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文明为国家发展注入正能量

2017-10-17 08:35:49来源:海外网
字号:

  志愿服务凝聚公益正能量

  “手要摆成芭蕾的样子……”一个冬日的下午,胡同社区舞蹈室,63岁的社区文化志愿者秦根娣正在给社区居民上舞蹈课。一旁的音乐教室,71岁的张明度指挥着红巷民乐团排练,歌曲美妙动听。

  胡同社区的文化氛围是江苏张家港打造城市文明的一个缩影。2011年,张家港在全国率先探索网格化公共文化服务,全市分为1015个网格,均配备网格文化员。文化员按照当地的习俗组织文化活动,百姓从“观众”变为“演员”。

  在张家港市委书记朱立凡看来,深化文明城市创建,不仅要有“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恒心,还要有推陈出新的“巧劲”。“打造文化阵地,政府要摆脱政绩思维,更多地从市民角度出发、贴近百姓需求。”

  目前,张家港有14.5万名注册志愿者,占总人口的16%。张家港还在全国县级市中率先建立“礼遇十条”制度,从精神和物质层面给予志愿者嘉许,提升志愿服务的社会认同感。

  去年11月底,天津通过十三运组委会官网和天津志愿服务网启动了志愿者招募工作,经过几个月的笔试、面试、心理测试等选拔考核活动,1.7万名志愿者脱颖而出。带着光荣的使命感与强烈的责任感,这些志愿者忙碌在各自岗位上。志愿者鲁雯说:“我希望用我的微笑和服务,让每一位来到天津的运动员感受天津的温暖,让他们能够在赛场上发挥最好水平。”

  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党的十八大以来,《关于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的意见》《关于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的意见》《志愿服务条例》等陆续出台,进一步推动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发展。各地通过为志愿者提供保险服务、建立“爱心兑换”“时间银行”机制等举措,守护爱心,让爱“循环”。

  在服务社会治理方面,有的街道社区将志愿者按各自特长和志趣组成团队,促进街道公共事务“自治共治”一起来、“自转公转”一起转;全国百支文化助盲志愿服务团队为盲人朋友在康复、教育、社会参与等方面提供更多服务和支持……

  党员志愿者是戴着党徽的“活雷锋”。文化志愿者活跃在各类公共文化服务阵地上;巾帼志愿服务“立足社区、面向家庭、见诸日常、细致入微”;青年志愿服务书写“最公益,最青春”的风采;老年志愿服务者发挥余热、老有所为。

责编:吴正丹、丁洋涛

  •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