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冉冉,岁月悠悠。新中国迎来70周年华诞,改革开放为新中国建设贡献了40年的卓越功勋,在此,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PCCM呼吸研究室(原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呼吸二科呼吸医学研究室)也迎来了她的第一个本命年。
创业总是艰难的,无论是新中国成立之始,还是改革开放之初,都是无数仁人志士呕心沥血换来的,经历无数的失败与挫折,经受数不清的考验和折磨。同样的,遵医附院呼吸二科的创立也是艰难的,一路披荆斩棘、风餐露宿,回首往事,既满怀辛酸,也满心欢喜。
建科之初,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留美博士后陈玲教授及张建勇博士的带领下,组成了仅有不足20人的临床及科研团队,组建了呼吸二科(包括呼吸病区、结核病区及呼吸医学研究室),并在省委及医院党政的支持下,首批引进美籍学者张泓博士为省高校重点学科“候鸟型”人才。
呼吸医学研究室于2007年12月由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筹建,并于2008年6月投入使用,留学归国博士陈玲教授任实验室负责人。在呼吸医学研究室成立之前,医院仅能进行抗酸杆菌涂片检查,这对于结核病的诊断显然是远远不够的。呼吸医学研究室筹建之时为共仅80m2的两间陈旧房间,时任主任的陈玲博士和副主任的张建勇博士亲自去打扫每个脏乱的房间,丈量每一寸污浊的空间、规划每一个灰暗的角落,不知道划破过多少次手、留过多少汗、又熬了多少个日夜,硬生生的将这80m2建成了P2实验室,虽然当时只有2名实验室技术人员,却立即开展了结核菌培养、分枝杆菌菌型鉴定和结核分枝杆菌药物敏感试验等检查,研究室的成立不仅提高了结核病诊断的准确率,还为进一步抗结核药物的选择提供参考,大大改善了当时医院在结核分枝杆菌检测领域的诊疗水平。
随着业务量的不断增加,研究室的占地面积也逐渐增大,目前研究室面积约200m2,检测项目从少到多,从宏观到微观,从病原学到免疫学,从最开始的每天几份标本,到现在的每日各种标本超百份;从最开始的结核菌培养、分枝杆菌菌型鉴定和结核分枝杆菌药物敏感试验,到现在的GeneXpert Mtb /RIF、TB- LAMP、溶解曲线、γ-干扰素释放试验(T-SPOT.TB,TB-IGRA);从最初的只能进行固体培养到现在的固体液体培养联合应用,最初只能做4个一线抗结核药物的固体培养基药敏,到现在可以同时做达16个涵盖一、二线抗结核药物的固体药物敏感试验及微孔板药敏试验,在2018年中国CDC举办的全国第十轮抗结核药物敏感性熟练度测试中,我院在一线和二线抗结核药物的熟练度测试均获优秀等级。目前研究室几乎囊括了目前世界上可以开展的所有结核病检测方法,多项技术填补了医院甚至贵州省在结核病诊断领域的空白,研究室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为本地区本省结核病的诊治提供了强大的实验室支撑,为本省的结核病防控事业做出了显著贡献,省内外及周边地区患者纷纷慕名前来就医。在结核病诊治水平和能力不断提高的同时,也获得省内外各种荣誉与表彰。2012年获选贵州省科技创新人才团队,2013年获得贵州省高校2011协同创新中心项目,同年被评为贵州省传染病预防与控制人才基地和全球基金结核病项目定点单位,2014年成为贵州省耐多药结核病定点救治医疗机构,2015年加入全国结核病医院联盟成员单位,进入国家团队。目前呼吸二科已成为贵州省呼吸疾病和结核病防治、教学与科研实力雄厚的专业学科,系贵州省三级甲等医院中唯一设置结核专科病房的科室。
研究室建成以来,除了辅助临床诊治以外,还注重团队建设及人才培养,至今已培养硕士研究生近百人。为本科室研究生及在职人员、院内外多个专业的在读研究生提供实验平台,研究生导师及年青医师们在查完房处理完临床事务后,常到实验室指导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从如何使用移液器、天平和显微镜等,到如何配置电泳液、转膜液、培养基,从如何进行凝胶电泳、细菌接种、药敏试验,到进行数据分析与撰写论文。研究生科研水平不断提高,从开始只能做普通PCR,到现可以进行细胞学、免疫学、微生物学等多个方向的试验,如realtime PCR、western blot、ELISA、质粒构建与细胞转染、基因敲除与回补等等,在寂静的深夜,办公室和研究室的灯总是亮着,仿佛能看到教授们弓着背修改论文那专注的样子,是那么的一丝不苟、让学生们肃然起敬;除此之外,还特意请了留美教师老师每周为科室人员及研究生进行英语培训,科室不定期的组织学术讨论、普通话培训、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专业基础知识考试、专业技能培训等等,十二年走来,可以看到教师们对学生的殷切期望和孜孜不倦的诲人精神。导师们的辛勤付出与敬业精神有目共睹,2014年陈玲教授被贵州省教育厅评为贵州省“优秀教师”和“贵州省优秀硕士生导师”。
研究室在科研方面也做出了显著贡献,相继参与国家“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科技重大专项课题、中美国际合作研究项目、中国全球基金耐多药肺结核规范化诊疗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厅及院级科研课题50多项,获得各渠道科研经费500余万元。在科学研究中勤勤恳恳、刻苦专研,不断开拓创新、与时俱进、解放思想,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50余篇,其中SCI收录15篇,在柳叶刀感染病学杂志发表文章2篇(单篇影响因子21.372);获结核病领域国家发明专利3项;主编《结核病理论与实践》专著1部;2016年获以第一单位获贵州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机制与结核病防治策略研究),2016-2018年我院结核病专业在中国医院科技影响力排行榜中也呈现出芝麻开花节节高的景象,分别排在第67名,第48名和全国第9名,这不仅体现学科在本地区的影响力,也体现出科研、学术水平在省内名列前茅,在国家及国际社会都具有一定影响力。陈玲教授先后获中国防痨协会颁发的“全国首届结核病防治优秀科技工作者”及哈佛大学哈佛医学院全球健康服务中心-迪拜阿联酋“全球学者奖”。2018年,作为归国人员,陈玲教授荣获中国侨联和国务院侨务办公室联合表彰“全国归侨侨眷先进个人”。
个人的成长离不开集体,科室的发展和壮大更是离不开医院、社会及国家的支持和帮助,只有国家的繁荣昌盛、社会的安定和谐、医院的正确决策,才有研究室今天这可喜的成绩。
你挑着担,我牵着马;迎来日出送走晚霞。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你挑着担,我牵着马;翻山涉水两肩霜花。风云雷电任叱咤,一路豪歌向天涯。一番番春秋冬夏,一场场酸甜苦辣;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时光荏苒、光阴似箭。12年、40年、70年就这样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但却又改变了历史,在历史的卷轴上留下来浓墨重彩的画卷,永不会被忘却。未来还有无数的70年、40年和12年,研究室将继续脚踏实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医教研工作中继续撸起袖子加油干,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两个百年梦想努力奋斗,为实现健康中国战略和世界卫生组织的END-TB战略,扎根黔北大地为祖国奉献出我们的一份力量。(撰稿/李青 修改推荐/遵义医科大学统战部)
(贵州省侨联供稿)
责编:童芳、夏夏
赞
踩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