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晚提出“一带一路”复兴,却为何最成功

2017-05-14 09:23:15来源:海外网
字号:
摘要:“一带一路”不是简单地复兴古丝绸之路,而是激活共同的历史记忆,复兴它的精神——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

4.jpg

图源:新华网

2016年6月,习近平主席在乌兹别克斯坦最高会议立法院演讲时用“东方智慧”描述“一带一路”倡议。29位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1500多名中外嘉宾为了和平与发展,聚首北京,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一带一路”倡议为什么收到如此热烈的反响?海外网(m.haiwainet.cn)邀请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义桅为我们从历史与文化角度解读“一带一路”。

---------------------------------

“一带一路”提出来之后,激活了各国丝绸之路的历史记忆,唤醒了沉寂已久的丝路辉煌。

“丝绸之路”这个概念是1877年由德国人李希霍芬提出来的。1871年,德意志统一后为了争取“阳光下的地盘”,派李希霍芬到中国来考察,实际上是抢夺铁路经营权。几年以后,李希霍芬感觉到东西方之间有很多的交流之路,有茶叶的、丝绸的、瓷器的、香料的等,1877年他统称为“丝绸之路”。这个理论是为了帝国主义扩张服务的,是为德国寻找欧亚地盘服务的。所以,这个概念我们没有用。

李希霍芬有个学生叫斯文·赫定,后来还专门写了一本书,就叫《丝绸之路》,书里是这么说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条交通干线(丝绸之路)是穿越整个旧世界的最长的路。从文化-历史的观点看,这是联结地球上存在过的各民族和各大陆的最重要的纽带。中国政府如能使丝绸之路重新复苏,并使用现代交通手段,必将对人类有所贡献,同时也为自己树起一座丰碑。”

近代以来许多国家都提出过丝绸之路复兴计划。2010年欧盟提出“新丝绸之路计划”,建立从海参崴到里斯本的欧亚自由贸易区;2011年,美国提出“新丝绸之路战略”,解决从阿富汗撤军后中亚地区安全问题。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是最晚提出复兴古代丝绸之路的了,但是影响是任何其他国家的丝路复兴计划不能比的。“一带一路”不是简单地复兴古丝绸之路,而是激活共同的历史记忆,复兴它的精神——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

2.jpg

图源:求是网

走符合自身国情发展的道路

欧洲传教士盖群英在漫长的丝绸之路旅程中描绘到:“宽而深的车辙分分合合,犹如江面上的涡流。在这条路上,无数人走过了几千年,形成了一条永不止息的生命之流……”

1453年,奥斯曼帝国崛起,把东西方贸易文化交流的桥梁切断了(史称“奥斯曼之墙”),欧洲人被迫走向海洋,从而改变了整个世界格局,变成了西方中心的时代,海洋主导的世界。

丝绸之路断了以后,很多国家都想恢复。因为欧亚大陆内陆国家物流成本非常高,根本竞争不过海上。不打通丝绸之路,内陆与沿海地区的发展差距就难以消除。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们先后提出了东西文明对话、欧亚大陆桥的概念。第一个欧亚大陆桥是从海参崴到鹿特丹,第二个是连云港到鹿特丹,第三个是从昆明到鹿特丹。这些理想因为“一带一路”而全部实现,而且是超越实现,今天中国有25个城市建立了各种各样的欧亚快线。其他国家也有一些复兴丝绸之路的想法,包括日本、美国等。中国最晚提出丝绸之路复兴计划,但却是最成功的。

因此,“一带一路”不仅激活各国丝绸之路的历史记忆,更展示了三十余年中国改革开放的吸引力和五千年文明的魅力。“一带一路”不是一条路,也不是一条带,是很多条,既有中国文化又有中国特色的发展模式,越来越对别的国家产生吸引力,具有国际意义、世界意义。“一带一路”最重要的意义就是鼓励各个国家要走符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

3.jpg

图源:中新网

解决世界的问题,任重而道远

为什么“一带一路”提出三年多能够激起这么大的反响?第一个感谢秦始皇,公元前221年“书同文,车同轨”。第二个感谢毛主席,新中国建立了一个独立完整的国防工业体系。按照联合国统计,59门大工业体系和130多门自工业体系,590多门小工业体系只有一个国家全部具有,这个国家就是中国。中国可以生产从卫星到味精,从火箭到火柴,所有东西。但我们千万不要妄自菲薄,关键是独立自主,国防工业体系独立自主。

“一带一路”不仅要解决中国的问题,还要解决世界的问题。现在整个世界面临三大问题:贫困问题,贫富差距问题和治理的问题。非洲人说贫困是人类的公敌,我们讲盗贼出于贫穷。很多地方落后,冲突对抗也是因为贫困和贫富差距造成的。现在我们陆海连通,东西互济,就是要解决人类面临的这样一些普遍的难题。

比如,习近平主席在前年在联合国总部提出了一个叫做“智能电网、特高压电网和清洁能源”三位一体的模式。整个世界上13亿人没有电,要用上电,那就需要煤和油发电,一定会碳排放。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怎么办?中国人摸索出了一个办法:“西电东送、北电南供、水火互济、风光互补、跨国互联”。外国人他不可能跟你搞统筹协调,他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从思想层面说,“一带一路”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彻底告别近代,走出西方,正在纠偏近代西方主导的海洋型全球化导致的内陆国家和地区文明衰落,倡导包容性全球化。“一带一路”是中国作为工业文明代表提出的人类工业化进程,承接工业化、现代化、全球化从欧洲到美国、再到亚洲(四小龙、四小虎、中国),接着从中国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第三波,实现欧亚大陆的持久和平与共同发展。工业化是民主化的前提,基础设施、能源又是工业化的前提,“一带一路”为此强调基础设施、能源的互联互通,推进世界的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因此它超越文化-贸易交流,也超越欧亚地区,具有全球化、全球治理的关怀,超越文化交流,倡导民心相通,实现国内和解、地区稳定和世界和平。

总之,“一带一路”基于历史又超越历史,对阿富汗这样的国家现在是“走出历史”。“一带一路”要让阿富汗摆脱历史,不再成为近代以来的“帝国坟墓”、政治博弈场。所以,“一带一路”将从原来的复兴丝路精神到引领未来,从赶超逻辑到弯道超车,从工业化的梯度产业转移的规模化追求转为新工业革命的创新。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回归世界整体性,任重而道远。

(王义桅,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海外网专栏作者)

本文系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海外视野,中国立场,登陆人民日报海外版官网——海外网或“海客”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

qrcode_for_gh_171d8cb8e220_258.jpg

责编:丁洋涛、海客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