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个月,东北虎、亚洲象、布氏鲸、雪豹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陆续出现在社交媒体上。有网友笑称:这是一个国一动物“群”出没的时代。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成为新“网红”,首先,体现了我国自然生态环境的整体好转。
近日,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的研究团队利用红外相机首次在林芝市伯舒拉岭拍摄到雪豹照片,证实该区域是雪豹的栖息地。雪豹是猫科动物,喜爱撸猫的网友,就此过了一把“云吸豹”的瘾。
作为雪域高原顶级捕猎者,雪豹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它的出现,是当地自然环境良好的标识。在林芝,研究团队除了拍摄到雪豹,还记录到云豹、金猫、马麝、羚牛等31种珍稀、濒危野生哺乳动物,显示出当地生态健康、物种丰富,生态保护卓有成效。
其次,体现了我国生态保护投入的整体增强。
在云南,从西双版纳北迁的亚洲象群乐不思归。云南成立了北移亚洲象安全防范工作省级指挥部,有专门的无人机监测团队、应急处置团队、亚洲象专家跟踪大象足迹转场,提前研判和通报迁移线路,指导当地全面开展布防工作。开挖象道、投食引导、护象队跟随、沿线人员(车辆)管控……这一系列措施背后,是巨大的人力、物力和科技投入。
用这样的投入来保护一群亚洲象,是二三十年前难以想象的。时代发展到今天,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有余裕加强水涨船高的动物保护投入了。
最后,这还体现了我国生态文明理念的整体提升。
近期,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小布氏鲸来到深圳大鹏湾海域。大鹏新区为此成立鲸豚保护联动工作组,加强对小布氏鲸出没海域的管理,号召广大市民及船员不要靠近、不要围观、不要投喂,尽量避开绕行。
爱看热闹的国人,确实没有去靠近打扰“小布”,而是聚到网上,在线围观起无人机拍摄的布氏鲸欢乐“干饭”的镜头。
更早一些时候,今年3月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马麝重现贺兰山;4月闯入黑龙江某村庄的东北虎“完达山1号”,这是我国首次成功救护并放归的野生东北虎。
野生动物并不喜欢被人类打扰,珍稀的国一动物们尤其如此。野生动物成“网红”,意味着民众的生态文明理念的整体提升:不去现实中打扰,仅在网络中关注。而生态环保的理念,也在这样的全民关注中,随着各种可爱的视频照片和生动的科普报道,潜移默化地感染着每个人的心。
今年意外走红的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一波又一波,我们期待着这样的“网红”越来越多。因为它们的出现意味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意味着我们生活在一个和谐美丽的国度。(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佘惠敏)
“小布”爱上大鹏湾
“小布”在大鹏湾“逛吃逛吃”1个月了!
6月29日以来,在深圳大鹏湾出现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小布氏鲸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网友拍摄的视频里,一头鲸鱼在欢快捕食大口“干饭”、一大群海鸟在海面上盘旋。这条鲸鱼被网友们亲切称为“小布”。为了不惊扰它,当地科研人员通过环境DNA等技术,鉴定出“小布”人如其名,确实是一头小布氏鲸。这是相隔16年,再次有小布氏鲸来到大鹏湾。
“小布”成为当地“网红”,不少市民游客为一睹它的芳容前来。大鹏新区呼吁广大市民不要围观、不要投喂,来往船只尽量避行。7月初,大鹏新区召开了研究鲸豚保护工作有关座谈会,并成立了新区鲸豚保护联动工作组,实施发布“小布”权威信息。
“小布”为何会现身大鹏湾?业内专家分析认为,小布氏鲸进入大鹏湾海域,既有偶然性又有必然性。因为大鹏湾生态环境越来越好,种群越来越丰富,小布氏鲸可能随着暖流变化,被食物吸引而来,这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体现。
近年来,不单单是“小布”钟情深圳大鹏湾海域,其他鲸豚类海洋生物亦在此频繁出现。仅今年以来,就已经记录到多次江豚活动,最大的一群至少有数十头。这背后映射出的是深圳大鹏新区生态环境与海洋环境的持续向好。大鹏新区党工委书记杨军说,生态让生活更加美好,大鹏新区坚持“生态立区、经济强区”的发展理念,大力推进海洋生态环保工作,坚持海陆统筹,建立健全联合会商、联合执法、信息共享等机制,推动制定海洋垃圾清理和部门协调的常态化机制,着力打造“水净滩美”的美丽海湾。
2020年,大鹏新区PM2.5年均浓度降至17.3微克/立方米,空气综合指数连续8年位列深圳全市第一;62条河流水质首次全部达到Ⅳ类以上,其中90%达到Ⅲ类以上;近岸海域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保持100%,珊瑚礁、红树林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I)连续6年在广东省县级评价单元中排名第一。
如今,不只是“小布”在大鹏湾“流连忘返”,当地老百姓也切实感受到了生态文明建设带来的获得感、幸福感。“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已成为大鹏新区的常态;以夜色闻名的荷塘月色公园,以粉黛乱子草而广为人知的新大河湿地园,保护银叶树的银叶树湿地园,可观赏最美落日的杨梅坑步行道,依山傍水、竹林静谧的“禾塘山水”等,都成为大鹏新区的“网红打卡地”,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前往。。(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杨阳腾)
紫貂选择凤凰山
今年4月,一只3岁的野生东北虎一夜之间被社会广泛关注:在它闯入黑龙江省密山市白鱼湾镇临湖村后,被专业人员转运至中国横道河子猫科动物饲养繁育中心进行观察、体检,并被国家林草局正式命名为“完达山1号”,从此成为有名字的新晋“网红”。
参与过救护这只东北虎的黑龙江省小兴安岭野生动物救护繁育研究中心主任崔岩表示,从东北虎误入村庄到得到有效救护,再到将虎成功放归自然,印证了这一地区生态正在逐步向好,森林系统生物链正在逐渐恢复完整性,也标志着我国在野生动物保护事业上有了长足发展。
这几年,在黑龙江频繁出现的“网红”可不只有“完达山1号”。
萌萌的大眼,胖胖的身躯,时而觅食嬉戏,时而警惕四周,在龙江森工山河屯林业局有限公司凤凰山国家森林公园内,10余只野生紫貂在此“定居”,生活得十分惬意。景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前几年,这里几乎见不到紫貂的身影。
紫貂是我国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被誉为生态优良的风向标。在山河屯林业局有限公司的大力保护下,凤凰山紫貂族群数量不断增加,目前在景区大约有20只。通过持续监测,可以确认“紫貂家族”已经落户凤凰山。
紫貂选择凤凰山,是因为当地日渐优良的生态环境。近年来,山河屯林业局有限公司与东北林业大学共建企校科研合作基地,加强对保护区内的珍稀野生动物保护、监测,通过构建保护区域内科研监测合作平台,更加有效地保护区域内生物多样性,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每年冬天大雪封山,食物大大减少,是有蹄类动物最难熬的时候。为了保护野生东北虎豹食物链,黑龙江省绥阳林业局有限公司位于虎豹公园范围内的10个林场,都开展了野生动物“补饲”行动。在降雪较集中和有蹄类动物分布较密集的地点,林场工作人员就地取材,制作不同的补饲架及补饲槽投放越冬食物,并派专人检查记录饲料的消耗情况和有蹄类动物活动痕迹,掌握动物种群活动轨迹和规律。
绥阳林区东南角的三岔河林场巡护员张绍坤说,补饲是件十分有趣的事情,“我们在前往补饲点的途中,会见到老虎、野猪、梅花鹿、狍子、兔子等动物的脚印。看着这些可爱的动物能够在森林中自由活动,我们冷点、累点都是值得的”。
通过监测发现,近年来绥阳林区虎豹的个体数量在不断增加,目前公园试点区域内已先后发现不同个体的野生东北虎10只、东北豹18只。崔岩说,这些野生动物的频繁出没,都说明野生动物种群繁衍保护得很好,森林系统生物链在逐渐恢复完整性。
小兴安岭腹地曾是我国野生东北虎主要栖息地之一,但受栖息地破坏、人类捕猎等影响,野生东北虎数量从20世纪初开始减少。近年来,黑龙江省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采取了禁伐、禁猎等措施,山林内的野生动物日渐增多。
东北林业大学教授姜广顺带领科研团队开展了关于中国野生东北虎种群动态和保护潜力的研究。历时6年,覆盖我国所有东北虎分布的栖息地景观斑块,累计布设自动相机约2400台。研究显示,中国东北已经是至少55只野生东北虎的家园,与2000年相比,野生东北虎个体数量有了倍增性的恢复。(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马维维)
野生雪豹来了
7月23日,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发布消息称,该所利用红外相机首次在西藏林芝市拍摄到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雪豹的照片,证实该区域是顶级捕食者雪豹的分布区和栖息地。
从雪域江南林芝到羌塘草原那曲,从怒江河谷到阿里高原,雪豹或在丛林散步、湖中游泳,或出现在红外相机与野保员镜头中,更有幼豹潜入牧民羊圈“不劳而获”……今年以来,曾经踪迹难觅的雪豹频频“露脸”西藏多地,每每出现便引起广泛关注,成为新晋“网红”。
雪豹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作为顶级捕食者和旗舰物种,它对栖息地完整性和原真性要求较高,是生态环境健康的重要指示物种,被称为“高海拔生态系统健康与否的指示计”。雪豹种群的长期存在,是一个区域内高山生态系统结构完整性和功能健康程度的标志性指标。近年来,雪豹在西藏的活动范围不断扩大,从未有雪豹出没的不少地域也发现了它们的踪迹。
“雪豹频频现身,从侧面反映出我区生态环境的持续向好态势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取得的成效。”西藏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野生动植物和湿地资源管理处二级调研员张宏介绍,近年来,西藏每年都会安排专项资金用于雪豹等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监测、研究及救护。从2018年起,西藏在昌都市丁青县开展雪豹守护行动,开展以雪豹为旗舰物种的生态系统研究和保护工作,填补了西藏东部地区雪豹监测空白。自2020年起,西藏与北京林业大学合作,开展“雪豹保护管理示范”项目,对布加雪山地区的雪豹资源及其栖息地开展调查。
雪豹的主要食物来源是野生岩羊,长期以来从雪豹粪便中检测出的动物毛发也证实了这一点。随着西藏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雪豹“误入”农牧民家中捕食家畜的事件也时有发生。
今年4月,一只幼年雪豹因缺乏野外捕猎技巧,连续3晚闯入阿里地区牧民石确家的羊圈大快朵颐。“雪豹虽然咬伤了羊,但我们知道雪豹是国家一级重点野生保护动物,不能伤害,就求助了林草部门,还及时获得了保险公司的赔付。”石确说。
据张宏介绍,为切实保障群众利益、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自2006年起,西藏启动了野生动物肇事补偿工作,迄今共兑付野生动物肇事损失补偿资金9.6亿元。2016年以来,西藏还逐步建立健全野生动物肇事保险服务机制,由各地市林草局作为法人统一向承保单位投保。
“如今,即使有雪豹闯进农牧民家中咬伤牲畜,他们也不会伤害雪豹,而是积极联系林草部门处置。”张宏说,通过落实野生动物肇事补偿,有效缓解了野生动物保护与农牧民生产生活间的矛盾,保障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也提高了群众参与野生动物保护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张宏介绍,近年来,西藏通过实施多项生态工程建设项目和落实一系列生态补偿政策,生态环境得到极大地保护与修复,已建立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47处,总面积41.22万平方公里,占全区国土面积的34.35%,是全国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国土面积比例最高的省区,整体生态环境的改善为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目前,西藏80%以上的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分布区、栖息地和典型生态系统得到了有效保护。
不仅是雪豹,作为野生动物生活的天堂,西藏保存完整、独特的高寒生态系统,是一座生物多样性宝库。据2020年完成的西藏第二次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结果显示,西藏有陆生脊椎动物1072种,藏羚羊种群数量从上世纪最低谷时的7万余只发展到超过30万只;野牦牛种群数量从上世纪几千头发展到2万余头;黑颈鹤数量从上世纪不足2000只发展到过万只;滇金丝猴达800只;藏野驴约14万只;棕熊约1.7万余头;曾被国际社会认为已绝种的锡金红鹿,也由发现时的200余头发展到超过800头。
这样的成绩让张宏颇为自豪:“越来越多的野生动物在高原频繁出现,更加印证了西藏仍然是世界上生态环境质量最好的地区之一,我们将进一步保护好青藏高原的生物多样性,守护好高原的生灵草木、万水千山,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切实保护好地球第三极生态。”(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贺建明)
责编:海闻
赞
踩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