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两亿元的直升机、越南的干果、多米尼加的水果……进博会的现场,人头攒动,商品琳琅满目,全世界的好东西齐聚上海。
11月5日,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拉开帷幕。共有172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参会,3600多家企业参展,展览总面积达30万平方米,超过40万名境内外采购商到会洽谈采购。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是迄今为止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是国际贸易发展史上一大创举。
仅仅是在40年前,如此多的进口商品对中国人来说还是有点不可想象。但随着中国1978年开始改革开放,这个局面发生了改变。
从1978年到2018年,中国的改革开放走过了40年的历程。这40年,中国人的腰包不断地鼓起来,生活水平不断地提高,眼界也就随之开阔。家里的衣食住行也逐渐变得更加精致和高级,尤其是在不断扩大开放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进口商品进入中国。从最早的电视、冰箱,到后来的随身听、MP3,再到现在的化妆品,小家电,进口商品对中国人来说变得稀松平常。
伴随着中国开放的进一步持续,未来会有更多的进口商品来到中国,它们将不断地“飞入寻常百姓家”,让中国人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从少到多
进口的都是“稀罕物”
1978年,改革开放大幕拉开。越来越多的国外产品涌入中国,大到生产技术,小到生活用品,一股进口产品潮影响中国的普通家庭,但那都是“稀罕物”。
王小柒记忆里一直有一件进口产品,电视机。王小柒是山东莱州人,今年30岁,现在在北京工作。“小的时候,家里面有两台进口日本电视机,一台是杰伟世电视,一台是松下电视。”王小柒告诉记者,“对于那台杰伟世电视,我印象特别深刻,遥控器都是镶嵌在电视机上的。”害怕记者不明白杰伟世电视是什么样子,王小柒还在手机上搜索了图片给记者看。
上世纪80至90年代,对于中国人来说,能够进入家门的进口商品多数都是家电,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等等,并且价格不菲。据王小柒介绍,家里的两台电视价格都在2000元左右,那时的2000元可以说是一笔巨款。
然而,更为关键的是,那时购买进口商品并不是有钱就可以买的,还需要外汇券。外汇券是一种独特的现象,从1980年后的15年间,外汇券和人民币同时在市场上流通。据很多外国人回忆,当时发布的外汇券主要是满足来华的外国人及归侨的需要,只能在特定的地方使用,如宾馆、友谊商店、免税店等。渐渐地,一些大陆人也可以从他们的海外亲戚朋友那里能得到一些外汇券,出入上述特定场所购买进口商品。
王小柒家的电视正是他的爷爷托人用外汇券来购买的。“这台杰伟世电视机,我爷爷看了一辈子,它的年龄都要比我大。”王小柒今年30岁。直到现在,这台电视机还在他的家里,已经成为家人的一种记忆。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进口商品进入到普通人家庭。后来,王小柒家的家电基本上都是进口货,即使是他现在自己成家,家电依然是以进口的为主。“主要还是质量好,虽然有点贵,但是还是挺值得。”王小柒说。
能够买到进口商品要归功于开放,但更要归功于居民收入不断地增长。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特约研究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教授刘青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从供给层面看,产品从改革开放初期的短缺到现在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有质的改变,选择更多样了,而且不断有新产品出现来满足人们需求。从需求层面看,人们常说的“四大件”,改革开放初期是手表、自行车、收音机、缝纫机,当人们收入增长后,上世纪80年代出现了新“四大件”:电视、冰箱、洗衣机、录音机,新世纪以来又出现进行了更新:手机、电脑、汽车、房子。
“40年来‘四大件’的变化可以看出,不是说人们不想要‘四大件’之外的东西,而是收入没达到相应水平时不会去想,潜意识里需求是被压抑的,随着收入增长人们的预算约束得到放松,需求逐步得到释放。”刘青说。
从大到小
随身听引潮流
现在在地铁上、公交上或者大街上,最常看到的就是挂着耳机的“低头族”,或者在用手机听音乐,或者在拿移动设备看剧,现在这都习以为常。但在2000年前后,挂着耳机听音乐却是一种潮流。
带动起来这种潮流的就是随身听和MP3,这是一代人的记忆。同时也表明,进口商品开始由大件向小件发展,满足的也不仅仅是人们生活的需要,也开始注重娱乐身心的需要。
回忆起自己的MP3,27岁的王涛至今对曾经的索尼那款念念不忘。“那是上初中的时候,我爸去日本出差为我买的。”王涛在接受采访时说。当时他还有几个国产的MP3,但是对索尼MP3情有独钟。
“紫色,黑白屏,做的简洁时尚大方,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王涛描述着,“与我其他几个相比,索尼的音质好,声音的解析力很强,听着就很舒服。”除了MP3,他还对索尼的CD机有好感,做到超薄,同时保持高品质。
不只是王涛,王小柒也对那个时候很有感触。不同的是,王小柒是一个随身听爱好者。他会经常在自己的朋友圈里分享自己收藏的随身听,都是索尼牌的。他收藏的随身听很多已经在市面上买不到了。“收藏这些就是一个爱好,从小就喜欢。以后把这些作为记忆讲给孩子听,也算是给他的‘传家宝’。”王小柒笑着说。
不仅仅是物质层面上进口商品越来越多,文化层面上,进口的电影也在蓬勃发展中。改革开放之后,越来越多的外国电影被引入中国,开始在中国的电影院线播放。1995年,电影《真实的谎言》成为中国大陆引进电影中的第一部票房过亿元的电影。1998年的《泰坦尼克号》更是引起了极大地轰动。“好莱坞大片”的名字从那个时代开始成为人们对电影的一种独特记忆。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王军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开放的作用是巨大的,老百姓不仅能够享受到最先进、最多样的产品和服务,还能通过科技、文化、教育、法律等领域的交流互鉴,极大地促进心态和思想上的开放与成熟。
从有到优
衣食住行全覆盖
如今,中国的发展融入到世界中,中国人的生活圈也拓展到了全世界。“国外有很多非奢侈品牌但质量好、服务优的产品,就比如日本马桶盖,国内进口很少,说明中等收入人群对物质产品和服务产品的多样性选择有强烈需求。”刘青向记者表示。
不只是日本的马桶盖,还有德国刀具、英国瓷器等,中国人对进口商品需求已经覆盖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说是衣食住行都会使用进口商品。
尤其是在化妆品上,中国人越来越多地使用国外进口的。夏妍是一名研究生,在采访的时候,她就不断地向记者展示朋友圈中代购的消息,面膜、眼霜、睫毛膏、口红……“现在这些化妆品从国外买并不比国内贵,质量还好,用起来效果不错。”夏妍解释说。然而,化妆品只是现在中国人使用进口商品的一个代表。
在亚马逊海外购的榜单中,可以看到吸尘器、化妆品、日用品、衣服等都是人们争相购买的对象。而也正是像亚马逊这样的电商的出现,方便了国人购买进口商品。
近些年来,电商不断拓展国际业务,京东全球购、天猫国际、网易考拉等都是购买进口商品的电商平台,在这些平台上下单购买,就可以通过物流送到自己手中,方便快捷。
不仅是用的,吃的喝的也逐渐转向进口的。瑞士巧克力,日本饼干,法国红酒全世界的美食都可以通过电商购买到。不仅如此,就连注重新鲜的生猛海鲜,现在也可以通过电商购买。
在北京、上海、深圳等10多个城市开设超过40家的盒马鲜生超市就可以随时购买到来自全球各地的生猛海鲜。据介绍,盒马鲜生每天都从世界各地引进最优质的生鲜产品。来自美国、加拿大、智利、秘鲁、墨西哥、阿根廷、新西兰、澳大利亚、俄罗斯、英国、丹麦、意大利、菲律宾、泰国、韩国等国生鲜原产地的果蔬、海鲜和肉类产品,通过数十班航班、货柜,源源不断以最快速度送到盒马顾客的手上。而且盒马鲜生打通线上线下,坐在家中,用手机下单,这些东西就可以送到家中。
“无论政府还是企业要更多地顺应老百姓消费需求,进口国外优质产品与国内高质量供给要同步发展,不可偏废。”刘青说。因此他建议,降低相应产品和服务的进口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可以通过扩大开放,促进市场竞争、隐含技术转移,促进国内企业发展;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允许企业发现市场、创造性地满足需求。(记者 张一琪 应被采访者要求,文中王小柒、王涛均为化名)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8年11月12日 第 05 版)
责编:陈亚楠
赞
踩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