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作为中国提出的重要倡议,自始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近3年来,我国与相关国家不断创新合作模式,为共建“一带一路”作出巨大努力,全方位推进有关国家双边和区域合作,在贸易投资等领域上取得丰硕成果。然而,近日英媒却提出一带一路可能成为“单行道”。海外网(m.haiwainet.cn)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张德勇对此撰文分析。
-------------------------------------------------------
本月14日至15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在这两天时间里,29位外国元首、政府首脑及联合国秘书长等3位重要国际组织负责人,以及130个国家的代表和70多个国际组织负责人,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领导人圆桌峰会等活动。这次高峰论坛,是习近平主席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重大合作倡议以来,中国就此召开的规格最高的国际会议,也是全球化面临新挑战背景下各方共谋合作发展新路径的一次重要国际会议,因此备受关注。
淡定
“一带一路”重大合作倡议从构想到现实,从顶层设计到项目落实,短短几年时间,成果已初显,越来越得到相关国家的积极响应和参与,取得了一批重要的早期收获成果。
当然,面对“一带一路”的红火景象,免不了存在某些质疑之声。比如,“一带一路”恐面临“单行道”风险,认为“中国对市场的限制以及制度障碍使想与中国做生意的欧洲国家感到受到限制,导致中国对外投资和出口远远高于海外对中国的投资和进口”等。这种质疑之声,归根结底,就是怀疑“一带一路”是否行得通。
当世界经济在2008年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复苏乏力之际,中国不失时机地提出“一带一路”重大合作倡议,而且进展快于预期,一批有影响力的标志性项目逐步落地,有力配合了相关国家各自的经济发展规划,正成为深受关注和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
眼见“一带一路”正在延伸、正在成长,有一些质疑之声也在所难免。这起码说明我们的“一带一路”已愈来愈引起各方的密切注意,已经或正在纳入相关国家的决策视野。对此,我们大可不必用“酸葡萄心理”或“羡慕嫉妒恨”去形容这些质疑,而是保持一颗平常心,从容淡定,用“一带一路”一步一个脚印的实实在在的成果去回应这些质疑。
共赢
这次论坛的主题是“加强国际合作,共建‘一带一路’,实现共赢发展”,突出了“共赢”二字。其实,“共赢”也就精确地概括了“一带一路”重大合作倡议的理念。
在世界经济版图中,就总体经济规模而言,中国已具有举足轻重的角色。经济实力的增加,使中国从过去的“引进来”向“引进来”与“走出去”转变。近几年,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增长迅速,给世人留下深刻印象。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因此将有新的增长。这将是一种趋势。
同时,正如“一带一路”所体现的“共赢”那样,“一带一路”的畅通,不仅仅带动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增长,也会创造更多的投资机会,相应带动海外对中国投资的增长。“一带一路”合作的国家,无论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经济体和国家,潜力巨大的中国市场,会给这些经济体和国家的投资者带来各种投资机会。这也将是一种趋势。
中国正在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振兴实体经济,实施《中国制造2025》计划,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和高科技产业领域,都需要发达国家的资金和技术,补上中国在核心技术、重要装备乃至关键部件上短板,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即便是发展中国家,在“一带一路”建设的推动下,随着其经济实力的增强,优势互补,自然也会在中国找到合适的投资机会。
措施
当前世界经济面临增长乏力的情形,不是一国或某几个国家就能单独扭转的,而是需要广泛的“朋友圈”进行多方的密切合作。在这方面,“一带一路”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商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一带一路”国家对华投资新设立企业781家,同比增长40%,实际投入外资金额84.5亿元。
由于受经济发展不平衡、地域政治、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影响,“一路一带”也会面临不少的挑战,具体项目的落地与运营,要经受如何正常持续下去的考验。从这个意义上,我们不妨泰然地将上述质疑当作一种预警,需要各方将顶层设计与可行的操作方案结合起来,按照市场规则去推动、去经营,将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乃至全球经济合作架构落到实处。
为了更好地吸引外资,中国一直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比如大力推进自贸区建设、统一内外资法律法规、实行外资领域“放管服”改革等,不断优化投资环境、优化外资产业结构、优化外资区域布局,创造适宜的营商环境。特别是在这次高峰论坛期间,中国将同30多个国家签署经贸合作协议,同有关国家协商自由贸易协定,促进同各相关国家贸易和投资便利化;此外,中国将从2018年起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等。
“一带一路”搭建起了双向投资的平台,在中国不断改善投资环境的同时,也需要海外,尤其是发达国家,及时调整心态,消除疑虑,以全球化进程中的合作者的角色,加强中外彼此间合作,挖掘并不断扩大利益切合点,共商共建符合各方发展需要的投资规则,藉此扩大对华投资规模。这样,才能抓住“一带一路”机遇,不断扩大双向投资规模,避免“单行道”风险。
(张德勇,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海外网特约评论员)
本文系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海外视野,中国立场,登陆人民日报海外版官网——海外网或“海客”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
责编:丁洋涛、海客
赞
踩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