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船事故获救游客:男人折返救亲人 最后都消失了

2016-06-07 04:43:31来源:央视网
字号:

接下来我们看一下这艘船的这种状况,还是可以分析出一些情况的。你看这个双龙号它是双层的,船长13.1米,船宽3.2米,不大的船。然后建造时间是2001年的8月1日,行驶时间15年,因为今年2016年,使用期限是30年,也就是说它并没有超期服役,其实离使用期限还有15年的时间。再来看,载客的人数是40人,但是事发当时的载客只有18人,也就是说远远不到超载的这种状况。现在的伤亡情况是2人死亡,13人失踪,3人受伤,刚才我介绍了一家三口就占了4家,还有一对母女,另外,还有王先生,另外还有操作船的这样的一个人。好了,刚才节目一开始的时候也介绍了,虽然这个事情是在周六发生的,但是搜救的机器人是今天从上海到达的广元,另外操纵这个机器人的工程师,也是从天津到达了广元,搜救刚刚开始,在持续的这一天的时间里头。接下来我们就连线一直在现场进行报道的本台的记者张力,张力你好。

本台记者 张力:

岩松你好。

评论员:

因为刚才我也给观众朋友介绍了一下,虽然是前天发生的情况,但是这个机器人今天到,然后工程师也是今天到,现在搜救是否已经全面开展了?

张力:

现在这个正式的打涝的还没有完全地开始,现在目前进行的工作,据我们了解是一个水上的搜救平台的搭建,以及我们水下的水下机器人的一个安装一个测试的工作,包括和我们的水下机器一起配合作业的一个卷扬机的一个安装的工作。那么刚刚我们也是跟救援的人员,从救援人员当中了解到,我们可以看一下,通过救援人员给我的描述,我们也是在他们的指导下,就做了一个这样一个简易的示意图,我们来看一下。因为在现场,参与救援的船只都是非常小、非常狭窄的,那么这些船只都是无法去承载一些像水下机器人,像卷扬机这样一些专业的、重型的设备,那么也无法去承载更多的工作人员在上面进行操作。所以说,在今天上午的时候,救援人员从距离事发现场7公里的另外一个码头,是调集的两艘渡船,那么一艘渡船它的平面的面积是80平米,两艘渡船中间刚才我们打探了一下,是用钢板把两艘渡船焊接起来,也就是说在这个接近于160平米左右的平面上进行一个作业。那么我们的这些个比如说我们的卷扬机,还有我们的水下机器人,就是在这个平面上进行操作的。刚才我也看了一下水下的机器人,它是长大概是1米,宽是70公分,高是60公分,它是红色的,从外表看它很像章一个普通的发电机。那么我们也有另外一组记者,也是在救援船上进行拍摄,可惜因为时间实在是来不及,没有赶回来,所以我们在这一档直播当中可能我们看不到水下机器人的画面。那么救援人员告诉我们,这个水下机器人,它可以下潜到水下1000米的位置,而且它这个水下机器人是带着电缆下去的,也就是说它可以持续地有一个能源的供应,肆意说也是不受时间限制的。那么水下机器人下水要做什么呢?首先要再继续打探这个船的位置。之前我们了解到,这个船是几乎是垂直于,立于这个湖底的,那么它的位置是在水底60米到75米之间,就是上下15米浮动这个距离,而且随着湖底它有一个水流的一个作用,它会不断地发生漂移。据我们了解,这个船是在往东漂移,因为白龙湖水库它其实是个库区,它的水是往东在流动的。那么这个机器人要带着钢缆,我们了解到是26毫米粗的,直径为26毫米粗的钢缆下潜到船的位置,通过水下机器人把钢缆或者是勾上,或者是捆绑在船上,然后再通过我们的卷扬机一点一点地给它卷上来,让这个船起到一个整体的打捞这样一个效果。我们在现场了解到的情况就是这样的。

评论员:

好,非常感谢张力从现场给我们带来的报道。好了,这是一个搜救从今天要开始,其实相应的来说是搭建相关的平台,而且机器以及相关的人在进行到位。接下来就看整个是否,比如说运气会比较好,天气支持的状况如何,另外是不是能够第一时间就能够到达现场,另外在操作上的时候,能够很好地捆绑上沉船,然后迅速地把它打捞上来。也许我们会期待奇迹,虽然它很难。好了,接下来我们继续关注这个船在发生突发的天气变化之后,为什么会沉没,我们相关的应急救助等等等等,为什么没在这艘船所起作用,我们该思考一些什么。继续关注。

解说:

五名成年人,四名儿童,坐在游船上的他们,轻松攀谈,这是网上传出来的游客在出事前所拍摄的照片。据了解,事发前的“双龙号”游船上,五个家庭和一个单人,不管是成人和孩子,都没有穿救生衣。

幸存者 王明星:

他们还是有点意识,喊他们把救生衣穿上,因为是小孩,后面因为那天中午比较热,耍热了之后就把救生衣脱了,(后来)一下船就翻过来了。

解说:

在失踪的人员中,还有“双龙号”的船长周丕强夫妇和他们的4岁儿子,22岁的女儿由于留在了家中,躲过了这一劫难。

周丕强的弟弟 周丕东:

还有一个70多岁的老人(母亲),现在他的女儿,她说一分钱没有了,我当兄弟的看到这两个人,心情能平静的了吗?

解说:

周丕强,今年五十岁,这个名字也印刻在“双龙号”上,他是这艘出事游轮的负责人。从1997年开始,他和弟弟周丕东就开始在白龙湖开船。

周丕强的弟弟 周丕东:

都有驾驶证。没驾驶证不得允许开船的吧。我开我的船,每个人都有救生衣,坐的凳子上都有救生衣,他不穿的话就放在他面前,我们上船必须让把救生衣穿上。

解说:

事发当天,周丕东的游船也行驶在白龙湖景区沙洲附近,距离哥哥周丕强驾驶的游船,大约二三十公里。

周丕强的弟弟 周丕东:

我们开船的人必须在驾驶船,掌握游客,必须让游客不能乱动。大概有人给我打电话说,渔船出了事,有人告诉我,大概三点多钟。

解说:

周丕强的游船,负责小三峡景区的行程,往返一次大约两个小时。而根据游客的照片显示,当时仍是天气晴朗,湖面风平浪静。

白龙湖景区游船船长 曹树强:

当时天气预报没风啊,预报的时候18度到28度,20度到28度。有天气预报,气象局都跟我们发,我们手机上都有,没有跟我们发黄色预警。天气预报也说没有风。

四川广元白龙湖景区兴顺号游船船长 丁长清:

从变天到吹风,我感觉时间很短,大概也就一二十分钟,天上突然暗了,亮点多,天变了。

解说:

据了解,6月4日下午两点,广元市气象局发布了雷电黄色预警,称利州区等地在6小时内可能发生雷电活动,提示防范雷电、短时阵性大风、短时强降水及冰雹等强对流天气的影响。白龙湖景区的工作人员,在收到黄色预警后,海事部门及时通知停止出船,但“双龙”号在此前已经出船。

船长 曹树强:

市海事局,区海事处,都给我打电话了,就是起风,我刚刚把船停好,就给我打电话询问我的事,询问我在哪儿湖面上还有什么船,还有几只。

解说:

根据曹树强的介绍, “双龙号”距离自己最近的时候只有两三公里,令他想不到的是,在14:40分左右,双龙号就这样沉没了。

评论员:

也有老游船人来介绍说白龙湖景区的天气像小孩的脸,有的时候一天三变,其实这次所遭受的这种情况,就与这个天突然变脸,而且很短时间的这种变脸紧密相关。但另一方面你就要去思考的是,那我们整个的应急预警究竟是什么样。在通过刚才的短片中你能看到这样的内容,其实在事发当天,发布了天气预警之后,广元市区两级海事部门电话通知了船长,这是现在当然接受采访的其他船的船长说的,要求停止出船,景区打电话询问行驶情况。那么究竟跟出事的双龙号是进行怎样的这种沟通的?是否之后又有强行地希望他们能够收船,这样的一种指令,现在调查组已经成立了,正在调查的过程中,我们也等待这样一个调查的结果。好,接下来我们要连线华侨大学旅游安全研究院的副院长谢朝武。谢院长,首先要问一下这个情况,在进行这方面的这种调查,尤其在这种景区内它船又不是很大的情况下的时候,我们重点要调查哪些内容?

华侨大学旅游安全研究院副院长 谢朝武:

一般来讲,一个安全事故的发生,我们可以从四个层面去寻找它的风险的成因。那么第一个层面的风险是环境风险,比如有没有突发的气象因素,或者地质地貌条件比较恶劣。那么这个案例是刚好融合了两种环境风险因素,一个是大这个气象环境,一个是水体这种特殊的旅游空间。那么前者可能是导致事故的主要的成因,后者是事故条件下,致死率比较高的一个环境空间。那么第二个层面的风险是设施设备的风险,游船是需要合法检验证书和海事部门登记注册的一种特殊的设备,由于航行在水面这种特殊的环境空间,因此它需要具备抵抗风浪这种风险环境的能力。在这个案例当中由于突发大风卷起的浪潮比较高,这可能超过了双龙号的抵抗能力,因此导致船体的起覆。那除了这种船体这种整体设备之外,还有就是游客身上的防护装备够不够,比如说救生衣,那目前媒体比较关注的是,事发的船上的游客好像没有船救生衣,这也可能是导致这起事故游客死亡率比较高的一个重要原因。那么第三个层面的风险是人员风险,比如船上的操作人员有没有正确地驾驶船只,在风险条件下有没有正确的进行应急和应对,游客有没有遵守安全的规定,有没有主动配合游船的要求,穿戴救生衣,这个都是人员层面的风险。第四个层面的。

评论员:

好,您说第四个,简单的。

谢朝武:

第四个层面的风险就是管理风险,也就是景区和管理部门在接到预警之后,有没有做出应急的响应。那么从目前的新闻材料来看,气象部门发出这个预警之后,海事部门是有要求景区立即停船的,景区也做出了立即的响应。从目前的事实来看,应该说景区和监管部门,还是做出了适当的应急的响应。

评论员:

但是究竟跟这个出了事的这艘船整个勾兑的状况是否带有一种强行的这种指令,这还需要调查组的进一步的调查。另外,其实据获救的王先生去透露,之所以,开始是船了救生衣的,后来觉得热又把它脱掉了,带有某些乘客的这种自主的行为。而且你透过这18个人也能看到,恐怕在驾驶船对整个游客的这种管理,尤其救生衣的强制性,也许刚开始是进行提醒了,后来可能就当游客脱掉的时候,你有的时候可能也没辙。接下来我们要继续去关注的时候是,出事一定是出乎了我们的这种预料的,天气变化或者航道或者机械等等,因此应急就是要非常规下如何去保障安全,在一点上我们还有哪些值得反思的地方?

责编:侯兴川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