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更品味丰收的味道!

2018-09-23 15:11:02来源:国家民委
字号:

    “秋分”的意思有二:

一是昼夜时间均等,太阳在这一天到达黄经180度,直射地球赤道,因此全球大部分地区这一天的24小时昼夜均分,各12小时。秋分过后,太阳直射点开始由赤道进入南半球,北半球开始昼短夜长,一天中白昼短于黑夜;北极附近也即将迎来一年中连续6个月的漫漫长夜与连续6个月不灭的星空。

二是气候由热转凉。按我国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开始的季节划分法,秋分日居秋季90天之中,平分了秋季。

今天,也是首个“中国农民丰收节”!我国很多少数民族都有庆祝丰收的节日,这为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积累了经验。一起了解一下。

畲族丰收节

畲族将农历八月十五称为丰收节。每逢这天,家家户户都要做糯米粑,来欢庆丰收,祭祀先祖。如今受汉族影响,畲族同胞也多开始吃送月月饼。到了晚上,家家户户也都团聚欢宴。

藏族望果节

望果节,是藏族农民欢庆丰收的节日,流行于西藏自治区的拉萨、日喀则、山南等地。“望”在藏语里意为“田地”,“果”为“转圆圈”,“望果节”即围绕丰收田野的歌舞。望果节一般在每年藏历七、八月间举行,具体日期随各地农事季节的变化而变化,一般在青稞黄熟以后、开镰收割的前两三天。

彝族火把节

火把节是彝族地区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举行,流行于云南、贵州、四川等彝族地区。白族、纳西族、基诺族、拉祜族等少数民族也过这一节日。火把节的由来虽有多种说法,但其本源均与火的自然崇拜有最直接的关系,它的目的是期望用火驱虫除害,保护庄稼生长。火把节期间,彝族各村寨都要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祭天地、祭火、祭祖先、驱除邪恶,祈求六畜兴旺、五谷丰登。

蒙古族那达慕大会

“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在蒙古族人民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那达慕”是蒙语的译音,意为“娱乐、游戏”。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壮的季节举行的“那达慕”大会,是人们为了庆祝丰收而举行的文体娱乐大会。“那达慕”大会上有惊险刺激的赛马、摔跤,令人赞赏的射箭,争强斗胜的棋艺,引人入胜的歌舞。赛马也是大会上重要的活动之一。

傈僳族收获节

农历九至十月,当稻谷、玉米开始收获时,傈僳族家家户户宰羊杀鸡,煮酒尝新,喜庆丰收。入夜,人们燃起篝火,聚集在村寨广场,饮酒高歌。老人弹琵琶、月琴,边唱边跳,讲述远古的历史;青年男女则围成圆圈跳集体舞,边跳边饮水酒,歌舞达旦,尽欢而散。

珞巴族昂德林节

昂德林节,珞巴语意为丰收节,是珞巴族传统节日,每年收割时节择日举行。临近节日,男人上山打猎,女人收取少许谷物,做熟后请村中老人尝鲜。节日期间全村男女们身穿盛装,从各家端出准备好的美酒,共享节日食品,全村男女唱歌跳舞,通宵达旦。

水族端节

水族端节,水语称为“借端”,是新年开端、辞旧迎新、庆贺丰收、祭祀祖先、聚会亲友的年节。端节在水历年终12月及新年正月期间过节,对应阴历八九月,正是桂花飘香,稻谷成熟时候。因此,端节可以说是水族的丰收节。

节日前夕,家家户户都要舂新米,酿新酒,缝新装,筹备各色食品、果品,以备祭祖待客之用。除夕夜,人们将铜鼓或大皮鼓悬于庭中,尽情敲击,以示辞旧迎新。初一凌晨,各家设素席祭祖,以鱼为至珍祭品(水族把鱼看作素菜),鱼包韭菜是传统的供馔。祭祖时除了有丰厚的食品,还要将锄犁和镰刀等生产工具摆上,借以启迪后裔继往开来,靠劳动去开拓幸福。

百川归海,多元一体,

中国农民丰收节

这一在国家层面

专门为农民设立的节日,

也使得中华传统文化因为时代内涵的赋予

而有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天高云淡的季节里,

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乡村,

欣赏美景、品尝美味,

体悟丰收的喜悦吧!



责编:刘金鹏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