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头望明月 钱 捷绘(寄自美国)
中秋需要仪式感
毛彦鑫
这些年一直求学于异乡,已经好久好久没有回家过中秋节了。以前在国内时,每逢中秋节,离家近的同学通常都会回家团聚,相比之下我们这些离家远的,就多少觉得冷清。现在在国外读书,中国留学生凑在一起,反倒比国内过节还显得热闹。
每年中秋节这个时间节点,正值西班牙巴塞罗那各大学的开学季,一大批新的中国留学生如候鸟迁徙般而至,再加上与中国国庆节时间相近,当地各中国学联都会组织庆祝活动——迎新生、过中秋、庆国庆。通常的庆祝形式是选一个周末,在大学礼堂举办一场联欢会。留学生表演国际化的节目,主持人用中西双语进行播报。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参加节目表演的当地民众和观众里的外国面孔越来越多。
我记得去年的中秋联欢会上,一个西班牙人把中文相声说得妙趣横生,引来观众阵阵掌声。一对来自塞维利亚的中国留学生,跳了一支西班牙经典的弗拉明戈舞蹈,令人叫绝。慢慢的,这些中国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已经不仅仅是中国留学生自娱自乐的联欢活动,也变成了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校方也越来越重视中国留学生的节日庆祝活动,也会有校领导出席活动。
在我看来,除了参加联欢会,中秋节最重要的事是一定得吃一块月饼。月饼之于中秋节的重要,就像粽子之于端午节、饺子之于春节。没吃一块月饼(哪怕是五仁的),这个中秋节就不够完美。对中国学子来说,身在海外,吃月饼的仪式感就更显得重要和不可或缺,但能吃到心仪的月饼也非易事。有心灵手巧的同学自己做月饼并分享给身边的小伙伴;如果自己去购买,唯一渠道是中超,品类单一,还价格不菲。我记得当我还是加泰罗尼亚理工大学中国学联负责人时,有一年中秋聚会,我们团购了一批月饼,给参加聚会的所有同学每人发了一块,大家十分开心。
在一个全世界节日最多的国家之一留学,对于西班牙人认真庆祝每一个节日深有感触。我也希望我们能够认真对待中华传统节日,努力挖掘这些节日的丰富内涵,创新庆祝形式,让我们也认真地“玩起来”。
(寄自西班牙)
不是家乡味 也道思乡情
叶睿
中秋节,对中华儿女而言是仅次于春节的一个传统节日。它是温暖,是团聚,是欢声笑语,是觥筹交错。但是对于远在异国他乡求学的游子而言,因团聚缺位,取而代之的便是浓浓的思念之情。
2013年的中秋节,是我在法国度过的第一个中秋节。在这个特殊又普通的夜晚,我像往常一样放学后回到住处,吃完晚饭准备复习功课。突然,我感到自己的呼吸变得急促,逐渐恶化为呼吸困难。挣扎着拨通朋友的电话求救后,朋友匆匆赶来,把我送到附近医院急救中心。
那是我第一次进入法国的急救室。护士测量发现我的体温和血压都正常,便让我开始等待。中秋之夜,我躺在病床上慢慢调整呼吸,期望能够自愈。朋友陪着我等医生,有一句没一句地聊着说:“今天是中秋节,我饭都没吃完,就来陪你了。”说着,他掏出了一个月饼——香橙味的。
我十分诧异地问朋友:“你还是不是广州人?香橙味的月饼也吃啊。”我和朋友都是广州人,我们这一代都喜欢吃蛋黄莲蓉月饼,尤其是双黄白莲蓉。月饼中的蛋黄一定要有沙沙的口感,最好还能冒油。
想到这里,我不禁想起远在国内的爸妈。在国内时,每年中秋节时,爸妈都会特地为我准备最好吃的蛋黄莲蓉月饼,一家三口在天台上一边吃,一边赏月。而现在,我只能在医院和朋友分享一个香橙味的月饼。
朋友却很知足:“第一次在法国过中秋,有一个月饼吃已经很不错了。”
我望着窗外一轮明晃晃的月亮,再看看自己躺在雪白的病床上,心中不免有些悲戚。只能用留学生群体中很流行的一句话默默鼓励自己: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法国的急诊毫不留情地诠释了“风雨兼程”的内涵。足足等了6个小时,直到凌晨3时医生才来到我的病房。在这漫长的等待中,中秋节已悄然过去,朋友也倚在椅子上睡着了。虽然我的家人无法呵护远在法国的我,但所幸还有朋友的竭力帮助,使这个寂寥的中秋夜多了一丝温暖。
之后的每一个中秋节,我都如愿以偿地吃到了自己最喜欢的蛋黄莲蓉月饼。可像那年中秋节那么特殊的经历,却没再遇到过。每逢中秋节,在海外的中国学子虽然没有实现阖家团圆,但来自于身边朋友的友情、跨越距离的思乡情为这个特殊日子带来了别样的温暖。这些与众不同的温暖,使海外学子的中秋节独一无二。
(寄自法国)
跨越山海万里 寄情月光一片
李佳蓉
前两天和朋友在外面散步时,抬头看看天上,感叹这两天月亮仿佛圆得比平时快。也是,中秋节要到了,月亮也得赶紧走马上任变成圆圆的银盘呀。
去年中秋,我和全法中国学联的小伙伴在塞纳河游船上度过,我在朋友圈这样写道:“不知几度中秋未与家人共度,把相思祝福遥落。唯愿盈盈月光亦可穿越万里,将柔情欢乐远捎。”
原谅我当时生硬拼凑的文绉绉,这是和大家欢乐抱团过中秋,思乡情绪得以熨帖后写出来的。当时所乘的中秋游船,是充满节日气氛的小空间,让我们暂时忘记自己身在异国他乡,忘记这里的街道不会摆满月饼,左邻右舍也没有喜气洋洋。船上聚起了有着共同节日感情的人来分享彼此的喜悦,来体会文化滋养出来的共鸣。大家团聚在一起才不那么孤单。
感情这东西,不能靠理性管控。也许中秋那天阳光明媚,心情大好,完全没进入思乡状态,还算着时差和家人一一通话,调侃满桌子充满妈妈味道的菜,自己却没口福。挂了电话,吹吹风、看看天空,逛逛没任何节日气氛的街道也还愉悦。
可一到晚上,一轮明月正挂在天空,看着朋友圈各种阖家团圆的照片和视频,想想自己在异国他乡,或许连个正宗的蛋黄莲蓉月饼都买不到,做的菜也透着满满的“留学生味”,便眼眶一红,鼻子一酸。转念一想,家人都进入梦乡了,秉着报喜不报忧的心态,默默抚平心里的失落和委屈,一觉到天亮。安慰自己离回家又近了一天。
也许很多留学生都有过这种经历:“中秋节”在平日里只是个节日名称,过节那天却溜进心里让你好不黯然神伤,也让你不禁想要是此刻我呆在家里啃着鸡腿多好,非跑出来折腾。
还好有一条游船让我们相聚。近年来全法中国学联每逢中秋都会组织塞纳河游船赏月活动,一群人一起体会喜悦以及思念家乡的淡淡忧伤,度过一个美丽中秋之夜。在塞纳河的悠悠水声中,我记起自己选择这条留学路的初心,虽然充满挑战但心无畏惧,略带孤勇的脸向着月光上扬:要变成一个更好的自己呀,加油!我们跨越山海在万里之外,就让月光捎回游子的满怀思念吧。
(寄自法国)
渥太华的中秋节
闫晓惠
中秋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全家团圆的日子。作为留学生,因身在海外,无法与家人共度佳节。我们在深深地思念着自己的小家之时,也在中秋时与同在加拿大渥太华的同胞们欢聚在一起,把彼此当做家人,互相致以节日的问候、进行学术与生活方面的交流。
中国驻加拿大大使馆对留学生照顾有加,近些年支持各个华人社会团体举办各类庆祝活动,使海外的中秋节丰富多彩。自2016年得到国家公派留学的资格后,我有幸每年都能与渥太华的国家公派留学人员一同欢度中秋节。每年中秋节,近百名来自于渥太华大学、卡尔顿大学等的国家公派留学人员欢聚一堂,共同欢度中秋佳节,并进行学术与生活交流。
每年中秋节活动的第一个环节都是固定的,即合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伴随着音乐高唱国歌,我十分感慨,不仅理解了海外华人的思乡之情,也感受到了祖国给予我们的强大支持。身在海外,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到,祖国就是我们共同的大家庭,我们由衷希望它能够更加繁荣昌盛、更加美好。
中秋节前后,正值新生入学。对新生来说,不仅会有来自中国驻加拿大大使馆教育处的老师和已在渥太华留学生活多年的学生学者们提出的贴心建议,也会收到中秋节和国庆节的双节祝福。
在渥太华,和中秋节相关的庆祝活动不少。这些活动让我们感受到了祖国的关怀,激发了大家的爱国热情与民族认同感,让我们真正地把同胞当家人、共同度过温馨快乐的中国节日,也促进了留学人员之间的交流与信任。
(寄自加拿大)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8年09月24日 第 08 版)
责编:汪梦唐
赞
踩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