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海楼:主动顺应国际科技合作大趋势

2020-09-17 06:05:38来源:海外网
生成海报
字号:

9月14日,在同德国欧盟领导人共同举行视频会晤时,习近平主席提出,要加强疫苗研发合作,努力让疫苗成为普惠可及的全球公共产品。这一表态,再次展现中国的负责任大国形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需要大国担当,尤其需要大国之间的科技合作。

“国际科技合作是大趋势。”习近平日前在科学家座谈会上这样指出。近年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涌起,国际科技创新合作趋势尤为明显。而今,人类面临的新冠肺炎疫情、气候变化等共同挑战更趋复杂严峻,科技合作与交流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迫切。

然而,大潮之下也有逆流和漩涡。尽管国际科技合作是大势所趋,个别西方国家还是大搞单边主义、保护主义,肆意打压别国科技企业,借疫情对别国“甩锅”推责,人为拉起国家间的“技术铁幕”。这种不得人心的逆流和漩涡,丝毫不会改变中国对外开展科技合作的决心。越是面临封锁打压,中国越不会自我封闭、自我隔绝,而是实施更加开放包容、互惠共享的国际科技合作战略。

在大趋势面前,中国不断加强国际科技创新合作。特别是在此次抗疫过程中,中国科技工作者迅速测定新冠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分离出病毒毒株并与世界各国分享,及时推出多种检测试剂产品,总结出一批有效药物和治疗方案,与多国携手开展疫苗研发……这些工作为国际科技界共同应对疫情提供了有益经验,利于挽救全球成千上万人的生命。

中国有更加开放的思维和举措。“不拒众流,方为江海”。新时代的科技创新事业,呼唤更大格局、更多维度、更广空间的开放合作。中国务实推进全球疫情防控和公共卫生领域国际科技合作,展开药物、疫苗、检测等领域的研究;聚焦气候变化、人类健康等共性问题,加强同各国科研人员的联合研发,在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同时,也为推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突出贡献。

中国更加自信地“请进来”“走出去”。一个国家科技创新能力如何,很大程度上要看其整合全球创新资源的能力。一方面,中国将逐步放开在境内设立国际科技组织、外籍科学家在中国科技学术组织任职,把更多国外贤才“请进来”,还要积极“筑巢”“搭台”,打造一批国际创新资源开放合作平台、面向全球的技术转移服务中介等。另一方面,中国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国内创新主体通过设立海外研发中心等方式“走出去”,在全球科技变革潮流中搏击风浪。

马克思说:“有幸能够致力于科学研究的人,首先应该拿自己的学识为人类服务。”中国正以愈加积极主动的姿态,融入并服务全球创新网络。不久的将来,这片持续创造奇迹的热土,必将汇聚越来越多的天下英才,成为全球科技开放合作的广阔舞台。

(作者为本报评论员 彭训文)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0年09月17日   第 02 版)


责编:赵宽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