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台青年热情参与冬奥志愿服务

2022-02-19 03:51:59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生成海报
字号:

台湾青年冬奥城市志愿者与小朋友合影。
  (受访者供图)

澳门青年陈聪航(左一)在指导队员训练。
  (受访者供图)

在“一起向未来”的口号下,凝聚奋进与团结力量的北京冬奥盛会如约举办,许多身在北京的港澳台青年热情参与到冬奥盛会中来,展现出独特的青春风采。

他们或是成为冬奥会赛会志愿者、提供暖心专业的赛会服务,或是加入冬奥城市志愿者服务队、向首都往来市民游客提供引导宣传,或是在冰雪运动中一展所长、为冬奥贡献独特力量……近日,记者采访了多名港澳台青年,请他们聊聊自己的“冬奥故事”。

服务国家队:“非常荣幸”

“能够保障和服务中国国家队,我感到非常荣幸,也很珍惜这次机会。”澳门青年陈聪航已在北京生活10年,在北京体育大学读完本科后,进入清华大学读书,如今是该校体育学在读博士。去年8月,他成为北欧两项(跳台滑雪、越野滑雪)国家集训队的体能教练,协助运动员完成体能训练和再生恢复。

今年,国家队首次获得冬奥会北欧两项参赛资格。陈聪航对记者说,跳台过程中运动员的速度能达到每小时100公里,上下落差有100多米。运动员要时刻平衡好技巧与体能、爆发力与耐力等多种复杂因素间的关系。

“运动员用器材进行力量训练时,传感器会根据运动幅度和速度计算功率。体能教练结合冠军模型数据订制私人训练方案,进一步提高运动员的运动表现和成绩。这充分体现了‘科技奥运’的理念。”陈聪航说。

服务冬奥赛会:“终生难忘”

“身为冬奥会赛事志愿者,我们以最高标准来要求自己,展现青春力量!”澳门青年甘坤霞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如今担任国家速滑馆“冰丝带”的志愿者。“希望为观众提供用心和专业的服务,传递我们中国人的热情友善。”她对记者说。

参加冬奥会开幕式排练,是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的香港姑娘林晓雯第一次来到国家体育场。“我主要负责冬奥会开闭幕式的看台服务。开幕式场面宏大,让人热血沸腾,我和同学们全程都激动得欢呼。”林晓雯的香港朋友得知她能在现场观看冬奥,都很羡慕,还问能不能在电视上看到她。“北京是我从小就向往的地方,来到这座古城后,我对国家的历史和文化有了新的认识与感悟。”她说。

来自中央财经大学的澳门青年马琬雯对记者说,她在首都国际机场的抵离服务岗工作,与闭环内进行信息沟通和业务对接。“作为北京冬奥志愿者的一员,能够与闭环内的志愿者同学、工作人员一同努力,保障冬奥机场工作的顺利进行,是一件很荣幸、终生难忘的事情。”

服务首都市民:“特别暖心”

在北京紫竹院公园东门,有一支特别的冬奥城市志愿者服务队,每天为往来市民提供引导宣传等志愿服务。服务队召集人、北京大学体育教研部教师陈文成告诉记者,包括他自己在内,服务队10名成员全部由在京生活的台青和台生组成。每天9时,队员们会准时拿起大喇叭,喊出:“2022,一起来北京,冬奥加油!”

市民响应的热烈程度超乎队员们想象,白发老爷爷、幼儿园小朋友、年轻情侣、外来务工人……陈文成介绍,他们每天要服务约1000人次。“虽然是从早忙到晚,但能参与到助力冬奥的活动中来,让市民感受台湾同胞的服务与热情,非常值得。”

为了吸引更多市民参与,陈文成还自掏腰包,制作了数千张充满两岸元素的精美明信片、书签等小礼品。而当大家知道这群活跃的年轻人来自台湾、扎根大陆、奉献冬奥,都对他们格外友善关爱。“大家都会主动过来寒暄问好,让我觉得特别暖心。”陈文成表示,这段时间他不仅感受到冬奥的热情,更深切体会到两岸民众之间的心灵契合。

和陈文成一样,在中国传媒大学就读的香港学生李卓滢及澳门青年秦颖冬也是冬奥城市志愿者,她们服务的站点位于北京三里屯太古里。“北京冬奥会是全球冰雪运动的盛会,更是所有中华儿女共襄盛举、共享荣光的舞台。”陈文成说,大家都发自内心感受到身为中国人的自豪。

服务奥林匹克大家庭:“独特体验”

在北京大学读研的澳门青年刘秋琪如今是奥林匹克大家庭助理。她向记者介绍,奥林匹克大家庭核心客户来自国际奥委会、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国家(地区)奥委会等,大家庭助理提供赛时个人陪同服务,访问竞赛场馆和非竞赛场馆,同时担任客户与奥林匹克大家庭的直接和应急联络人,提供语言翻译和信息沟通等服务。

“从中我学到丰富的国际礼宾接待和外事礼仪的知识和技能。原来看似简单的行程安排,需要多方人员持续的沟通和配合,才能确保外宾出行顺利。”刘秋琪说,与客户交流期间,对方提到曾参加多届奥运会,对此次北京冬奥会留下深刻独特体验,对开幕式和体育比赛赞不绝口,并希望疫情后再次到北京体验。

服务冬奥宣传:“点燃激情”

澳门青年陈佳庆从北京大学毕业后,去年与朋友共同创立动画工作室“星河慢艇”,这次由他担任制片的60秒冬奥宣传动画,在北京卫视、抖音等多个平台播放。“谷爱凌等6位中国代表队运动员以动画形象出现,在冰天雪地中突破难关取得佳绩,传递了大家凝聚起来、团结一心的氛围感,充分展现了奥林匹克精神。”陈佳庆对记者说:“别看这段动画只有60秒,却凝聚了许多人的智慧和力量,请了国内外多位动画师耗时近1个半月才完成。”陈佳庆认为,自己刚投身动画行业不久,就能参与到冬奥会这样的世界级盛事中,非常幸运。

“台湾青年冬奥城市志愿者服务队”副队长萧家曜的专业与品牌策划有关,一直在琢磨如何将自己的专业所长运用到冬奥宣传中。“不如把冬奥和台湾元素结合在一起吧!”在海淀区青联的组织和指导下,他和同伴们与紫竹院街道共同策划了一组“两岸创意主题活动”,学用闽南话祝福冬奥、学跳《一起向未来》舞蹈、趣味知识问答、和冬奥吉祥物“冰墩墩”合影、在签名墙上留言……参加活动的人排成几十米长龙。“我们希望借助这些特色活动,吸引更多的人了解冬奥、支持冬奥,点燃奥运激情。”萧家曜告诉记者,元宵节前后他们也推出了一组特色活动,把冬奥与剪纸、民谣、灯谜等元素结合起来,吸引众多市民踊跃参与。(本报记者 汪灵犀 张 盼)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2年02月19日   第 04 版)

责编:闫宇航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