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良玲(左)同志在社区发放禁毒宣传资料。本人供图
“李浩(化名)身体不好,是独生子女,上面有两个60多岁的父母,下面有两个年幼的孩子,妻子先天残疾,他吸毒后,家里的顶梁柱就倒了,目前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没办法正常工作……”说起李浩的遭遇,符良玲的语气里满是心疼和担忧。
符良玲是海口市美兰区海甸街道禁毒办副主任,七年来,她甘做戒毒人员“娘家人”,用真诚爱心点亮吸毒人员回头路。
从“滚”到“请”
用爱融化冰冷的心
要想了解掌握戒毒(康复)人员的情况,走访无疑是最直接的途径和方法。
符良玲(右一)走访排查社区戒毒人员家庭。本人供图
“我们每天都会进行走访,了解戒毒人员的思想动态、健康状况、婚姻就业等等的情况,并将这些资料进行整理、评估、定案,制定有针对性的方案去帮助他们。”每天,符良玲和同事们的身影忙碌在社区户里,足迹遍布于大街小巷。
“滚!”
然而,通常情况下,走访工作的开展并没有那么顺利,符良玲经常会受到戒毒帮教人员的辱骂和驱赶。
符良玲认为,对毒品的认识不到位、法律意识淡薄是大部分吸毒人员误入歧途的重要原因,而一旦染上毒品并为旁人所知,吸毒人员便要承受来自家人和社会的异样眼光,“他们内心充满着矛盾和悲伤,不相信政府会真正关心他们,认为我们所做的工作都是形象工程。”
“戒毒人员对帮教有十分强烈的抗拒心理,觉得我们去家里找他是找茬。”符良玲坦言,刚开始受到如此辱骂、驱赶时,心里难免有些不是滋味,但是,她深知自己挽救的是一个家庭的幸福,不能轻言放弃。
因为毒品,阿翔的人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戒毒康复后,他不被信任,也没有待他以真心的朋友。带着吸毒的案底,没有一家单位愿意录取毫无一技之长的他,在三十而立的那段日子,他的人生暗无天日。
就在这时,符良玲敲响了阿翔家的大门。
面对着突如其来的好意,阿翔分不清是真还是假,他条件反射似的认为符良玲是来看他笑话的,甚至一度举起凳子要打她。
符良玲的心中划过一丝恐惧,但脸上却带着笑容,她劝说阿翔到社区接受帮教,但是,阿翔这座顽固的“冰山”还是把她请了出去。
在长达近十多次的登门造访后,阿翔那个被封锁起的冰冷的心,终于被慢慢融化,并愿意接受帮教。
康复后的阿翔找工作屡屡碰壁,符良玲就帮助他谋得一份保安的工作;阿翔遇到了喜欢的姑娘,符良玲教他如何坦诚交往……在符良玲的热心帮助下,阿翔事业、爱情都渐渐好了起来,日子过得越来越幸福。现在,阿翔已经把符良玲当做十分信任的亲人,并经常热情地邀请她到家里做客。
责编:武晓芸
赞
踩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