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样性大会)云南腾冲:北海湿地十余年生态修复显成效
中新网腾冲10月7日电 (罗婕)“我已经快十年没有再上过保护区的草排,如果能换来生态环境变好,一切改变都值得。”腾冲北海湿地景区运营部船员柴家章从小生活在这里,见证了北海湿地的保护历程。
近日,记者在腾冲北海湿地看到国家II级保护植物莼菜生长旺盛,紫水鸡戏水,保护区内生态和谐。
腾冲北海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云南省腾冲市区,保护区总面积为1629公顷,保护区内有湿地面积215.69公顷。60万年前,火山爆发形成了中国西南唯一的高原火山堰塞湖。
北海湿地具有火山堰塞湖沼泽湿地和高原湖泊蔓延沼泽化的典型特征,湖岸一带发育有典型的半泥炭“浮毯型”沼泽草甸(俗称“草排”),厚20-50厘米,最厚处可达2米。
“以前我们直接撑着杆划动草排当船用,在上面还可以放牛、捕鱼。”柴家章住湿地旁的柴家营,撑着游船,他讲述着从前在这里的生活,“没有保护湿地以前,很多人随意进出,对湿地造成了破坏。”
2000年保护区建立以来,管理机构持续开展退耕还湿、宣传教育、发展生态旅游等措施,逐步恢复湿地生态功能,保护区管护局副局长张蔚表示,“湿地修复为当地带来了较好的生态效益”。
2010年腾冲市实施湿地恢复工程,10多年来,北海湿地面积由原来的807亩扩大至3400余亩。湿地生物多样性也得到保护和恢复,莼菜分布区域从原来的3亩扩大到现在的860亩,水鸟数量从2016年同步调查的11种343只增加到2021年的56种2650只,并在2021年首次发现赤嘴潜鸭、斑头雁以及全球极度濒危物种青头潜鸭。现在,这里已经成为233种植物、283种动物的栖息地。
“湿地修复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当地民众经济收入。”张蔚提到,2010年以来,腾冲市共投入湿地恢复生态补偿金6000余万元,并在湿地实验区开展适度生态旅游,在村寨边开设农家乐,带动周边村民增收致富。2020年,社区居民人均收入15000余元,为2010年的4.5倍。
“现在家里的田地划进保护区,我也进入景区做旅游服务,收入比以前更高了。”柴家章说,村里的人感受到保护好生态环境给自身带来的好处,保护生态环境意识逐渐加强。“到湿地工作后,我经常一边划船一边向游客介绍这里的生态保护过程,让他们了解湿地修复和保护的不易。”(完)
责编:海闻
赞
踩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