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更好了,乡愁留住了

——记北京市东城区前门街道老城改造和基层治理水平提升

2020-07-16 13:02:42来源:海外网
生成海报
字号:

编者按:2019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前门东区慰问基层干部群众。在前门街道草厂四条胡同,总书记同当地居民一起包饺子,炸饹馇、聊家常。期间,总书记讲到,党中央十分关心老城区和棚户区改造,就是要让大家居住更舒适、生活更美好,解决好大家关心的实际问题,让大家住在胡同里也能过上现代生活。让城市留住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如今,一年多过去了,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得到了怎样的改善,基层治理能力水平得到了怎样的提升?本期《小康路上》新媒体采访带您走进前门街道,在青砖小巷间感受老胡同里的新生活、新风貌。

“胡同里的环境,可以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感触很深。”已年过七旬的朱茂锦老人就出生在草厂四条的一幢有着近百年历史的四合院里,此后就一直居住在这里。“我可以说是这条胡同资格最老的居民了。”

近些年,北京的老城改造工程的持续稳步推进。草厂四条同周边的几个胡同所组成的草厂片区是北京老城内的25处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一。作为以生活居住为主要功能的文保片区,改善四合院的生活环境,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便成了草厂片区改造工程的主要任务。

在朱茂锦家的厨房里,我们并没有发现煤气罐、燃气灶等通过明火做饭的厨具。这是一间“全电厨房”。据朱茂锦回忆,以前胡同里的居民大多是用煤炭取暖做饭,特别是到了冬天这样的采暖高峰期,很容易发生煤气中毒。2008年,政府对草厂片区进行了“煤改气”,将燃气引入居民家的厨房。

“2017年,这又发生了变化。”朱茂锦说,胡同巷子狭小,建筑大多是土木结构。若发生火灾,消防车便很难进入。“如果一家烧,扑救不及时,那就火烧连营。”

考虑到这一点,政府为胡同居民进行了“气改电”。自从用上了“全电厨房”,没有了明火,自然安全了许多。

此次改造既没有实质性增加居民参与改造的经济负担,又让他们能够享受到便利便捷的生活。“你比如说这个灶具,政府补贴了80%。像我们家吧,我们积极配合,还有一部分奖励,所以算来算去啊,我们并没有花多少钱”朱茂锦满意地说道。

如今,走在草厂片区各条胡同里,可以看到胡同两侧的建筑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被整修的焕然一新。每座院子的房门上都雕刻着对联,而且没有一家是重复的。此外,草厂片区的各条胡同都已经实现了架空线入地和雨污分流,胡同路面被铺上了花岗岩条石,居民的生活条件得到了大幅提升。

生活环境的提升,不能光靠政府主导的市政建设,也需要居民们的积极参与。今年5月1日,北京在全市范围内正式实施垃圾分类。作为草厂四条的小巷管家,也是草厂四条老居民的丁淑凤,便主动承担起了宣传并引导居民进行垃圾分类的责任。

“你怎么那么事儿啊,什么都管?”在试点垃圾分类初期,草厂四条的小巷管家丁淑凤几乎每天都要面对部分居民的不理解和不友好的言语。

今年6月,胡同居民付旭东在遇到丁淑凤后,主动和她谈起了垃圾分类后自家院子发生的一系列变化——实现了垃圾不落地,院内更加整洁了。付旭东说:“这都是您示范的好。”

“以前我们见面都问您吃了吗?现在都问您分了吗?”丁淑凤表示,垃圾分类在草厂四条已经成为一种新风尚。

说道草厂四条的垃圾分类,不得不提及一个由居民自发组织的一个基层自治组织——“小院议事厅”。丁淑凤讲,“小院议事厅”成立的初衷在于方便胡同居民的日常生活。“那会儿经济条件也不太好,穷,就惦记着怎么能省钱,把咱们的日子还过好了。”于是,胡同内的居民拿出自家手艺,在胡同里饭菜,以会餐的形式讨论并解决每家每户的生活需求。2014年,社区党委发现了居民这种独特的自治模式,主动给予胡同居民支持,提供议事场地,并正式命名为“小院议事厅”。

“你就得挨个院子,每户的进行跟他们沟通。”今年4月,草厂四条率先进行垃圾分类试点。要做到垃圾分类,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丁淑凤和小院议事厅的其他成员负责到每家每户进行垃圾分类的相关宣传,并一一记录实行垃圾分类的现实困难,一并拿到“小院议事厅”进行讨论,并寻求社区方面的支持。

如何把垃圾分细分好,在“小院议事厅”的商讨结构下,一些具体的分类措施在草厂四条落地生根。丁淑凤介绍说,草厂四条根据每个院落的实际情况,制定“小院公约”,让院落里的居民轮流做值日,保障院落的干净整洁。其次,每家每户的有毒有害垃圾,有丁淑凤负责,定时集中收运,送到社区的指定回收点。每到周末居民休息的时候,就把可回收垃圾带到家门口,集中处理,这就增加了两类垃圾的工作效率。

在垃圾分类的实际操作中,一些疑似有重叠性质的垃圾的分类,让丁淑凤和胡同居民伤了脑筋。“比如说这个干电池,有的不属于有害垃圾,就这种模棱两可的,我们也不敢确定。”为了实现精准正确分类,“小院议事厅”的成员们请第三方的垃圾分类助理员,为他们解答垃圾分类过程中的疑点难点。丁淑凤边听,边用手机拍下垃圾分类的相关照片。“有时候人家大伙问我,这个属于什么垃圾?我说,我给你去翻翻找找。” 这样,草厂四条的垃圾分类可以说是分的更细,分的更对,分的更好。

居民没小事,只要是居民的事儿,再小,也得当大事儿去办。这是包括丁淑凤在内,所有“小院议事厅”成员的宗旨。面对胡同居民的信任,丁淑凤自己的责任重大。丁淑凤的老伴因癌症过世,女儿平常住在婆婆家里。每到女儿周末回来,丁淑凤却经常不在家。女儿不解地问道:“我就纳了闷儿了,你怎么那么忙啊?胡同里的人需要你,我也需要你啊。”丁淑凤耐心地说道:“孩子,你还年轻,胡同里有很多老人。当初你爸爸去世,胡同里的人不都出来帮忙吗?咱得知道感恩啊。”

丁淑凤总是说,“小院议事厅”的成功实践,离不来街道、社区党委的大力支持。近年来,前门街道草厂社区积极吸收具有专业素养的社工人员投入到基层社区治理工作,同当地居民实现优势互补,提升了社区的综合治理能力。

“本地的一些老大爷老大妈,给家长里短的事情打个圆场,这是可能是大家传统意义上对居委会的认知”。前门街道草厂社区党总支书记朱耿亭已经在前门街道工作了近十年了。这期间让他感觉印象最深刻的,便是社工队伍的更新迭代。年轻社工加入到基层自治组织,更多地通过信息化办公等科技手段的运用,参与社区的精细化管理,再加上学历、专业方面的背景,并通过各种培训,具备了较高的职业素养。

年轻社工的思想比较活跃,点子也多。他们在草厂社区策划了各种的喜闻乐见的活动,既很有创意,也很严谨,内容也很丰富。这样就能吸引更多的居民啊走出家门,参与到社区的各项活动当中来,结交一些新朋友,让邻里关系变得更加亲近。

民事民意自治理,居民的事自己说了算。“更重要的是,要让居民主动参与社区治理”。朱耿亭说,无论是居民自发组织的“小院议事厅”,还是居民的邻里节,都是为了增加居民与居民、居民同街道之间的联系,培养居民的“主人翁意识”,让他们意识到,社区的事情,就是自己的事情。

“前门恰恰就是老北京记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承载地。我一定要让老北京文化传承下去。”前门街道办事处主任余海民在谈到前门地区的老北京文化时,表现出了满满的荣誉和自豪感。余海民介绍说,在进行老城改造的过程中,前门街道引入胡同设计师,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将前门地区的梨园文化、会馆文化、老字号文化等老北京文化和文物保护完美融合,让老建筑、老院落同焕发新生机。“我们这里有一座临汾会馆,已经把它改造成了一座会馆博物馆,讲述咱们前门地区和咱们北京的会馆文化和会馆故事。”(文:李帛尧)

责编:袁如霞、陈亚楠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