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持续成为世界经济引擎

——外国专家学者看好中国经济发展前景

2022-03-02 08:21:53来源:人民日报
生成海报
字号:

2月23日,江苏省海安市腾昱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人们正开足马力赶制出口到欧洲和日本的口罩。
  翟慧勇摄(人民视觉)

2月23日,在安徽省马鞍山市经开区雨甜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中外医疗器械技术专家在检测新开发的右心室量化分析系统设备。
  王文生摄(人民视觉)

2月7日,江西省新余市赣锋锂电动力及储能电池生产线上,智能机器人手臂正在转运电芯。
  赵春亮摄(人民视觉)

成都大运会主体育场东安湖体育公园。
  杨 飞摄(人民视觉)

过去一年,中国经济增速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排名第一。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各国和国际组织专家学者认为,中国不断做强经济基础,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在风险面前表现出强大的韧性和灵活性。中国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将有利于经济社会实现长期健康稳定发展,对世界经济增长的稳定器和动力源作用更加明显

为全球共同繁荣带来新机遇

柯睿智

2021年中国经济增速达到8.1%,这一数据反映出中国经济的强劲韧性以及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的政策有效性。中国政府实施严格的防疫措施,不断提高公共卫生水平,有效控制病毒传播,为经济稳定复苏提供了保障。据相关机构预测,中国2022年经济增速有望持续稳定增长。中国经济增长也推动整个东亚地区在后疫情时期快速复苏,成为全球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

中国经济的强劲复苏反映出顶层战略设计的有效性和公共政策的长期务实性。这集中体现在中国对产业政策的重视程度上,采取了包括增加出口商品国产化比重、强化科技创新实力以及增强内生动力以降低外部不稳定因素冲击等一系列政策。据统计,2021年中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6%,全社会研发投入比上年增长14.2%,这些数据背后的趋势将对中国经济未来实现可持续增长发挥重要作用。

随着工业化初期发展红利的逐渐消失,一些发展中国家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对此,中国“十四五”规划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为实现国家工业现代化制定了更高目标,通过发展战略以及相应产业政策,推动高端制造、绿色科技以及高附加值服务业等多个领域协调发展,并在集成电路、机器人、航空航天以及新能源汽车等关键产业取得技术突破,实现经济发展模式的结构性变革。

为达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来降低经济发展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度,包括加大对风能和太阳能等清洁能源项目的投资,加快推动电动汽车领域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中国政府还有计划地帮助传统能源领域的劳动力适应经济转型。据统计,在过去20年间,中国的能源使用效率不断提升,2021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上年下降2.7%。预计未来10年,中国将为全球实现应对气候变化目标作出更大贡献。

当前,全球经济复苏仍存在不确定性,经过40多年高速增长的中国经济也面临可持续发展的新挑战,中国政府正采取措施积极应对。未来,更有效地让发展成果惠及每一个地区、每一个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将进一步激发中国经济潜力。

作为发展中国家代表,中国对于推动南南合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疫情导致的危机中,很多发展中国家可能面临失去的10年,加强南南合作的意义更加重大。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以及全球发展倡议,将为全球共同繁荣带来新机遇。

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强调,坚持将发展作为核心,进一步推动全球贸易和金融体系的改革,以获得各国的有效支持。近年来,中国经济占全球比重进一步提升,全球影响力不断扩大,中国的声音和领导力将有效推动国际经济治理体系的改革。

(作者为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全球化和发展战略司司长,记者郑彬采访整理)

稳步推进高质量发展

郝福满

我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研究中国。那时,中国还是一个低收入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不到现在的1/10,许多人生活在国际贫困线以下,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不到30%。几十年过去,中国人民摆脱了绝对贫困,人口素质显著提高,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接近65%,生活水平发生巨大变化,努力向高收入国家行列迈进。

中国正稳步推进高质量发展。中国在教育和研发方面的投入预示着未来的美好前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大幅提高,为中国在研发方面取得长足进步提供了人才基础。研发支出不断增加,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约为2.5%。中国科研人员在发表高质量论文和申请专利方面的排名也在攀升,尤其在人工智能等领域。中国在“十四五”规划中提出制定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行动方案,进一步对基础科学研究的投入和评价机制进行改革,这将有助于中国研发取得更大进步。

尽管面临保护主义抬头的压力,中国仍然坚持与世界融合,在新冠肺炎疫情给各国制造和出口造成冲击的情况下,为世界经济稳定作出积极贡献。今年,中国加入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正式生效,这是世界上最大的自贸协定。此外,中国还在申请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这一协定在劳工规则、环境标准和数据流动等方面设定了高标准。

2021年,中国经济增长势头强劲。同时,中国正努力扩大内需,鼓励创新型中小企业提高生产率。随着中国经济持续恢复,今年更为温和的增长预期符合中国的长期增长潜力。不久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稳中求进的措施,将对中国经济2022年的高质量发展形成有力支持。一些新增长点的培育、对新能源和5G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将带来新希望。中国还进一步推动财政体制改革,这将有利于加强自动稳定器作用,并支持更多社会支出。

(作者为世界银行中国局前局长、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记者刘慧采访整理)

投资中国的动力将保持强劲势头

杰夫·斯蒂格尔

2021年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经济带来诸多困难,中国经济表现良好殊为不易。

回顾过去,中国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动力很多,包括4个方面:出口与内需、外商投资、充足的劳动力以及供应链的全球化。加入世贸组织以来,通过大幅降低关税和开放市场,中国的出口快速增长,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中国正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着力扩大内需对中国经济至关重要。现在,中国的内需正变得强劲,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随着民众收入的提高,外资企业看到一个巨大且快速增长的中国市场,希望在中国生产,并更加接近中国消费者以更好地了解其需求与偏好,投资中国的动力将保持强劲势头。

在疫情发生前的10年里,我每年都会到中国去。一个明显的感受是,中国人说英语时变得更加自如,许多大学生和年轻企业家英语流利,这让他们在世界各地开展业务更加顺畅。在许多城市,人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城市轨道交通既减缓了交通压力,也减少了污染,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空气质量较过去有了很大的改善。中国的农村地区蕴藏着经济增长的巨大潜力,如何实现这一增长是一个巨大挑战。中国正继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在农村地区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改善基础设施,提供教育和劳动力培训。

对世界来说,中国经济的稳定和增长越来越重要。创新是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随着工资水平上升,企业必须在开发和使用技术方面更具创新性。现在,中国政府与企业在研发方面投入了更多的资金。这些努力将带来更加多元化的经济与更高的工资水平,并推动中国的出口结构转向附加值更高的商品和服务。中国提出要实施科技体制改革三年行动方案等政策,引导分散的企业研发向重点领域发力。而作为创新的前提,教育在中国受到政府与家长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这些条件都给中国的创新带来巨大潜力。

(作者为美国韦伯州立大学商学院前院长、经济学教授,记者李志伟采访整理)

科学理念引领经济行稳致远

亚历山大·菲格雷多

2021年中国经济取得了令世界振奋的成绩: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8.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1.2万美元,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5.4%,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21.4%……在“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中国国内循环畅通稳定,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走上一条空前的现代化发展道路。中国人民的创造力、市场的体量、政策的科学有效等都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这些因素能够充分发挥作用的关键在于制度优势,即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五年规划是很好的例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中国共产党对经济发展统筹规划、制定蓝图,确保现代化进程的连续性,科学制定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目标,为各类市场主体指明发展方向。

科学理念引领经济行稳致远。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深刻影响了中国的经济转型和生态文明建设进程。在我看来,“创新”强调高新技术产业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协调”强调社会经济平衡发展,“绿色”强调经济的可持续增长,而“开放”“共享”为新时代的国际关系定下基调。这样的理念推动中国经济从量变到质变,取得脱贫攻坚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性成就,为进一步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2018年11月,我有幸访问成都参加一个智库论坛,与来自世界各地的数十位智库研究人员共同讨论全球治理、共建“一带一路”等议题,给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创新”。我不仅走访科技企业,还了解到成都市政府运用新技术、新业态建设公园城市,将生态环境、新经济发展、社区治理等工作统筹结合,这让我更加钦佩中国政府的规划能力。

中国充分意识到创新对现阶段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在研发方面大量投资。5G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月球和火星探测以及空间站的建设、新冠疫苗的研发等都体现出创新带来的成功和进步。根据“十四五”规划,从2021年到2025年,中国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7%以上,这意味着中国将加大力度整合科技资源,加速建设创新型国家。同时,为了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中国加速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形成新的能源矩阵。通过持续为能源技术创新提供资金,中国的绿色能源产业处于领先地位,努力为世界带来新的技术解决方案。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在短时间内控制住疫情、坚持“动态清零”,经济持续恢复,成为世界经济稳定的支柱力量。未来全球仍可能面临疫情反复、保护主义抬头、国际需求疲弱等不确定性因素,对此中国提出2022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我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随着中国政府不断提升治理水平、持续推动创新和开放、扎实推进共建“一带一路”,中国经济在后疫情时代前景广阔,将继续成为推动全球发展的引擎。

(作者为巴西圣保罗大学经济学教授、巴西全球南方研究所所长,记者李晓骁采访整理)

全球经济发动机作用更加凸显

马吉特·莫尔纳

中国经济2021年实现8.1%的增速,创近年来新高,占全球经济比重预计超过18%。事实上,近年来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远超这一数据,接近30%。全球经济在新冠肺炎疫情中面临下行风险,中国经济的贡献率进一步提升,中国作为全球经济发动机作用更加凸显。

在保持较高增速的同时,中国经济的强劲复苏态势令人印象深刻,这反映出中国经济所具有的灵活性和韧性。中国政府近年来在经济领域推行的结构性改革正发挥着积极作用。中国经济发展的内驱动力正努力从人口红利转向改革红利。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步伐不断加快,中国人均GDP与经合组织成员国之间的差距将进一步缩小。

在贸易领域,中国经济再次展现出较强的出口竞争力。在疫情对全球供应链造成巨大冲击的情况下,中国的出口产业凭借自身的灵活性和实力,在政府政策支持下很快适应了全球贸易结构的调整和产业链的重组,对外出口迅速转型,回应了全球市场需求的变化,在包括防疫物资及远程办公设备等相关产品的出口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投资领域,根据经合组织的外国直接投资限制指数,近年来外国对华直接投资的监管限制显著减少,特别是银行业等金融领域对外资准入门槛进一步降低。与此同时,中国逐渐成为全球最主要的投资国之一。

当前,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指引下,中国不仅在诸多科技领域居于世界前列,还成为全球主要的绿色能源投资大国,做出了对于全球气候行动具有关键性意义的“双碳”承诺。

过去几十年,中国经济的持续强劲增长使数亿人摆脱了绝对贫困。未来,中国如何建立更加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和收入分配制度,将对进一步激发国内消费市场活力、释放经济发展潜力、实现各地区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在对外开放方面也有较大的政策空间,特别是通过高端服务业领域的开放,进一步吸收国外先进的管理和组织经验。

(作者为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中国经济政策研究室主任,记者郑彬采访整理)

版式设计:蔡华伟

《 人民日报 》( 2022年03月02日   第 16 版)

责编:张靖雯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