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名驻村工作队员每周五天四夜工作在村;所有县级领导到帮扶一线解决实际问题;1.8万余户贫困户全力以赴苦干真干。盛夏时节,在平利县脱贫攻坚的战场上,干部群众合力攻坚促脱贫的场面随处可见。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平利县举全县之力下足“绣花”功,大力弘扬“三苦三真”精神,总体布局脱贫产业,全面实施“红黄绿督办清单”管理,截至去年底,该县共退出贫困村17个,5365户1.69万人实现脱贫。该县脱贫攻坚工作在2017年全省年度考核中获优秀等次。
“三苦三真”聚活力
母亲患绝症,不能在身旁尽孝;村民有事情,却在第一时间赶到……6月5日,在北京市举办的大型电视扶贫行动《决不掉队》第二季启动仪式上,平利县正阳镇张家坝村党支部书记张凤宝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
像张凤宝这样的党员,平利县还有很多。平利县委办派驻长安镇双杨村担任第一书记的卢深坤以村为家,为群众发展产业寻路子;县财政局干部胡奎已退居二线,虽身患重病,但他还是回村挑起村主任的担子,带领群众修路、盖房、架桥……苦帮真帮,这已经成为平利县扶贫干部的自觉行动。
2017年,平利县委书记郑小东到镇到村开展脱贫攻坚工作80余次,走遍了所有贫困村;县长陈伦富围绕脱贫攻坚日日督战,全面部署;其他县级领导与广大干部扎根在扶贫一线。各级领导苦抓真抓、干部苦帮真帮,群众纷纷苦干真干。兴隆镇汝河村五组贫困户刘作银,早年外出下煤窑挣钱,一场突发的事故让他失去了双腿。在包扶干部的帮助下,刘作银免费装了假肢,重拾生活信心。如今,他一边照顾病重的母亲和智障的哥哥,一边发展产业,向贫困宣战。
实干抓出产业链
最近,长安镇双杨村贫困户谢厚道又有了新想法。他打算在村里成立绞股蓝产业联盟,通过合作社形式,带动更多贫困群众脱贫。谢厚道的这一想法,得益于平利县实施的脱贫产业规划。
近年来,平利县因村制宜、长短结合,同步规划了137个贫困村的特色产业,并精准落实“一村一业一企”,确保村村有产业,户户有事干。
长安镇金沙河村5组贫困户黄朝新,一家6口人,生活极其贫困。随着脱贫攻坚战的全面打响,平利县组织县镇村干部对黄朝新进行综合评判,查找“病因”,并开出“良方”,由田珍茶业公司对其进行帮扶。如今,黄朝新种植绞股蓝5亩,发展烤烟40亩,年收入5万元左右。
为了让贫困群众搭上“脱贫快车”,平利县还把所有市场主体组织起来,通过责任落实、利益联结、考核评比、政策激励“四个强化”带动贫困户脱贫,并实行企业带动贫困户数量和效果与申报财政扶持项目资金、协调两权抵押贷款、安排扶贫支农再贷款、帮扶贫困户脱贫奖励“四挂钩”,调动市场主体积极性。目前,该县共落实215家市场经营主体帮扶1.12万户贫困户,一对一签订5年以上帮扶协议,不脱贫不脱钩。
据统计,去年以来,平利县累计投入财政资金4820万元,推进47个贫困村“三变”改革,按每户5000元量化折股支持壮大市场主体,带动贫困户每年分红增收300元,实现了市场主体发展、贫困户增收、集体经济壮大的“三赢”目标。
“红黄绿督办清单”促脱贫
今年3月,长安镇双杨村贫困户朱义国自主发展的绞股蓝产业园,由于受到霜害,受损严重,朱义国一度失去信心。得知这一情况后,驻村帮扶干部鼓励他坚定信心,并为他落实了具体帮扶举措。很快,在干部帮扶下,朱义国对受霜害的绞股蓝进行了补栽,1个月后,朱义国的绞股蓝产业园重新焕发出新绿。
朱义国的产业发展情况,也体现在双杨村的“红黄绿督办清单”上。日前,记者在双杨村“红黄绿督办清单”管理台账上看到,朱义国3月的“产业栏”标注是黄色,5月就已经转变为绿色。
平利县创造性地推出“红黄绿督办清单”制度,同时出台了《平利县脱贫攻坚工作“红黄绿”台账管理办法》,在“红黄绿督办清单”上,贫困户产业扶持、就业创业、生态补偿、搬迁建房、教育支持、医疗保障等各项脱贫指标落实情况一目了然,干部的帮扶和贫困户的脱贫过程均有记录。
郑小东介绍,“红黄绿督办清单”制度体现的是脱贫攻坚“工作务实、过程扎实、结果真实”,更直接反映干部帮扶效果。通过“清单”,可对脱贫攻坚工作进行追溯,随时了解干部的帮扶情况,促使干部在脱贫攻坚主战场下足“绣花”功。据悉,“红黄绿督办清单”制度不仅在平利县79个贫困村实现了全覆盖,而且也在平利县各部门的每月重点工作中推行实施,有力推进了全县精准脱贫攻坚进程。
责编:张振
赞
踩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