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化追剧:赢了眼球,输了审美

2020-09-17 09:41:33来源:解放日报
生成海报
字号:

碎片化追剧的时代,似乎正大步迈来。现在,只要刷一刷微博、抖音、小红书、快手等短视频平台,人们就可以通过正在热播的电视剧官方账号、电视剧博主或娱乐视频博主发出的核心剧情片段,了解其大概剧情,或关注相关的热门话题和有趣的“梗”……

这几年观众观剧的方式,可说是一直在变化。先是倍速观剧,然后发展到解说式看剧,再到当下兴起的碎片化追剧,人们观剧一直在提速。为什么热衷于碎片化追剧?这一方面反映了人们观剧心理的变化,另一方面也是为适应当下社交生活的需要,影视剧市场出于对观众的迎合而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对很多观众来说,想看的剧集太多,但能用的大段时间太少,也没有耐心去慢慢追一个剧。为了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信息,碎片化追剧便成了人们的选择。于是,所谓的“短视频追剧族”出现了,当一部新剧播出,他们不会第一时间打开正片,而是先去社交媒体上探探口碑。在微博、抖音短视频等社交平台追剧更省时省力,剧方官微的推送为观众提前“标注”出每一集的看点,各大视频博主和热搜词高度概括了剧情的精华部分,可有可无的支线内容和不想看的部分一笔带过,还有各路网友对热播剧贡献的精彩点评以及热播剧预告合集……这为观众碎片化追剧提供了条件。

某种程度上来说,观剧已不再是单纯的精神生活需要,而是与社会生活需求结合起来。因为,文娱文化尤其是热播剧,有即时性、流行性和话题性的特点,碎片化追剧可以成全人们融入朋友圈、具有共同话题、进行社交的需要。在社交网络上,有一些“爆款”的电视剧往往从开播就会有种种热门话题的讨论,如不参与进来,就有可能和大家失去共同的话题。所以,也有不少观众为了追随文娱潮流,会选择在短时间内用倍速疯狂刷剧……

让观众迷上碎片化观剧,还有近年来电视剧市场营销原因。如今的影视剧市场竞争激烈,一些播出平台为了争夺热门剧集的观众,在社交平台和电视上搞剧集的“预告片比赛”,不断加长预告片长度,甚至不惜放出关键情节片段。在这种竞争下,一部分蹲守微博和电视预告的观众可以超前观看剧集,抢先过了瘾。同时,又因为提前被“剧透”,而逐渐失去了对正片的兴趣。

还有剧方和播出平台,在剧集播放前进行线上话题营销,将剧中桥段人为地转化为社会热点话题引发全民讨论,以达到增加剧集曝光度的目的,就像评论所指出的“为了抓人眼球、维持热度,剧集营销释放剧情片段的节奏越来越快、越来越密集,三五条推送就将一集电视剧拆分得一干二净。观众再也没有耐心欣赏一部完整的剧集了。而为了博眼球、追话题,电视剧创作者刻意写出迎合观众趣味、便于碎片化传播的情节”。这样的影视剧话题营销,基本上变成了一种市场炒作行为,只是为了增加一部剧集的收视率和流量乃至话题,而忽视了影视剧的审美评判和艺术创作追求这些根本问题,所以,“当微博、抖音短视频追剧从宣发辅助手段成为风潮,甚至转变为主要观看方式”,影视剧创作者越来越浮躁,观众观剧的心理也越来越浮躁……

如今,“5分钟读完一本名著”“3分钟看完一部电影”“10分钟带你了解历史”这样的短视频节目大行其道。这是今天快餐文化流行的一种反映,也是时代的一种文化心理的反映。人们热衷于追求一些有实际效用的具体目标,而对事物的成熟缺乏耐心。人们逐渐疏于精神思考而热衷视频图像,这似乎已经成为接收流行文化的一种主要形式和趋势……正如碎片化追剧,不再是以传统的审美为原则,整体、全面地来把握影视剧艺术,而是以“快”为原则,以“简单”为原则,将过程的时间性舍去或尽可能压缩,而把效果尽可能地扩大和抽象出来。它不仅辜负了影视剧本身的艺术性,也让观众错失了在观剧时应有的审美与思考过程。

责编:刘素素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