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创建让人民有更多获得感
每天早晨7点,家住河南许昌老城区的孙先生习惯骑着“小绿”(公共自行车)来到护城河边,加入“暴走”上班群。走累了,掏3元钱坐上“水上公交”,不到半小时就可以到达离家10多公里远的单位。
从缺水之城到“五湖四海畔三川,两环一水润莲城”,这得益于许昌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贯穿创建全过程。
漫步许昌街头,“环河一条路、沿河一片绿、依河一批景”。市区建成126个公园、游园和广场,全年常绿、四季有花。10万亩林海、90多万亩花木,“平原林海、天然氧吧”呼之欲出。目前,许昌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0.62%,是全国首个荣膺“国家森林城市”的地级市。
从“一处美”向“一片美”,从“环境美”向“生活美”,从“外在美”向“内涵美”,近年来,文明村镇创建突出美丽乡村建设的主题,让乡风民风、人居环境、文化生活美起来。各地在开展移风易俗、整治村容村貌、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等方面积极发力,让一个个村镇既有绿水青山的“颜值”,又有“金山银山”的价值。
从文明城市、文明村镇,到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向纵深发展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站在时代前沿、引领风气之先、充满生机活力,以扎实成效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以靓丽色彩描绘文明中国的壮美画卷。
餐馆里,“适量点餐、杜绝浪费”“文明用餐、节俭惜福”的标语随处可见;红白喜事中,“喜事廉办、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小事不办”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景区里,乱扔垃圾、乱刻乱画、折枝摇树的情况越来越少……
党的十八大以来,一系列文明社会风尚行动,大力普及了工作生活、社会交往、人际关系、公共场所等方面的文明礼仪规范,引导人们自觉遵守公共秩序和规则,建立起和谐清新人际关系。
这5年来,环境美了、人心暖了、快乐多了……精神文明建设事业走过的历程与取得的成就启示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受益者,更是参与者、推动者。
今年4月,中央文明委《关于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指导意见》公布。这是根据党中央的新部署、形势发展的新要求、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对今后一个时期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作出的宏观规划和战略部署,为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增添新动力、注入新活力。
图片说明:
① 10月11日,河北成安县向阳小学师生创作了以核心价值观等为主题的百余幅剪纸作品。
本报记者 史自强摄
② 8月22日,在安徽涡阳县西阳镇范蠡村,镇、村干部正在为村民葛子军家庭授予五星级文明户牌匾。
张延林摄(人民视觉)
③ 10月2日,福建东山县第二中学蓝源社团的环保志愿者在该县马銮湾收集垃圾。
新华社记者 宋为伟摄
本报记者 陆培法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7年10月17日 第 05 版)
责编:吴正丹、丁洋涛
赞
踩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