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下午,正在陕西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柞水县小岭镇金村。在村培训中心,几位村民正在通过网络直播售卖当地特产柞水木耳,习近平总书记走到直播平台前,同他们亲切交流,不少网友通过直播镜头与习近平总书记互动。
古人云,粮丰农稳天下安。这些年,“粮猪稳、CPI安”的逻辑更是深入人心。农副产品能不能摆脱价格过山车的命运、农业产业化能否真正助力精准脱贫……面对这些思考,在农业数字化的路上,最好的便车也许就是电商。这也难怪顶层设计的共识更为坚定——“电商作为新兴业态既可以推销农副产品、帮助群众脱贫致富,又可以推动乡村振兴,大有可为。”
疫情防控常态化,生产恢复加速度。一季度的主要经济数据确实有些“愁云”,不过,基本面向好、基本盘稳固。尤其是在直播带货、平台赋能的刺激之下,电商新业态也在重组与重构,在线经济护佑了消费内需与新农产业的满园春色。
数字是最好的说理。一方面,比如来自新电商平台拼多多4月2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第一季度,农村网店在该平台上卖出的农产品订单数超过10亿笔,同比大增184%;今年前3个月,单品销量超过10万的农(副)产品达到1030款,接近2019年全年近七成水平。另一方面,此前,商务部发布的最新电商兴农报告也指出,我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在2019年不断增长,仅在上半年就实现网络销售额1873.6亿元,增长速度达到25.3%,高于全国网上零售额增速7.5个百分点。可见,由点及面的数据皆说明,大有可为的电商平台是“农活上行”的数字化路径。这条路,与高质量相关,与乡村振兴相连。
当然,电商模式不是新概念,这些年来,中国电商平台为城市建设、工业发展、消费升级等助力良多。但是,在最广袤的农村、面对相对弱质的农业,仍有值得并亟待深耕的大片“蓝海”。去年底,农业农村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及商务部发布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的指导意见。今年2月,由新电商平台发起的“全国农产品产销对接公益服务联盟”也在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的指导下成立。在手机上种一棵绿色的果树、与带货的百位县长在屏幕“亲密接触”……不仅精准扶贫有了更时髦、更欢乐的表达,爆发性消费也在“徐闻模式”等实践中大大激励了农副产品供给端。好农货不愁卖,农业与农民又怎会不开颜呢?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稼穑之苦,天下之基。疫情之下,在G20农业部长急商对策思虑农业生产的今天,趁着“新基建”的东风夯实农村电商基础设施建设,让中国农副产品都能在平台经济加持下用上数据、上得“云端”——更多“土味山货”,必会成为“网红尖货”;而每份锄禾之苦,亦能兑现价值之乐。(邓海建)
责编:俞镜淇
赞
踩
路过