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夏2》开播,出局成为看点

2020-07-29 10:06:41来源:环球时报
生成海报
字号:

备受广大乐迷期待和音乐圈关注的原创音乐类综艺节目《乐队的夏天2》本月25日开播,首播两期从台上火到台下。33支新老乐队亮相,每组11支乐队前6名晋级的赛制略显残酷。草根“五条人”乐队“放飞自我”后逗笑观众,他们被淘汰谁的损失更大?四五十岁的“水木年华”还能不能唱青春?出局的两支乐队成为前两期的议论话题。

“五条人”之“死”

去年《乐队的夏天》大获成功,三十几支乐队同台竞技,让不少乐迷大呼过瘾,也让国内音乐圈,尤其是地下小众乐队嗅到“出圈”的味道。《乐队的夏天2》今年因为疫情迟到一个月,踩着夏天的尾巴开播。

33支国内乐队覆盖老中新三代,年龄、风格、品味各有不同。从业内传奇“木马”“野孩子”,到具有国际视野的“重塑雕像的权利”和“马赛克”“后海大鲨鱼”等圈内老牌乐队,再到组建4年的电核乐队“超级斩”、走清新风格的三胞胎姐妹“福禄寿”以及年轻却技术老练的“Mandarin(普通人)”。

台下马东、张亚东、大张伟和周迅四位“大乐迷”,上百位超级乐迷、专业乐迷和大众乐迷组成的评委团为这些乐队打分。最终“重塑”“福禄寿”等乐队成功晋级,而“水木年华”“五条人”等乐队遭淘汰,让许多乐迷感到惋惜。其中来自广东海丰县的“五条人”乐队可谓首期节目“最大亮点”,踩着人字拖上场也体现出他们的草根心态。随性的“五条人”现场临时换歌,选择用方言演唱《道山靓仔》代替既定歌曲,导致现场灯光、摄影和字幕等无法搭配,演出效果大打折扣,仅获得182票(满票280票)。

表演结束后,主唱仁科(上图)的“非常规”表达方式把观众和现场同行们逗得前仰后合,与跟拍导演的“无厘头”互动也为他们加分不少。但由于投票环节早已结束,最终“五条人”仍在第二期中遗憾出局。对于这一结果,五条人乐队在社交媒体上也自嘲“我们故意找死,活该被淘汰,但这也是乐夏的损失”。

音乐综艺有哪些花样

虽然近年来传统唱片行业日渐萎缩,但是层出不穷的音乐类综艺节目,还是给许多国内歌手和乐队提供了新平台。这些节目可以按照不同策划方向、传播形式和目标观众分为多种类型。

草根海选

最先掀起音乐类节目热潮的《中国好声音》2012年推出第一季,属于较单纯的歌唱竞演,选手逐一登场,台下评委点评打分,后期虽有组队、复活等环节,但总体上还是旨在发掘新人的音乐选秀节目。更早些的《超级女声》也是相似赛制,之后的大量同类选秀节目,与其说是比拼音乐专业性,不如说是看选手人气。2013年的《我是歌手》在专业性上更进一步,参赛的大多是业内成名歌星,这对主办方、评委和赛制也提出更高要求。

学院路线

2018年《声入人心》此类走“高雅音乐”路线的音乐类节目开始出现,节目专家团由廖昌永等歌唱家和音乐学院教授组成,选拔科班声乐学员,主要演唱美声歌剧、音乐剧曲目,展示古典音乐技法和美学魅力。

团队表演

2018年的《创造101》整体上属于偶像养成类节目,音乐和舞蹈只是完善练习生形象的一部分。近两年的《乐队的夏天》《明日之子乐团季》则尝试把歌手、乐队、乐器融合在一起,“音乐+团队”和“音乐+团队+选秀”的新形式更能体现音乐多样性,也能展示乐队中吉他、贝斯、键盘、鼓手等其他音乐元素的独特魅力。例如蔡维泽是选秀节目《明日之子》第二季冠军,这次他把所属乐队“傻子与白痴”带上《乐队的夏天2》。更多的音乐类综艺形式也为国内音乐人提供了新出路。

“油腻”这词专业吗

操着一口海丰普通话夹杂英语的“五条人”乐队,在音乐之外还为观众带来更多欢乐和新鲜感,在一众强调“高冷”的乐队中尤为少见。如果说他们就此淘汰令观众感到惋惜,那“水木年华”的出局,则引发观众对于“乐评人”是否专业的争议。《乐队的夏天2》第二期中,成立近20年、曾用《一生有你》等金曲陪伴80后青春时光的“水木年华”选择演唱《青春再见》。然而他们仅得到185票,其中专业乐迷只有4票。

节目中两位专业乐迷的发言引发争议。第一位评价水木年华“无聊、没有新意,四十多岁还唱《青春再见》,这个舞台应该留给新人和真正作音乐的乐队”,另一位名叫“三儿”的专业乐迷的发言火药味更浓,“我作为23岁的年轻人,这种中年人的油腻根本打动不了我。”

今年50岁的卢庚戌和45岁的缪杰的表演被指“油腻”,这让现场许多嘉宾和乐迷感到不满,他们认为不该以年龄论音乐新旧,“三儿”作为晚辈也不该用“油腻”一词攻击歌手,更何况这也不是乐评专业词汇。随后缪杰发文称,“有些顶着专业头衔的人,没有那些比他们岁数更大的人的勇气与热血,却嘲讽别人油腻,没有那些比他们更年轻的孩子们的成熟与包容,却拒绝别人歌唱青春。”

谁能当乐评人

在《乐队的夏天2》中引发争议的“三儿”,是厂牌(小型唱片制作公司)“声之岛”的主理人,算是音乐行业从业者,有网友认为他不过是借此炒作自己和所属品牌,称不上“专业乐评人”。

上世纪末,通常只有能够第一时间接触新歌曲的人才可以成为“乐评人”,他们的意见可以指导乐迷选择唱片或演唱会,进而影响歌手发展。而进入网络时代后,音乐种类和传播渠道开始多样化,每个人都拥有发声和评论的权利,这也开始让乐评人的身份变得大众化。

如今,以乐评为生的职业乐评人非常少见,大部分时候他们拥有自己的专职工作,可能是记者也可能是职业评委。而音乐节目中所谓的专业乐评人也扩大到音乐周边领域的从业人员。(本报特约记者 吕 克)

责编:刘素素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