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专家表示——

应在多国多地持续开展新冠病毒溯源

2021-07-28 07:31:57来源:海外网
生成海报
字号:

rmrbhwb2021072810p19_b.jpg

2月18日,湖北省科技创新大会在武汉开幕。开幕前,武汉洪山礼堂门口安排了一场“红毯秀”,16位科学家经由红毯步入会场。图为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研究员肖庚富(右)在走红毯。新华社记者 程 敏摄

中方完全满足了世卫专家参访的要求,武汉病毒研究所“没有设计、制造和泄漏新冠病毒”,应把冷链作为新冠病毒溯源的重要线索……在日前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多位专家回应了各界对新冠病毒溯源情况的关切。

新冠病毒溯源联合研究报告经得起科学和历史检验

“中国秉持公开、透明、科学、合作的原则,全力支持世卫专家组工作,完全满足世卫专家参访的要求。”国家卫健委副主任曾益新说,今年年初,世卫组织国际专家组正式来华开展病毒溯源全球研究中国部分的工作。中国让世卫专家去了所有他们想去的单位,包括金银潭医院、华南海鲜市场、武汉病毒研究所等9家单位,会见了所有他们想见的人,包括医务人员、实验室人员、科研人员、市场管理人员和商户、居民、康复的患者等。中外联合专家组在武汉开展了为期28天的全球溯源研究中国部分工作。

今年3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发布了中国—世卫组织新冠病毒溯源联合研究报告,认为新冠病毒“极不可能”通过实验室传人。报告发布以来,越来越多的科学证据表明这份报告是一份很有价值、权威的、经得起科学检验、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报告。

曾益新表示,新冠病毒溯源是一个科学问题,中国政府一贯支持科学地开展病毒溯源,但是反对将溯源工作政治化。

新冠病毒为自然起源已成学术界普遍共识

新冠病毒为自然起源,这已经成为学术界的普遍共识。不久前,多位国际知名专家在《柳叶刀》上发表论文重申,目前没有任何科学证据支持新冠病毒从中国实验室泄漏的理论。

中科院武汉国家生物安全实验室主任、武汉病毒所研究员袁志明强调,2019年12月30日之前,武汉病毒研究所没有接触、保藏和研究过新冠病毒;武汉病毒研究所从来没有设计、制造和泄漏新冠病毒;目前为止武汉病毒研究所的职工和研究生,保持新冠病毒的“零感染”。

“作为生物安全等级、防护等级最高的实验室,武汉P4实验室在2018年正式投入运行以来,没有发生过任何病原泄漏和人员感染事故。”袁志明说。

要“真求起源”,就应当拓展视野

要回答好“病源从哪里来”这个重大命题,中国科技界尽锐出战。科技部副部长徐南平介绍,科技部组织中科院、高等院校、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研究团队围绕动物溯源、人群溯源、分子溯源、环境溯源等重点方向积极开展了科学溯源研究工作,目前取得了一些阶段性进展。

“随着多国科学家对新冠病毒溯源的持续研究,已经有多项研究结果表明新冠病毒在全球多地的出现时间要早于先前的已知时间。”中国—世界卫生组织新冠病毒溯源联合研究专家组中方组长梁万年说.

一系列新发现表明,新冠病毒存在人—物的相互传播模式,其中,通过冷链传播特别值得关注。

“冷链在传染病传播中的作用是一个新现象。”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北京协和医学院校长王辰表示,流行病学上发现,冷链和病例传播间存在密切关联,一些冷链物品表面核酸检测呈阳性甚至发现活病毒存在,让证据链更加完整。

“如果病毒沾染到冷链物品上,在低温环境下,从一个地方输送到另一个地方时,就可以造成跨地区的传播。”王辰说,“目前国际贸易背景下,全球各地人员和物品往来,冷链环境下人—物的传播,加大了病原传播的复杂性。在全球进一步的病毒溯源过程中,我们也特别建议应当将冷链作为一个重点溯源线索。”

王辰强调,病毒溯源过程是如此复杂和多元,因此要“真求起源”,就不要局限视野,而应当拓展视野,这是全球各地应当进行多点、多方位、立体溯源的重要方向性问题。(本报记者 王美华)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1年07月28日   第 10 版)

责编:刘素素、张荣耀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