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桥上的“中国结”造型桥塔,寓意三地共创粤港澳大湾区美好未来。 港珠澳大桥管理局供图
吉林长春一汽解放职工与第700万辆解放卡车合影留念。 新华社记者 许 畅摄
首届长三角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上,参观者与进行动作和语音演示的机器人互动。 新华社记者 方 喆摄
2019年亚洲品牌大会揭晓由世界品牌实验室编制的2019年《亚洲品牌500强》排行榜,山东港口集团青岛港入选“亚洲品牌500强”,是此次入选的亚洲唯一港口企业。图为青岛港外贸集装箱码头。
俞方平摄(人民视觉)
东部率先——
先行先试立潮头
瑞士人费利克斯·霍拉赫在今年4月中旬临时改变行程,赶到位于上海自贸区的瑞伯职业技能培训有限公司。借着中国扩大开放的东风,自贸区迎来首家金融教育领域的外商投资企业,费利克斯则是这家公司投资方——瑞士金融理财规划商学院的院长。
“我们非常看好中国市场的机遇,希望用瑞士职业技能培训的理念结合本土资源,为中国的金融理财规划师教育贡献一份力量。”费利克斯梦想成真,得益于上海自贸区允许外商以独资方式设立非学制类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的率先改革突破。
“来到上海自贸区,才发现企业的效率赶不上政府部门的办事速度。从递交材料到拿到批文,竟然一周不到。在开办公司中我们曾碰到许多问题,政府部门总是想方设法和我们一起突破创新,争分夺秒解决。”瑞伯职业技能培训有限公司总经理钟科说。
潮起东方万象新。上海自贸区2013年挂牌,作为中国首个自贸区,在这里诞生的一系列首创项目,为中国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写下生动注脚,彰显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试验田的作用,亮出中国向世界全方位开放的鲜明态度。
先行先试,率先发展。这适合于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上海,也适合于面朝大海的整个东部地区。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东部地区依靠自身优势,长期领跑全国经济发展,地区生产总值占据“半壁江山”,成为全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龙头。
进入新时代,东部沿海城市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的步伐更加豪迈,创新的“良种”也将从这里继续源源不断地向全国播撒。
西部大开发——
生态优先天地宽
“这是我第一次在大古坪村看到朱鹮,听村民和同事说,以前就有朱鹮来村里!”说起在“熊猫村”拍摄到朱鹮的经历时,陕西省汉中市佛坪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大古坪保护站工作人员李帅难掩兴奋。
“熊猫村”大古坪村位于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缓冲区,常有野生大熊猫、羚牛、金丝猴等在村庄一带活动,进村“拜访”农家,村民们和这些珍稀野生动物像邻居一样和睦相处。2018年11月的一个下午,李帅在大古坪村一带开展日常巡护,在河边的山茱萸林旁发现了一只朱鹮,离他有100多米远,正站在石头上休憩。李帅暗自高兴,悄悄拍下了照片,朱鹮在林中“散步”5分多钟后,展翅飞进了山林。
发现朱鹮的地方附近有一个鱼塘。“我的这个鱼塘作用大啊,连朱鹮都来了!”大古坪村村民李正文喜滋滋地说。
这是2005年以来第二次有人在大古坪村拍摄到朱鹮。朱鹮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与大熊猫、金丝猴、羚牛并称“秦岭四宝”,喜欢在邻近水稻田、河滩、池塘、溪流和沼泽等湿地环境生活,喜食鱼虾、泥鳅、蚯蚓等,对生态环境要求很高。大古坪村生态环境纯净,还有河流、鱼塘,为朱鹮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熊猫村”也就有了“秦岭四宝”齐聚的和谐景象。
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20年来,陕西省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曾经贫瘠的黄土高坡,现在不仅有富集的能源资源,还拥有雄厚的科教实力和完整的工业体系,战略性新兴产业如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加速聚集,“一带一路”交通商贸物流、国际产能合作、科技教育、国际文化旅游、丝绸之路金融等“五大中心”日渐成型。
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陕西走的是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路子,保护蓝天、碧水、净土、青山,特别是保护好秦岭这一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三秦大地的天更蓝、山更绿。“熊猫村”集齐“秦岭四宝”,就是陕西乃至西部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具体缩影。
东北振兴——
环境优化凤还巢
作为新中国的“工业摇篮”,东北曾创造了无数个第一,在共和国发展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篇章。然而,最先步入计划经济,也是最后走出计划经济,东北工业生产一度步履维艰,经济位次不断后移,由此导致大量产业工人外流。
难字当头,却容不得半点退缩。“我一直关注着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这是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东北考察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2015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为东北振兴提供了重要遵循。受振兴前景感召,不少高技能工人也开始“凤凰还巢”,龙煤集团双阳煤矿的季长文就是其中之一。
季长文是公认的技术能手,因对企业没信心,2014年远赴山西打工。后来听说矿上改革后效益好了,大量裁员后不养闲人了,他在企业几次邀请后终于下决心回来。
季长文的回归,象征意义并不简单。用全国劳模、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车工裴永斌的话说,产业工人中的优质人才是个宝。一方面,部分传统产业对人才的保障能力与创新激励效应不明显,留人、留心的能力有限,东三省尤其突出;另一方面,产业工人“入门”吸引力不强,导致后备人才不足,核心技术传承和研发源动力不够。而没有足够的人才积累,经济发展和产业振兴容易流于空言。
季长文开心地说,回来后看到集团面貌焕然一新:通过公开竞聘改变国企的老样子,过去有活催着干,现在是抢着干,工资分配更公平;该上的上、该下的下,过去岗位上犯了错误找关系还能调到其他岗位,现在是一票否决……这些环境的改变让大家找回了信心、看到了希望。
京津冀协同发展——
携手并进创未来
齐晓红2010年接受清华控股成员企业“清控科创”安排,从北京来到天津华明高新区担任孵化器“科创慧谷(天津)园区”总经理,开始了京津双城生活。初到天津的她常感叹,当地在金融、科技、人才方面的聚集程度,都难以与北京相提并论。
转机发生在2014年。这一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这是历史性决策和战略性谋划,壮阔宏伟的“大蓝图”由此在中国京畿大地铺展开来。三地在产业升级转移、交通一体化等领域不断取得突破,区域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明显增强。
往来京津更方便、两地资源有机整合,都是齐晓红感受到的生动现实。“专家们在北京是科学家,在天津就是企业家”。她也渐渐发现,天津的发展特色在于工业集中,产、学、研结合极其便利。她对当地的认同感大幅提升,干劲也足了。
齐晓红观察到,为了吸引优秀企业入驻,华明高新区全力提供各种服务。比如开通政府部门直线呼叫号码方便企业办事,安排免费班车直通机场和地铁,还免费开放健身房,建立幼儿看护室方便上班族照顾子女……
就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当年,科创慧谷(天津)园区成功引进清华大学高端装备研究院进驻园区,为整个华明高新区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打下基础,一系列高端制造产业日渐靠拢。如今,齐晓红的公司以“孵化+投资”模式,继续带动天津创新企业蓬勃发展。
“我赶上了一个好时代!协同发展会让每个区域都变得更好,我们不能错过这样的好机会。”齐晓红信心满满。
海洋经济区——
驶向创新制高点
这是一个早春的清晨,80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管华诗在青岛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办公室里,仔细端详《海洋创新药计划进度表》。
“时间不等人啊!”谈及手头上的海洋生物新药计划,管华诗这样感慨。在他看来,海洋孕育着丰富的药用资源,开发海洋药物,有望成为解决人类疑难病症的希望。他的梦想,是打造中国的“蓝色药库”。
青岛,是一座依海而建、因港而兴的城市。一方面,青岛对内与京津冀、沿黄流域、东北三省形成发展互动,对外面向东北亚、联通日韩。另一方面,区位优势再好,青岛也需要吸纳世界尖端资源的“硬核”力量。她既有第9个国家级新区——青岛西海岸新区,又有抢占海洋产业技术发展前沿的蓝色硅谷,成为引领青岛发展的“新极核”。
“蓝色药库”开发计划是中国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崛起的突破口,自然成为这次青岛“海洋攻势”的主攻方向之一。管华诗当仁不让。作为中国现代海洋药物研究的开拓者与奠基人,他与共和国一同成长。上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他参加的科研攻关,为中国海带提碘工艺夯基垒台。80年代和90年代他接连发明海洋新药,带动了中国海洋药物研究的兴起与发展。
2018年6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听取了管华诗关于海洋药物研发工作的汇报。管华诗谈起自己致力于打造中国“蓝色药库”的梦想。在其后的采访中,管华诗说:“我能够体会到总书记那深沉的海洋情怀。”
在世界海洋科研领域发出“中国声音”,引领中国海洋科技走向深蓝,是新中国70载发展进步的必然要求,也是国家支持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的战略考量之一。
如今,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和国家深海基地、国家海洋设备质检中心等22个“国字号”科研平台在青岛集聚。探寻海洋奥秘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向阳红01”等中国海洋科考利器,从这里驶向海洋科技创新的制高点。
粤港澳大湾区——
“一国两制”显优势
2015年,香港青年彭奕亨的团队成立了胡桃科技,力图打造户外出行的高端科技品牌。“由于香港办公空间小且租金高,我将产品研发和测试的部门设在东莞松山湖和深圳前海,而营销部门始终留在香港。”
在彭奕亨看来,深圳、东莞的科研及制造方面优势突出,香港国际化程度高、适合开拓海外市场,两者结合便能相得益彰。彭奕亨对于粤港两地优势的把握准确且富有眼光。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举措,也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规划迈出实质性步伐,粤港澳深度合作正全面推进。
2018年9月,内地实行港澳台居民居住证制度,从此,港澳同胞在内地生活、工作和出行更加便利。从香港尖沙咀去深圳福田,坐高铁就20分钟。如果坐车从港珠澳大桥去珠海,1小时就到了。广深港高铁“一地两检”快捷通关,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日渐成型。
正如香港各界青少年活动委员会执行主席霍启刚所说:“粤港澳大湾区是家的扩大和延伸。”港澳青年去大湾区的内地城市,“北上”的说法已不大适用了,因为转眼可达、非常便利。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大湾区城市优势互补,港澳青年竞相拥抱内地大舞台,纷纷前来逐梦。“相信这里会成为世界领先的湾区。”彭奕亨对粤港澳大湾区的未来充满期待。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
智慧城市竞姿彩
杭州市民徐伟近日在市行政服务中心大厅拿到了网约车从业人员资格证,整个过程只用了两三分钟。徐伟说,5年前自己从事出租车行业时,需要本人提供学历证明、无重大交通事故证明、无犯罪记录证明、驾照等涉及多个部门的材料,如今这种“繁琐”已经一去不返。
同在杭州的富阳区居民罗舫2018年进行了胃部和颈椎两项手术,总计5.5万元左右的医疗费用报销比例超过一半。“让我感到方便的是,我可以通过‘富阳卫生’微信公众号进行预约就诊,挂号、缴费排队时间大大减少,医生信息也一目了然,患者有了完全的自主选择权。”罗舫说。
在杭州“城市大脑”的旅游大数据大屏上,西湖等热门景区的实时游客量、承载量以及酒店在线预订分析、行业消费分析等数据一目了然。杭州市旅游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说,打通不同部门的数据,目标是让游客在杭州“多游1小时”。
中国(杭州)工业互联网小镇8月14日正式“开镇”,该特色小镇将在国家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等政策利好下,致力于打造工业互联网的示范区。
在发展智慧城市的路上,杭州一马当先。而数字化和高科技,是浙江省在国家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框架内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
长三角各城市在科技发展的未来蓝图中找准各自定位。上海松江区突破类脑科学、计算机视觉关键技术,浙江杭州研究人工智能算法平台,江苏苏州重点发展精密机床和机器人设计制造、安徽合肥发展智能语音识别打造“中国声谷”……长三角九城市日前召开2019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联席会议,联合发布了“七大先进制造业产业地图”,其中人工智能产业地图描绘的上述区域分工协作、错位发展图景,正成为长三角城市发展中的生动现实。
本版撰稿:任成琦 王 平 张 盼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9年09月20日 第 06 版)
【海外版国庆特刊·区域协调篇】区域统筹一盘棋 协调发展新格局
责编:张振
赞
踩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