钻孔法。“这种水上施工方式,当时在国际上还没先例。”赵煜澄说,“大桥钢梁的悬臂架法也是国内首创!”

武汉长江大桥有上千根钢梁,需要上百万颗铆钉来铆合,全部由工人们手工完成。炉子就架在桥上,铆钉现场加热到1200℃左右。烧得通红的铆钉,被下面的工人用钳子捏住向上抛,上面的工人用铁漏斗接住,再用风枪打进钢梁的眼孔。赵煜澄说,只有铆合误差小于0.4毫米,钢梁才能继续向前拼装。

一颗小小铆钉,足见工匠精神。

1957年5月4日,人民日报第三版刊发通讯《天堑变通途——记武汉长江大桥的合龙》,文中有一句是“长江大桥像永久的虹霓,跨在武汉市上空”。历经60多年风雨,由于质量过硬、坚固如初,这道“虹霓”已成为全国人民口中的“桥坚强”。

现在,“飞架南北”的武汉长江大桥每天通行火车约300趟、汽车约10万辆次。专业检测的结果是:大桥2.4万多吨钢梁无弯曲变形,8个桥墩表面无一裂纹,100多万颗铆钉无一松动,全桥无变位下沉。经专家鉴定,其寿命可达百年以上。

初夏夜晚,明月当空。记者从武昌江滩走上武汉长江大桥的公路桥面,橘色灯光更显夜色温柔,清风夹带着江水的湿润,双向四车道上车流如梭,不时传来游人的赞叹声。

武汉长江大桥通车前夕,毛泽东主席视察工地时曾说:将来要在长江上修上20座、30座桥,到处都能走。今天,长江上的桥梁数量远远超过伟人当初的期望——长江干流已建成各类长江大桥超百座,仅武汉就有11座长江大桥。

站在武汉长江大桥远眺,上游2公里处有一座鹦鹉洲长江大桥,是世界上跨度最大的三塔四跨悬索桥;再往上游约3公里,是2019年通车的杨泗港长江大桥,也是世界最大跨度双层公路悬索桥……

在中国桥梁博物馆,记者看到一份世界桥梁之最的榜单,每座桥梁名字后面都用国旗标注了桥梁所在的国家。“从武汉长江大桥开始,我们形成了一支技术过硬的‘建桥铁军’,桥梁建设成为中国名片。世界建桥看中国,我们可以骄傲地说,中国建桥水平处于全球领先地位。”馆长成莉玲说,“你数数,无论是世界十大悬索桥、十大斜拉桥,还是世界十大梁桥,代表咱中国造的五星红旗都超过了半数!”(叶 子)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1年06月05日   第 01 版)

“来这里打卡”系列报道

【来这里打卡(22)】“中国第一展”打开一扇大门

【来这里打卡(21)】“铁人精神,永远都不能丢!”

【来这里打卡(20)】石河子有了新标签

【来这里打卡(19)】火车头,带我们驶向交通强国

【来这里打卡(18)】樱桃红遍厉家寨

【来这里打卡(17)】“金珠玛米,让我们见到了光明”

【来这里打卡(16)】红色血脉,在湘西热土流淌

【来这里打卡(15)】“工业中国”奋起的缩影

【来这里打卡(14)】雄赳赳!丹东英姿更昂扬

【来这里打卡(13)】“只有共产党把淮河治好了”

【来这里打卡(12)】幸福生活“铿铿”而来

【来这里打卡(11)】三亚,椰风海韵处处春

【来这里打卡(10)】体育强国梦,从这儿开始

【来这里打卡(9)】“现在的日子,攒劲得很!”

【来这里打卡(8)】看!这颗璀璨的“丝路明珠”

【来这里打卡(7)】 “新生活就从那时候开始”

【来这里打卡(6)】功业长永,红旗自有后人擎

【来这里打卡(5)】“阿拉幸福感老浓了!”

【来这里打卡(4)】北大荒,已成货真价实的北大仓

【来这里打卡(3)】“赵光腚”们如今过得有滋有味!

【来这里打卡(2)】这张考卷,历史给出了答案

【来这里打卡(1)】人民日报从这里走来

责编:闫宇航、刘素素

  •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