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南京7月7日消息 作为长江三角洲的重要省份,江苏拥有包括南京港、张家港、太仓港等大型港口。随着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江苏沿海开发等国家战略的实施,江苏重点优化港口功能布局和推进沿江港口资源整合。7月3—5日,“共舞长江经济带——探访长江经济带区域协同生态发展之路”网络主题活动媒体记者来到江苏,探访南京港等深化港口一体化改革之路。
南京港打造“中亚、中欧班列”黄金干线
2016年7月,随着12.5米长江深水航道建设延伸至南京港,“从江港变身海港”,南京港迎来发展新契机。
南京港地处长江与东部沿海“T”型经济发展战略带结合部,具有承启东西、贯通南北的区位优势。近年来,南京港倾力打造“中亚、中欧班列”黄金干线,南京港铁水联运“零公里--无缝对接”比较优势凸现,通过南京发往中亚的集装箱量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年均增幅达到了300%以上。
作为长江中下游地区唯一实现水铁联运无缝对接的港口,南京港能够快速地将京津冀、两广、江浙沪等沿海各地货物发往中亚及欧洲等国。7月4日,媒体记者一行来到南京港,南京港(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联宏向记者介绍,“‘南京-中亚’铁路集装箱班列2017年1-5月完成36列1804车(3608TEU)的发运,是2014年总发运量的3.5倍”。由于减少了陆运铁路和水路直接短驳成本,水运上减少了中间港;同时,相对于其他国际物流方式,南京港发往中亚、俄罗斯等地货物可节省5—10天,区位优势非常明显。
据了解,2014年起南京港集团与长江下游七家港口企业共同发起建立协调例会制度,确立长江经济带港航企业区域合作快速联动机制。南京港通过对接长江上游省市和东部海港合作推动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建设,持续加大环保投入力度向绿色循环、低碳环保方式转变,推动长江经济带协同生态发展。
南京港一角(央广网记者 陈涛 摄)
张家港保税区全力打造汽车产业链
经过20多年发展积累,张家港已成为长江流域重要的国际资本承载区、现代产业集聚地和大宗商品集散中心。
张家港保税港区汽车整车进口口岸位于长三角经济圈腹地,是江苏省唯一的汽车整车进口口岸,经过4年多的建设运营,已累计完成进出口整车约6.5万台,完成注册企业200余家,完成注册资本约53亿元,完成销售近200亿元,成为全国汽车口岸中综合发展业态较好的口岸之一。
7月5日,记者走进张家港保税区,看到一排停放整齐的崭新汽车。保税区汽车整车进口口岸副总经理韩侦风向记者介绍,“保税区目前拥有10万平方米汽车堆场,一次性可停放5000台汽车;码头西拓工程已启动,届时可满足年进出口整车10万台。”
除了建设汽车码头,张家港保税区着力打造一条路服务。重点打造进口汽车改装基地、已吸引约10个进口汽车改装项目落户,全部投产运营后预计年改装产值近20亿元,改装数量超2000台。同时,口岸建成三条进口汽车法检线,目前已完成约15000台整车检测,年检测能力10万台。配套进口车上牌服务中心,截至目前已累计上牌约11000台;配套专业公司提供PDI检测、车辆改装、维修、保养等一系列售后保障。
张家港保税港区汽车整车进口口岸
“沪太通”物流新模式启用 简化成本提高通关效率
太仓港曾被喻为“天下第一港”,是郑和七下西洋起锚地。经过近年来的发展,太仓港已成为支撑江苏和长江沿线经济发展的重要进出口门户。
为解决航运要素资源无法进入太仓港的制约瓶颈,太仓港与上海港协商建立沪太“两点合一”的通关通检模式。“沪太通”模式于2015年6月份正式启动,实施两年来取得了明显成效,吸引更多苏南地区远洋集装箱由陆路直运洋山港改从太仓港中转洋山港出运。太仓港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截至2017年5月,‘沪太通’模式共办理出口5262标箱,2017年1-5月共验放1539标箱,较去年同期上涨2.8倍。”全球最大的货运代理公司之一、世界上最大的无船承运人——瑞士德迅集团对“沪太通”模式兴趣浓厚,已和江苏太仓港口管理委员会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
太仓港综合保税区(央广网记者 陈涛 摄)
据了解,太仓港采用“沪太通”模式后具有三大竞争优势。一是出口手续大幅简化,货物抵达太仓便视为抵达上海,货物在太仓放行后便可直接运往洋山港,在洋山港换装国际航行船舶运往国外;二是通关时间大幅压缩,上午代理申报后可直接放行,下午便可装船到洋山换大船,能够节约大量时间;三是物流成本大幅降低,货物放行后可直接通过两港之间“穿梭巴士”通过水运运往上海装船离境,经测算,弃陆改水后每标箱货物可以节省200-400元/标箱。“沪太通”运行以来,累计为企业节省费用超过100万元。
“沪太通”模式的顺利开展,强化了沪太两地经贸往来和商贸物流联系,有力促进了太仓港建设上海航运中心重要北翼、参与上海航运中心分工。(记者陈涛)
责编:李方及
赞
踩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