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天津10月22日电(记者周雨)“先有杨柳青,后有天津卫”。杨柳青青,雕梁画栋,展现着杨柳青古镇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家家会点染,户户善丹青”,传递着古朴的人文气息。年画文化、运河文化、民俗文化、大院文化……这些多彩的传统文化背后,有一群人在用耐心守护。
天津杨柳青古镇。人民网记者 周雨摄
耐心传承非遗文化
“一开始学,都会有困难。我当初学彩绘,从‘作脸’开始,大概需要20遍的工序,还不能颠倒,就跟化妆一样,一层层的。” 张宏指着墙上的年画说。
张宏是杨柳青年画“玉成号画庄”第七代传承人,19岁起跟随第六代传承人学艺。她自豪地笑着说:“我是儿媳妇,我们老爷子是国家级传承人。”杨柳青年画是四大木板年画之首,以“勾、刻、印、绘、裱”五大工艺闻名,比其他地区的年画多一道“彩绘”。正是这道工序,需要极大的耐心。“不用心做的话,是晕染不好的。”她说。
外国友人体验年画制作。人民网记者 周雨摄
“我闺女是第八代传承人,她平时课业忙,但假期空闲的时候也会跟着一起画年画。” 张宏的女儿还在读大四,对画年画态度坚定:“我觉得未来还是要做,也想做。杨柳青年画现在是非遗,国家也在弘扬‘传承传统文化’,所以我觉得这个东西一定要做,不仅要做,还必须创新。”
张宏说女儿现在会找设计师改动一些传统图案,做出新图案。“我虽然还是画传统的,但很支持他们年轻人去做一些创新。”
杨柳青剪纸第五代传承人郝桂芬。人民网记者 周雨摄
杨柳青剪纸第五代传承人郝桂芬自幼学习剪纸。“我小时候体弱多病,不能像别的小孩那样在外面跑啊玩的,后来就跟奶奶学了剪纸。”
杨柳青剪纸受到杨柳青画的影响,造型优美、工艺细腻。郝桂芬拿起桌上的剪纸演示:“我用笔一勾,拿起剪刀就能剪,这种功夫学起来很难。一般的人要把正式细稿做出来拿刀刻才行。”
“困境肯定是有的,现在年轻人把这个当作兴趣可以,但你让他们正式来做这行,很多人就没耐心了。” 郝桂芬说自己让女儿大学选择了美术专业。“她和我接触多。只有这样一点点慢慢来,直接相传,才能学到最尖端的‘精华’。”
耐心打造运河文化
杨柳青古镇因河而生,因河而兴。正在建设中的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致力于依托大运河打造三大特色板块,力求焕发古镇活力,重塑运河文化风貌,再现古地图《津门保甲图说》上杨柳青沽水村台生态人文风光。
缺乏耐心的盲目开发建设,对文化传承是一种打击。“过去古运河遭到了破坏,零几年的时候我们把它修复了,现在把它保护起来做景区,也围绕运河打造活动。元宝岛不到800亩,为了选出最优方案,我们已经进行了一次全球设计招商。天津规划院的专家学者还有中国的著名专家都参与了设计,现在正在跟国家文物局对接。” 杨柳青镇镇长张伟对记者说。
“我们现在主要把注意力放在策划研究上,广泛征求意见,不再走那种盲目投资建设的弯路了,而是边建设边招商。”
古今结合,选择性修复胡同大院和文化地标,才能更好地重现运河古风古韵。 “过去是‘大拆大建’,有的设计跟我们的民俗不切合。现在都是按照‘修旧如旧’做的,保持原汁原味,把这老房子用一种针灸式的方式进行修复。”张伟说。
为了适应现代经营需要,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策划演艺场馆、酒店民宿、特色餐饮、创意文化等业态,积极打造市民休闲娱乐的家园。张伟笑着说:“本着一种‘先地下、后地上,先景观、后建筑’的策略,结合市场来考虑,所以我们愿意‘慢’一点开发,这样打造完才能真的有亮点。”
责编:叶壮
赞
踩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