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中国经济今年“首季报”公布: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249310亿元,同比增长18.3%。
今年以来,全球经济逐步复苏,但各经济体复苏速度并不均衡。受新一波新冠肺炎疫情以及疫情限制措施等因素影响,德国、法国等部分国家近期纷纷下调各自经济增速预期。在此背景下,作为去年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中国今年再次顶住压力,面对冬春疫情考验和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第一季度GDP实现18.3%的两位数高速增长,在全球经济中继续领跑复苏,延续了强劲势头,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这个18.3%,成色足。16日公布的经济指标与往常比有一个显著区别:除了同比增速,还有环比增速及两年平均增速,这提供了一个全面理解首季度经济的视角。同比来看,18.3%的增速是生产需求恢复、去年较低基数等因素共同推动的结果。抛开低基数效应,在去年四季度强劲复苏的基础上,今年一季度环比仍增长了0.6%,处在合理区间,经济恢复势头在延续。平均来看,与2019年一季度相比,GDP亦实现了同比10.3%的两位数增长,两年平均增长5.0%,这在受疫情冲击的全球经济中仍居前列。多个国际权威机构表示,中国积极、迅速控制住疫情,经济恢复速度远超其他国家。
这个18.3%,贡献大。对世界经济而言,中国经济强劲复苏,通过贸易渠道和中国对原材料、消费品和制成品的需求,为全球带来积极溢出效应。今年以来,中国主动降低部分进口商品关税,加快建设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继续扩大进口规模。一季度,中国货物贸易进口值达到3.86万亿元,同比增长19.3%。芬兰佩勒沃经济研究所4月15日发布报告指出,近几个月中国经济强劲增长带动纸板、纸巾等产品需求旺盛,成为芬兰林业走出困境的主要推动力。窥斑见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日前预测,从现在到2026年,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将超过1/4。
这个18.3%,增信心。一季度高速增长的背后,供需两端新动能、新业态的表现尤为抢眼: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3.1倍、微型计算机设备产量增长73.6%、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25.8%……全球最大市场的潜力和活力持续激发。与之呼应,外资进入中国市场的信心进一步增强,一季度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0263家,同比增长47.8%;国际社会看好中国经济复苏前景,IMF最新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指出,今年中国经济将增长8.4%,较1月份预测值上调0.3个百分点。
形势向好,挑战仍在。当前,中国经济还处于恢复发展期,一季度GDP同比大幅增长得益于经济持续稳定恢复,也受去年低基数影响,应理性看待后期走势。展望未来,外部环境依旧复杂严峻,中国经济恢复和高质量发展基础尚不牢固。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更需保持定力,脚踏实地干起来,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中国经济行稳致远,为全球经济复苏注入更强劲动力。
(作者为本报评论员)
■ 邱海峰《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1年04月17日 第 02 版)
责编:王西洛
赞
踩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